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系列之一:小孩不喜歡跟人家交流之快速破局

最近包包的父母很為包包發愁,這個問題是他們在與別的孩子父母聊天時才意識到的,包包的問題很嚴重——現在都一週半歲了,爸爸媽媽都不會叫!

成長系列之一:小孩不喜歡跟人家交流之快速破局

小孩不說話還怕生

怎麼辦?急死人了。

我們先來觀察一下包包的情況:包包平時不喜歡跟別人家的小孩玩,總是喜歡一個人呆在家裡玩玩具,也不鬧,也不愛說話。父母和奶奶,爺爺逗他,他才會理你一下。別的陌生人都不大愛搭理!有時候帶他去跟別人家的小孩子一起玩,想讓他們多交流,但是包包總是拿起自己的玩具一邊玩,怎麼也不跟別人家的孩子一起玩。就算被別人家的小孩子欺負,就只會哭。

一個月之前,包包母親的朋友見到這種情況,就告訴包包的母親,叫她多點帶小孩去跟別人家的小孩子多交流,多點接觸,要不以後怕這種情況更嚴重。可包包的父母工作都比較忙,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引起注意!這下才突然發現了問題的嚴重性。

成長系列之一:小孩不喜歡跟人家交流之快速破局

寶寶到底在想什麼呢

我們來分析一下類似包包的這種情況。其實,每個小孩子都要學會去跟別人交流,如最初的餓了就會鬧或者哭,在高興的時候自然的對著你笑,這就是一個小孩對你的原始的交流方式。隨著小孩子的慢慢成長,就要學會用語言去交流,更好更全面的去表達自己的意願。家長在這個時候就要他們慢慢的練習。

有些家長問:那孩子不愛交流是因為孩子還小,長大了就自然會的了。對,沒有錯,只是從小就教比成大點才點的起步晚了,小時就教的孩子就會懂得更多,越能獲得別人的喜愛!

我還見過現實中有些家長,把孩子看得像寶一樣,這邊學點東西覺得怕小孩子辛苦,那邊跟別人家的小孩子玩時又怕被欺負。我說過,這樣你還不如就關他在房子裡,啥也不怕了。還可以更加輕鬆,不用看孩子了呢!一舉兩得。

其實這種想法的人是錯誤的,保護小孩的想法是對的,但是你保護小孩的同時,小孩就會沒有機會去學習和見識。成為一個井底之蛙。錯過最佳的學習時間。

成長系列之一:小孩不喜歡跟人家交流之快速破局

父母與孩子其實也師也友

每個人在面對陌生人的時候都會有怯生的心理,何況是小孩呢。在遇到陌生人的時候,第一個疑問是:我有沒有見過這些人?我能跟他們玩嗎?

父母們請記住,在孩子學交流的時候,不要怕這怕那的,父母出於本性保護小孩是自然天性。但是不要阻礙小孩交流和鍛鍊的機會。否則想通過後天也很難跟得上同齡孩子的步伐。

所以想要孩子有更好的社交能力,可以通過下面幾個方式來提高:

1)父母要做好帶頭作用

有些孩子喜歡模仿別人,像一個動作,說話等,這些父母就要做好一個好的開端。

從行為和語言上做好帶頭作用!

2)不要一味的溺愛

不要一味的溺愛小孩,讓小孩有更多的去接觸別的人和事。

3)通過玩遊戲的方式讓小孩融入和接觸更多的人,減少社交恐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