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敘事結構、視聽語言、現實意義角度,分析《無問西東》的意義

2018年1月12日,拍攝完成與6年前的電影《無問西東》終於上映了。

這6年的蟄伏,並沒有使這部電影暗淡下來,反而是打磨得更加鮮亮,影片的票房超過3億,口碑也不斷攀升。

《無問西東》通過講述四個不同時空,來講述幾個意氣風發的年輕人的青春抉擇。

從敘事結構、視聽語言、現實意義角度,分析《無問西東》的意義

他們雖然處在不同的時空裡,但是他們每個人物的命運和選擇又是互相影響、互相交織在一起的,最後匯聚成一點,爆發出最強烈的情感抒發。

這個電影也有一個非常顯眼主題,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每個人物的選擇都有一個共同點:做真實的自己。

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無問西東》:交錯交織的敘事結構

這部影片採用了和《雲圖》一樣的敘事方式,講述不同時空下每個人物的小故事,這是非常考驗導演的敘事和拍攝功底的。

影片由2010年、1962年、1937年、1923年四個時間段發生的故事組成,跨度近100年,所以導演採用了中非線性的復調敘事結構。

這四個時間段的故事彼此獨立,但是表達的主題確實一樣的,故事的主人公也有相同的身份:不同時代的清華學子。

在影片的一開始,張果果的內心獨白響起:"如果你提前知道你所要面對的人生,不知你們是否還有勇氣前來?"

第一段:1923年。

陳楚生飾演民國初年的清華學子吳嶺瀾當時正處於青春最迷茫的時刻,他猶豫彷徨,不知如何自處。

從敘事結構、視聽語言、現實意義角度,分析《無問西東》的意義

因為在那個列強、軍閥橫行的時代裡,百無一用是書生,國家羸弱,青年人唯有實業救國。

而這讓國文和英語滿分,但是物理卻不及格的"理科偏科少年"吳領瀾,陷入了學科選擇的困境之中。

就在某一次特殊但是偶然的機遇下,他聽到了泰戈爾的演講——

不要走錯路,不要惶恐,不要忘記你們的真心和真性。

從敘事結構、視聽語言、現實意義角度,分析《無問西東》的意義

加上當時清華教務主任的點撥,從此他決定開始追隨自己的內心,從心而學。

第二段:1938年。

正處於抗戰時期的北大、清華和南開三所大學核定,一舉遷到昆明,成立西南聯合大學,這個名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王力宏飾演的富家子弟沈光耀就是一名西南聯大的學子,他正處於青春最熱血無畏的時刻——強國,殲敵。

從敘事結構、視聽語言、現實意義角度,分析《無問西東》的意義

沈光耀是那可時候的"別人家的孩子",出身豪門,錦衣玉食,內心卻有一顆真誠、愛國的赤子之心。

在最艱難的年代,他不顧父母的阻撓,毅然決然地放棄華美衣食,棄筆從戎。

在吳嶺瀾老師的鼓舞下,他隨心而行,最終成為一名飛行員。

從敘事結構、視聽語言、現實意義角度,分析《無問西東》的意義

第三段:1962年。

六十年代初,北京正處於解放前期。

風雲變幻,一切都百廢待興。

三個出身是孤兒的年輕人:王敏佳(章子怡 飾)、陳鵬(黃曉明 飾)、李想(鐵政 飾)也在這個特殊的年代,上演著自己青春的悲歡離合。

從敘事結構、視聽語言、現實意義角度,分析《無問西東》的意義

三人為了幫助自己的初中老師,寫了一封師母毆打丈夫的檢舉信。

三人卻沒想到,這封信引起了軒然大波,將王敏佳推上了批鬥臺。

在這個故事裡,李想因為不想牽連自己,而背叛了曾經的好友。

而陳鵬卻選擇陪伴在王敏佳身邊。

最終,李想帶著對好友的愧疚,犧牲在支邊的路上,而陳鵬選擇堅守理想,在荒漠中守候數年,也沒與王敏佳修成正果。

從敘事結構、視聽語言、現實意義角度,分析《無問西東》的意義

在時代的洪流裡,每個青年人都受盡坎坷。

第四段:現代

張震飾演的職場精英張果果,正處於現代社會的他被競爭和利益緊緊包裹著。

在爾虞我詐的商戰中,他為了贏,總是見招拆招,毫不畏懼。

從敘事結構、視聽語言、現實意義角度,分析《無問西東》的意義

但他卻因為捲入了高層的鬥爭而離職,甚至還被曾經幫助過的困難戶要錢。

他放棄了職場的鬥爭,決定固守本性,堅守善良。

明明是四個不同時代的年輕人,時間線看似混亂,實際又彼此勾連:張果果的父母就是李想在支邊犧牲時救下的;孤兒陳鵬是靠著飛行員沈光耀,一次次在空中投放的食物才面前存活;而沈光耀之所以決定棄筆從戎,就是因為老師吳領瀾的鼓勵。

從敘事結構、視聽語言、現實意義角度,分析《無問西東》的意義

導演正是通過四段故事的交織和收集,表達了同樣的主題:青春永駐,在不同的青春,我們有共同的擔當和選擇。

《無問西東》:畫面之外,故事之中的視聽效果

《無問西東》之所以受到熱捧,還是因為這部電影處處表現出來的年代質感和人文情懷

比如在有關聲音的設計上,在關於上世紀二十年代的場景裡,主要集中在寒冬時節的校園,有風聲、踏雪聲、掃雪聲,冬天的感覺一下子讓人身臨其境;

到了三個年輕人的六十年代,特徵性更強,時代歌曲和北京的知了聲都成了鮮明的印記;

從敘事結構、視聽語言、現實意義角度,分析《無問西東》的意義

而到了現代,為了更貼近生活,電視節目的聲音、城市噪音、醫院裡的叫號等,都將觀眾有非常強烈的代入感。

當然,最難的還是西南聯大時期的時代展現,影片根據史料裡說的"有的教授口音濃厚,學生聽課頗為吃力",而在片中設計了個地方的口音與雲南口音混雜的部分,儘量還原歷史。

而在影片一開場,卻就用一段清華的校歌,"無問西東"四個字就取自裡面,一下子就將背景烘托出來。

從敘事結構、視聽語言、現實意義角度,分析《無問西東》的意義

影片裡張果果的母親因為買到不好的肉餡餃子就難過得要哭,很多觀眾都不理解。

但如果聯想到片尾張家三口清明掃墓的情景,實際就很明瞭了,張媽媽實際上是因"最熟的人也會欺騙你"而難過。

影片中還有很多細節畫面,以及聲音的處理和運用,實際上都是導演基於還原歷史和強化人物情節而做的恰當而不做作的添加,這也是這部影片能夠獲得口碑的原因之一。

《無問西東》:隨心而動的現實意義

這部影片適合所有年齡段的人看,雖然影片主要主角還是年輕人,但是這部影片所要表達的主題,以及它的現實意義,都是:做真實的自己,做出真實的選擇。

就像影片裡說出的那句臺詞一樣:這個世界上不缺少完美的人,但是缺少從心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

從敘事結構、視聽語言、現實意義角度,分析《無問西東》的意義

可以說,導演這段有關"真實"的思考,在影片裡跨越了百年的限制,支起了看似不關聯的四個時空故事,但在現實生活中,這一樣是跨越不同時代,不同年齡段的意義。

這部影片依然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劇本的拼湊、情節的銜接生硬等等,但整個電影如果我們能夠從中獲取養分,那就能算是好電影。

就像電影結尾,張震的一段獨白:

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生活很難,我們這代人變得更加匆忙,時間被切割成了無數的碎片,也沒空傾聽自己最真實的內心。

在影片的結尾,好像不死心一般再次問起開篇的問題:

如果提前瞭解了將要面對的人生,不知你們還有沒有勇氣前來?

這個問題不只是在問故事裡的主人公,更是在問屏幕前的我們,我們有沒有勇氣做到影片四代人給出的答案:隨心而動,無問西東。

我們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亦是走在成就自己的道路上,前方的彷徨無知不過是轉瞬而逝,真正停留在心間的,只有不變的理想,和青春的選擇。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