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微:如果一輩子只能看一本書一定是《紅樓夢》

秋微:如果一輩子只能看一本書一定是《紅樓夢》

總有些書像有運氣碰上的良友,值得細細品味,每一次“會面”都引發一些思考--是的,任何形式的良師益友,都不是直接告訴你是非對錯,而是,用某種高度或方法論,讓你在他創建的空間中不斷塑造你自己。木心的《1989-1994文學回憶錄》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確切地說,這不應該算是木心寫作的著作。這本書的內容,是陳丹青等人將木心的課上內容總結出的筆記集結成冊的。大概是因著集結者的用心,儘管是筆記的整理,然而行文既講究又好讀,旁徵博引,深入淺出。能把“淵博”淵博的很俏皮的,同時把“憂思”憂思成風度的,近五十年以文字和學問行走江湖的文人,似乎只有木心能做到如此。

秋微:如果一辈子只能看一本书一定是《红楼梦》

《1989-1994文學回憶錄》還有一個特別的功能。對那些渴望多讀書而尚未整理出閱讀頭緒的年輕讀者來說,完全可以把這本書當做一個指南或索引,可以跟著木心的講述一起重讀唐詩宋詞,看希臘神話,欣賞歐洲的詩歌散文,或換一個角度回顧那些曾經流行一時的哲學讀本。你不一定要同意木心的每個觀點,反正審美的世界沒有對錯,只有淵博和狹隘的分別,反正,木心導向的,肯定不是狹隘。

嚴歌苓的長篇小說《陸犯焉識》是小說中的上乘佳作。嚴歌苓在我心中是當代最優秀的中國女小說家,用流行語句說,叫做“沒有之一”。嚴歌苓常年保持著有質有量的專業創作態度,作品總是暗藏風骨。她又具有一個高級文人的個人魅力,不黨不群不自戀不賣弄。行蹤出世作品入世,永遠只拿作品說話。精神上有股優越感,然而那個優越感裡含著悲世憫人,優越成了優雅。在讀過她的近十部作品中,除《老師好美》我個人不喜,其他小說題材背景年代人物特色各異,每每盡享閱讀的快感同時,也歎服嚴歌苓作為一個創作者的儲備之豐沛,鑽研之刻苦。《陸犯焉識》更是個中經典,以作品的“厚度”來說,根據此小說改編的電影《歸來》難以望其項背。

秋微:如果一辈子只能看一本书一定是《红楼梦》

如果一輩子只能看一本書,那麼我一定還是會選《紅樓夢》。全世界應該沒有任何一本書像《紅樓夢》一樣包羅萬有,幾乎一切在人世間受到關注的話題都能在《紅樓夢》中找到對應。實到佳餚美饌的製作方法,虛到哲學神學等終極問題的探討,無一不在其列。作為一本可以常年被列為枕邊書的鉅著來說,《紅樓夢》有一個玄妙的作用是每次都對應當下的心境,似乎讀它的過程能幫你關照自己。從少小初讀時對“寶黛”戀情的揪心,到幾十年後,最新心得是:它根本不是一個悲劇,沒有悲情可言,它只是在講一個欠與還的因果的規則,講的平實至極。難道不是嗎?“欠淚的,淚已盡”“分離聚合皆前定”,世間一切皆因果,無事不報,只不過報的方式各異罷了。寶黛如此,蔣玉菡和花襲人如此,我們身邊的每一段愛恨情仇的主角們,亦如此。

還是那句話,一個偉大的作者,一部偉大的作品,絕對不是要告訴世人什麼標準答案,而是讓一個人在風塵碌碌的塵世中,還願意思考,而這,不正是閱讀最重要的意義所在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