中東筆記(六):從十字軍東征的起源看甩鍋的藝術

最近一段時間,美國上上下下,從政客到民眾,普遍颳起了甩鍋中國、攻擊中國的風潮。疫情起源說、人造病毒說、疫情不透明說、搶先研製疫苗賺錢說、起訴中國說,林林總總。

美國政客不正視自身問題,反而煽動普羅大眾把槍口對準遙遠的東方,種族歧視的火苗已經越燒越烈。

很多人驚呼,美國這是怎麼了?

友邦不必驚詫。美國兩黨爭奪權力由來已久,但像現在這樣,各種無底線手段都用盡的黨爭,前所未見。發動美國民眾仇視中國,顯然正是基於黨爭的目的。

中東筆記(六):從十字軍東征的起源看甩鍋的藝術


不惜犧牲普通民眾性命,發動狂熱信徒攻擊其他民族,這種行徑對西方世界來說,也不是第一次了。

早在1000年前,羅馬教皇為了打敗天主教內另一派敵對勢力,煽動數十萬歐洲人,前往遙遠的中東地區,攻打塞爾柱突厥人和阿拉伯人,給地中海沿岸地區、黎凡特地區以及兩河流域的人民造成了數百萬人喪生、成百上千個城鎮淪為廢墟的人間慘劇。

回溯十字軍東征的起源,對照當下美國黨爭殃及中國,我們不由要感嘆:人類的愚蠢,一千年也沒改過來。

中東筆記(六):從十字軍東征的起源看甩鍋的藝術


一、基督教冒出了兩個教皇

11世紀的時候,羅馬教皇的權力巨大,可以發動最廣泛的民眾,也可以對歐洲各國家的君主形成壓制。

皇權和教權之間的爭鬥,一直是歐洲地區最熱鬧的戲碼。

1073年,歷代教宗中最牛逼的教皇之一,格列高利七世開始執掌羅馬教廷。他畢生最得意的手筆,就是讓當時最叛逆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不得不跪拜在自己的腳下。

格列高利七世是教皇至上論者,鼓吹教皇權力至高無上,世俗君主也得對自己頂禮膜拜。而當時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心高氣傲,認為自己從老祖宗手上接過來的江山,憑什麼要聽你一個神棍的話。

兩個牛人之間展開了你死我活的鬥爭。

中東筆記(六):從十字軍東征的起源看甩鍋的藝術


1076年,格里高利七世宣佈革除亨利四世教籍,廢黜其帝位。畢竟當時的人民,基本都是信奉基督教的,教皇這麼一恐嚇,亨利四世心理壓力巨大,不得不在第二年冬天,帶著全家老小,光著腳丫子在教皇家外面,站了三天三夜,才獲得了格里高利七世的原諒。

自此以後,格里高利七世在歐洲的影響力舉世無雙。

但年輕氣盛的亨利四世怎麼能嚥下這口氣。他回去以後,臥薪嚐膽,積蓄力量。

1084年,亨利四世舉兵攻打羅馬,把格里高利七世趕跑,然後另立了一個自己控制的教皇,克雷芒三世。

格里高利七世第二年就含恨去世,臨死前,他把自己的權力移交給了烏爾班二世。

自此,天主教世界大分裂,形成兩派。兩個教皇並存,互不服氣。尤其是接了正統教廷權力的烏爾班二世,鐵了心要結束自己四處流浪的境地,殺回羅馬,把代表神羅帝國利益的克雷芒三世團伙趕下臺。

二、來自東方的威脅

話說當年偉大的羅馬帝國因為疆域過於龐大,戴克裡先皇帝把帝國一分為二,東西兩部分各設置一正一副皇帝,史稱“四帝共治”。西羅馬帝國很快就在野蠻人的進攻下覆滅,而東羅馬帝國遷都君士坦丁堡之後,留存數百年。

中東筆記(六):從十字軍東征的起源看甩鍋的藝術


到了11世紀末期,中亞地區的穆斯林異教徒塞爾柱突厥人經過長期的積累,勢力逐步向小亞細亞地區擴張,侵吞了大量東羅馬帝國的地盤,佔據了基督教傳統聖地耶路撒冷,甚至對首都君士坦丁堡長期形成軍事威脅。

中東筆記(六):從十字軍東征的起源看甩鍋的藝術


東羅馬帝國的皇帝阿厲克塞一世不停地給歐洲各國寫信,要他們看在同出一門的份上,緊急馳援,但歐洲的這些君主們都比較遲疑,他們對跑大老遠去中亞打仗不是那麼熱心。

但烏爾班二世卻從中看到了機會。

異教徒侵佔歐洲人的遠房親戚東羅馬帝國,這件事重要麼?不重要。

異教徒攻入耶路撒冷,重要麼?不重要。

異教徒不讓威尼斯、熱那亞這些地方的商人做東方生意,重要麼?也不重要。

但藉助這個事情,攻擊還佔據羅馬的教皇克雷芒三世,奪得話語權,讓民眾和歐洲各國君主都向自己低頭,這才是最重要的。

烏爾班二世熱切回應了備受煎熬的東羅馬帝國皇帝阿厲克塞一世,兩個人取得了大量共識——儘管東羅馬帝國控制的東正教早在幾百年前就和羅馬天主教鬧翻了,但在當下,兩方都有共同的利益,也就顧不了那麼多了。

烏爾班二世決定借勢起事。

三、影響歐洲進程的演說

1095年,烏爾班二世來到法國南部城市克勒芒,召開宗教會議,發表了影響世界進程的演說。

我們先來看這個時期的歐洲地區:災荒、瘟疫肆虐,底層騎士四處打家劫舍。國無寧日,民不聊生。底層人民生活得非常痛苦,他們不知道出路何在。而大量地主、商人也急需打通東方商路,賺取更多財富。

烏爾班二世的演講,給他們帶來了希望。

中東筆記(六):從十字軍東征的起源看甩鍋的藝術


在這場名為“以父為名”的演講中,烏爾班二世告訴民眾,在東方大地上,自家的東羅馬帝國的兄弟們正在受苦,異教徒佔據了聖地耶路撒冷,大家必須要去東方和異教徒做鬥爭,

“將這個邪惡的種族從我們兄弟的土地上消滅乾淨”。

烏爾班二世還允諾說:“凡動身前往的人,假如在旅途中——陸上和海上——或在反異教徒的戰爭中喪失了性命,他們的罪愆即將在那一頃間獲得赦免。參加十字軍的人,死後直接昇天堂,不必在煉獄中受熬煉;無力償付債務的農民和城市貧民可免付欠債利息,出征超過一年的可免納賦稅。”。

演說博得了狂熱的回應。做了壞事的人,只要去參加聖戰,靈魂就能獲得赦免;生活悲苦的人,還有可能享有財富,這樣的好事,趕緊要去做。

就這樣,從1096年開始,成千上萬歐洲民眾,從各國出發,奔向東方。一些歐洲君主,也在這股潮流中,逐漸被髮動,帶領軍隊奔赴小亞細亞。

這麼一支混合著貧民、流氓、強盜、軍人、商人的雜牌大軍,一路打家劫舍,吃拿卡要,浩浩蕩蕩殺向中東。

中東筆記(六):從十字軍東征的起源看甩鍋的藝術


所有人陷入了對烏爾班二世的狂熱崇拜中。他的權威超越了國界。

有人問他,是否要親自帶領民眾前往中東,他拒絕回答這樣愚蠢的問題。

四、重回羅馬

在由教皇烏爾班二世發動的這場狂熱中,身在羅馬的另一派教皇克雷芒三世也不是無動於衷。他也試圖對一些國家的人民和君主施加影響,呼籲大家不要上了烏爾班二世的當。但大家的情緒都已經被烏爾班二世點燃,都認為烏爾班二世才是能帶領大家獲得自由的偉大的教皇。

就這樣,在流浪多年之後,烏爾班二世終於以勝利者的姿態,重返羅馬。他趕走了克雷芒三世一派,然後穩坐羅馬,向各路十字軍派出代表代行督戰,享受著勝利的喜悅。

中東筆記(六):從十字軍東征的起源看甩鍋的藝術


事實上,在過去紀念,烏爾班二世的黨爭奪權,並沒有侷限在演講和煽動。他也曾藉助過諾曼人的軍隊,武裝奪權,殺回過羅馬,把個歷史悠久的羅馬城搞得烏煙瘴氣,民眾並不很支持,他只得狼狽撤走。但這一次不同,他終於在民眾的歡呼聲中,入主羅馬,畢生夢想得以實現。

1099年,狂熱的十字軍攻陷了被異教徒佔領多年的耶路撒冷,取得了勝利。12天后,烏爾班二世微笑著閉上了眼睛,離開了人間。


五、十字軍東征的尾聲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勝利,在西方世界引發了空前轟動,無數基督教的文人墨客竭盡所能加以讚美。

很多十字軍戰士返回故土後,被捧上了天。也有一些更具野心的人,他們完全無視當初承諾拯救東羅馬帝國的誓言,鳩佔鵲巢,在東羅馬帝國的領土上建立了多個“十字軍國家”。但好歹東羅馬帝國暫時可以歇口氣,不用再面對穆斯林擔驚受怕。

我們在回看十字軍東征的時候,也必須要看到這場戰爭的惡果:十字軍所到之處,燒殺搶掠,遍地焦土。地中海沿岸和黎凡特地區各國人民,無端遭受苦難。歐洲的猶太人,更是首當其衝,遭受多次大規模的清洗。

而穆斯林異教徒,在經歷了之後百餘年間多次十字軍東征的洗禮後,逐漸穩住了陣腳,並由一個小部落奧斯曼帶領,開始了對西方的反攻。15世紀中葉,奧斯曼人終於攻陷君士坦丁堡,建立了橫跨歐亞大陸的奧斯曼帝國。

六、只有永遠的利益

所以,我們總結來看。正是出於黨爭的需要,傳統教廷勢力煽動了歐洲民眾的狂熱情緒,跑到千里之外的中東地區,和異教徒作戰。

人民的生命不重要,奪取教廷和歐洲政治勢力的控制權,才是最重要的。

異教徒真的是天主教徒不可接受的存在麼?黨爭需要的時候,教皇告訴民眾,異教徒該死。但黨爭結束之後,羅馬教皇和穆斯林異教徒便做起了生意——羅馬教廷和穆斯林政權的利益往來,從沒因為十字軍東征而中斷。

到了奧斯曼帝國鼎盛時期,兩方的政經往來更是達到頂峰。

而在這個過程中,只有底層狂熱的民眾,為“教皇再次偉大”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被賣了還要幫著數錢,我們能忍心說“活該”麼?

從十字軍東征的起源,來觀察美國的甩鍋,就不難理解他們的這種低級手段了。一千年過去了,水平絲毫不見漲。

據七八手轉載的信息說,現如今的教皇,可能要在幾個月內,訪問一個隔絕多年的神秘的無神論東方大國。所以,沒有永遠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多談利益,少談立場,別扯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