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州市普法】“五一”出行安全嗎?開學後要注意什麼?疫情什麼時候結束?權威回答!


【深州市普法】“五一”出行安全嗎?開學後要注意什麼?疫情什麼時候結束?權威回答!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4月23日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新冠肺炎防控的科學知識普及,一起來關注!

疫情情況

境外輸入確診病例半數以上已治癒出院

4月22日,新增確診病例10例,其中6例為境外輸入病例,4例為本土病例。全國現有確診病例首次降至一千例以內,境外輸入確診病例已有半數以上治癒出院。但個別地方聚集性疫情確診人數仍在增加,要儘快阻斷傳播途徑,補上防控短板漏洞,堅決遏制疫情反彈。

疫情發展

隨著天氣逐漸炎熱,病毒是否會逐漸消減?

新冠病毒是一種囊膜病毒,相對來說,對溫度是比較敏感的,氣溫升高是不利於病毒存活的

新冠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和直接接觸等方式進行傳播,相對來說,這種傳播方式受氣溫的影響會小一些。南半球的國家目前處於夏秋季,天氣比較炎熱,但是新冠疫情依然持續發生。最終情況如何,需要進一步觀察。

病毒是否會常態化流行?

有專家認為,這種可能性有,但是發生概率比較低。目前沒有發現新冠病毒具有流感病毒這麼高的變異性,因此常態化的可能性不太大。

也有專家認為新冠病毒傳播能力高,已有四種冠狀病毒為季節性流行,新冠病毒形成季節性流行,

有一定的可能性

無論發展趨勢如何,疾病防治技術的發展、有效藥物的發現,新冠疫苗的成功研發,必將幫助人類取得抗擊疫情的最終勝利。

疫情何時能結束?

關於新冠肺炎疫情何時結束,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雖然中國付出巨大的努力,已經有效控制了疫情。但只要疫情在世界範圍內存在,疫情對人類的威脅就不能解除,疫情很難說在短期內結束

新冠肺炎是否會變成慢性病?

從目前的研究和臨床實踐看,目前所知新冠病毒主要在呼吸道複製,慢性攜帶不太可能。個體感染新冠病毒後長期帶毒的可能性極小,現階段也尚未得到證明其慢性化的免疫學和病毒學研究證據。

在疫苗沒有研發成功上市之前,普通人的最佳的防護方式是什麼?

仍舊以公共衛生防控措施為主,主要是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公眾應該戴好口罩勤洗手。對於已經感染的患者,做好“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及時給予臨床治療的措施,可以有效對抗新冠病毒感染。

日常防護

“五一”出行安全嗎?

對於大部分近期沒有病例報告的地區,出去旅行是比較安全的,但是目前每日仍有新增境外輸入病例或者本土病例,要保持警惕的心。對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婦等高危人群不建議出行旅遊

出行旅遊應注意什麼?

出行前做好準備,建議就近錯峰出遊,避開熱門景點或景點的高峰時段,避免在密閉空間內開展娛樂項目。準備跨地區出遊的,應該選擇近期沒有病例報告的地區,要提前聯繫景區,瞭解當地的防控政策,準備必要的口罩、手消毒劑物品。

途中做好防護,如果乘坐飛機、火車等公共交通工具,要遵守秩序和乘務人員的管理要求,全程佩戴口罩,要做好手衛生,並且妥善保存票據以備查詢。

旅行期間做好防護,在景區有序排隊,保持人際距離,注意咳嗽禮儀,隨時做好手衛生。住宿選擇衛生條件良好的賓館,入住後要開窗通風。出現發熱、乾咳、乏力等症狀應該到就近的醫療機構就診。

乘坐交通工具時,儘量減少飲食次數,景區內建議首選外帶食品,在餐廳用餐,建議間隔落座或同側用餐,與他人保持一米以上距離。

去餐廳食堂聚餐安全嗎?應注意什麼?

當前,仍然不推薦大規模的聚餐不建議攜帶沒有自理能力的嬰幼兒進行堂食

普通就餐建議選擇衛生條件好的餐廳,就餐前要做好預約,做到錯峰用餐來避免擁擠。

進入餐廳前做好體溫測量、登記,如有發熱不應該進入餐廳。

在餐廳期間,儘量減少接觸公共設施,做好手衛生,在飯前和入廁後洗手,在用餐的過程中儘量與他人保持人際距離,注意咳嗽禮儀。

如多人共同用餐,推薦使用公筷和公勺

開學後應該注意什麼?

學生要嚴格遵守學校的安排進行返校,如長途旅行返校,應該隨身攜帶口罩、手消毒劑等物品,乘坐公共交通時全程佩戴口罩,妥善保存票據,做好健康監測,到校後應該按照所在地的防控政策和學校的安排進行登記和健康管理。主動學習新冠肺炎的防護知識,採取科學恰當的防護措施。

開學之後上課,在進入教室前主動測量體溫並且佩戴口罩,座位之間保持一米以上的安全距離,在教室停留期間要避免扎堆,宿舍內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避免近距離接觸,必要的時候也要佩戴口罩,各宿舍之間不鼓勵互相串門,如果有發熱、乏力、乾咳等症狀,主動報告學校並且及時就醫。

在就餐方面,建議學生自備餐具,避免混用,就餐保持一定距離,可採用間隔錯位就餐、分時段就餐等制度,學校也應該避免外賣入校。

關注“深州市普法”頭條號,閱讀更多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