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施壓!美德日法同時發難 這次事關生死!

極限施壓!美德日法同時發難 這次事關生死!



週末被幾條新聞給驚到了!

極限施壓!美德日法同時發難 這次事關生死!

就在美日發難之際,德國法國也出現了類似的聲音。

德國聯邦內閣決定修改《對外貿易和支付法》, 旨在阻止遭受目前局勢打擊的德國企業等被外資趁機收購。

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 我們的首要任務是要在法國生產更多的產品,不像如今要過分依賴他國。

一時間,大有美德日法要重塑“世界工廠”之勢,各種悲觀的聲音不斷湧現,“大變局時代來了”、“全球化終結了”、“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怎麼辦”。

要知道,我國的外資企業以不到3%的數量,卻給中國創造了50%的對外貿易額、25%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給全國貢獻了20%的稅收收入。


如果外資真的撤了,其後果再怎麼估計都不過分。

給搬遷費 企業就能迴流到美國嗎?

讓製造業迴流到美國,這並不是美國首次提出,而是美國一直以來的論調。

早在奧巴馬政府時期,美國政府就在勸說美國企業迴流美國。

2011年2月份,當時的美國總統奧巴馬與喬布斯共進晚餐的時候,就勸說喬布斯讓蘋果公司搬回到美國生產,支持美國本土的就業,結果喬布斯當時的回答非常直截了當:這些公司不會回來。

特朗普上臺之後,也是一樣,把企業所得稅從35%降低到了15%,想通過大幅度減稅,吸引美國企業迴流。

新冠疫情在中國發生以後,美國商務部長羅斯甚至拋出了疫情在中國擴散,這有助於工作崗位迴流到美國。

可誰也沒想到,短短几個月時間,中國的新冠疫情得以控制,而在大洋對岸的美國開始大爆發,受此影響,美國的失業率達到了令人恐怖的地步,短短3周時間就有將近1700萬人申請失業救濟金,創下了近幾十年以來的歷史新高。

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羅的言論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按照庫德羅開出的條件,美國企業只要回來,就支付100%的搬遷費用。

無成本費用搬遷,條件非常誘人,那問題來了美國企業會回去嗎?

答案是不可能!

美國政客考慮的是選票,但是企業要考慮的是經濟利益!

經濟全球化,世界大分工,中國雖然從中受益,但是外資企業卻賺的缽滿瓢滿,以蘋果為例,一個蘋果手機如果放到美國組裝,那麼售價就得2000美元以上,那還有什麼市場競爭力,蘋果也不是傻子。

相反,美國企業不僅沒有大幅度迴流到美國,反而是特斯拉中國建廠,COSTO中國開業,攔都攔不住。

極限施壓!美德日法同時發難 這次事關生死!

外資不僅沒有撤出中國,反而對中國的投資繼續加大!


回不到美國 東南亞是首選?

很顯然,美國企業迴流美國僅僅只是美國政客的一廂情願而已,這一點美國政府心裡也是門清,之所以反覆拋出讓企業重回美國的言論,也就是講給民眾聽聽、拉一些選票而已。

不過接下來又有個新問題,如果回不到美國本土,外資把產業鏈轉移到東南亞行不行?特別是越南,被認為是承載中國產業鏈最有潛力的國家。

從勞動力成本來看,根據Tractus2017年的數據顯示,我國技術工人的綜合勞動力成本這兩年不斷上升,已經和新加坡接近,對比我國長三角區域與越南河內地區技術工人、工程師、管理者的總勞動力成本可見,我國成本分別約為越南的4倍、8 倍、4倍。


極限施壓!美德日法同時發難 這次事關生死!

2018年,越南的河內市和胡志明市每個月的最低工資標準僅為398萬越南盾,摺合人民幣1200元不到,其他省份的最低用工標準甚至不到1000元。

除了用工成本低,越南的人口結構也非常年輕化,根據2015年的數據,越南人口年齡的中位數僅為30.4歲,而同期中國的人口年齡中位數為37.6歲,越南有70%的人口都是處於15-64歲之間。

不僅如此,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上,越南15歲以上的成人識字率為94.5%,我國為96.4%,其實也不上相上下。

不可否認,我國在過去三十年期間,之所以能夠取代日本成本“世界工廠”,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口紅利。

而如今從數據上來看,越南“人口紅利”確實佔優,但這並不意味著越南就可以承載中國的產業鏈,原因有三。

其一、人口基數。

2016年的數據顯示,越南的人口數量為9270萬,這個數量和中國相比根本不是一個量級,我國僅河南省的人口數量就將近1個億。

其二、租金成本!

根據此前外交學院施展教授的調研數據,越南南部最大的城市胡志明市的月平均租金為4.1美元、最高達到8美元,北部的經濟重鎮比如河內月平均租金為3.5-4美元,最高位5.5-6美元。

而我們中國的長三角地區比如蘇州,月平均租金大概為4.2美元,東莞地區3.6美元,成都為2.5美元。

因此,從租金成本上來看,越南相比中國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優勢。

其三、水電等基礎設施。

越南不僅工廠租金貴,水電成本也是大幅高於中國,中國的水電價格大約為越南的2/3左右,交通設施建設更不是一個量級。

產業鏈轉移不僅僅依靠的是“人口成本”優勢,還有人口數量、基礎設施,等等,而能把這些優勢集合於一身的,放眼世界除了中國未必能夠找到第二個國家。


大摩有個調查,當下企業投資,也就是資本開支,確實放緩了。原本今年或明年準備在中國擴大生產的企業,很多都延期了。但是,注意,他們並沒有回到美國去投資。


宏觀經濟大形勢不好,企業縮減資本開支,這些投資不是轉移了,而是消失了。他們不投中國,也不會投其他地方。


如果繼續交惡,結果不是全球產業鏈轉移,而是產業鏈斷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