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投資原油卻倒欠錢 中國銀行市值已蒸發150億

最近,國際原油暴跌讓不少投資者再次見證歷史。美國時間20日,WTI5月原油期貨(美國西得州輕質原油期貨)歷史上首次收於負值!突如其來的原油價格負值,讓國內掛鉤原油的交易產品“懵了”,也導致了尚未及時完成移倉的中國銀行原油寶產品穿倉。眾多原油寶的投資者不僅血本無歸,還倒欠了銀行近3倍保證金。

4月23日,中新經緯記者從多位投資者處瞭解到,今日凌晨,中國銀行已從其原油寶賬戶裡劃轉了全部本金和保證金。

值得注意的是,受此事件影響,中國銀行A股和H股雙雙低開。截至發稿,中國銀行A股收盤跌1.98%,報3.46元/股,中國銀行H股跌1.37%,報2.87港元/股。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中國銀行總市值單日蒸發近150億元。

01、投資者:33萬本金賠光 倒欠銀行97萬

3月以來國際原油價格的暴跌,不少國內的投資者認為“抄底”的機會來了,由於開戶方便、不帶槓桿等優勢,去銀行開通賬戶原油(也稱為“紙原油”)的投資者多了起來。

家住福建廈門的張曉風(化名)就是其中一個。“之前我投了33萬買了2460桶原油,現在不僅33萬元本金虧完了,還要找我要97萬多元保證金。”張曉風說,像他一樣虧錢的投資者還有很多,他們的微信維權群裡人數已經超過200人。

悲劇!投資原油卻倒欠錢 中國銀行市值已蒸發150億

▲投資者持倉記錄

02、“原油寶”為何爆了?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油價一直持續走低,這讓一部分投資者產生了“有機會抄底”的想法。但今天,這部分人應該已“悔不當初”。

20日,美國5月WTI原油期貨盤中重挫至最低-40.32美元/桶,最終收報-37.63美元/桶,為歷史上首次收於負值。21日,國際油價再次閃崩,美國WTI原油期貨主力合約一度暴跌近65%,最低報6.47美元/桶,創1988年以來新低,最終收於13.15美元/桶,跌幅為35.63%;布倫特原油期貨主力合約一度暴跌超30%,最低報17.51美元/桶,創2004年以來新低,收盤時跌幅收窄至23.74%,報19.50美元/桶,未能收復20美元關口。

原油價格的劇烈波動,給早早就把原油產品“買爆”的“抄底”投資者帶來了災難。而中國銀行推出的“原油寶”,就是其中一款產品。

中國銀行官網顯示,原油寶是指中國銀行面向個人客戶發行的掛鉤境內外原油期貨合約的交易產品,按照報價參考對象不同,包括美國原油產品和英國原油產品。

其中,美國原油對應的基準標的為“WTI原油期貨合約”,英國原油對應的基準標的為“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並均以美元(USD)和人民幣(CNY)計價。

若想投資“原油寶”,個人客戶需在中國銀行開立相應綜合保證金賬戶,簽訂協議並存入足額保證金後,即可自主選擇做多與做空雙向原油交易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與此前被集中清理的原油現貨等產品相比,原油寶本身不具備槓桿屬性。中國銀行亦曾強調:“原油寶採用保證金交易形式,暫不提供槓桿,可以進行多空操作。”

然而,在油價已跌至負值的“超常規非正常”情況下,即便沒有槓桿效應,投資者也會出現“爆倉”,需要向經紀機構追加“保證金”,也就是本金全部損失後,可能還得倒貼。

悲劇!投資原油卻倒欠錢 中國銀行市值已蒸發150億

圖/原油寶產品介紹

顯然,油價暴跌是導致“原油寶”投資者鉅虧的最直接原因。不過,一些投資者也質疑,中行未能及時“轉期、平倉”,在客觀上為投資者造成了更大損失。

據瞭解,目前我國個大銀行平臺所開設的所謂“現貨原油交易”,實際上是緊跟國際期貨價格的“紙原油”產品,並非實物交易。為了防範合約最後一個交易日發生的非理性波動風險,各大銀行平臺大多將“紙期貨”的交易日期設置在國際期貨合約到期前的一週或10天左右。

在這次“原油危機”中,工行、建行、民生等銀行都早在一週前就為客戶完成了移倉,使其投資者躲過了“爆倉”之危。

悲劇!投資原油卻倒欠錢 中國銀行市值已蒸發150億

投資者還提出,中行應該按照4月20日22點停止交易的時間節點的報價11.7美元結算,而不應該按照收盤最低價-37.63美元結算。有投資者表示:當天22點至22:00至2:30,自己想平倉但發現所有用戶都無法操控。他同時質疑:“按照規定,保證金低於20%應自動斬倉,怎麼現在不只沒有平倉,反而要賠錢?”

悲劇!投資原油卻倒欠錢 中國銀行市值已蒸發150億

部分投資者與銀行客服的對話截圖也顯示,銀行客服確實有回覆稱:“正常情況下,當保證金低於20%時,將自動強制平倉。”

悲劇!投資原油卻倒欠錢 中國銀行市值已蒸發150億

據部分“原油寶”投資人的虧損情況可謂慘烈,有人投入七十萬“抄底”但全部賠光,目前反倒欠銀行一百多萬,部分投資者已在商討進行集體訴訟以維護自身權益。

03、業內人士:考驗極端價格波動下銀行的風控

北京金陽礦業首席分析師蔣舒對中新經緯表示,中國銀行和投資者之間出現的糾紛,是在極端波動下出現的現象。按照常理,原油寶這種“紙原油”產品,本身沒有加槓桿,是不會出現“倒貼銀行”的情況。

蔣舒分析稱,像賬戶金、原油寶這類品種,它往往都是銀行作為中介商或者經紀商,通過買賣價差的點差,跟客戶形成一個對手盤頭寸,然後再把頭寸放到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去進行對沖。對於客戶而言,倒付給銀行錢實際上是他虧掉的錢,並不是給銀行的,因為銀行相應也生成了一個反向投資,要把它在國際上頭寸的一部分虧損再付給它的中間商或者交易對象。

對於銀行為何沒有及時平倉的問題,蔣舒指出,原油價格為負這種情況在“紙商品”裡一般是不會出現的,但是穿倉確實是在期貨類衍生品市場裡,極端波動時會出現的事。造成穿倉主要是因為原油價格的劇烈下跌,可能短短一個交易日直接從0跌到負幾十,這樣會造成交易無法實現。也就是說,在極端波動下,市場可能是沒有成交量的。比如在保證金充足率跌到20%時,開始按照“單筆虧損比率從大到小”的順序平倉,但是暴跌太快,最後平的時候已經跌到了負值。

“對於客戶來說,造成這樣的損失在情感上、經濟上都很難接受,但是要考慮到當時的實際情況,基於當天的價格劇烈波動,和國際市場原油到期合約的流動性,以及銀行是否能證實當時做了平倉的操作。”蔣舒表示。

蔣舒認為,此次事件的關鍵是銀行在極端價格波動的情況下,按照合約約定,風控機制有沒有被激活。

事實上,近期全球最大的期貨和期權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發佈測試公告稱,如果出現零或者負價格,CME的所有交易和清算系統將繼續正常運行,所有常規交易和頭寸處理都可以在清算中執行。

一位不願具名的分析師認為,在交易所修改交易規則允許為負值時,就意味著做空的空間更大了,銀行應該對投資者進行風險提示,甚至暫停“紙原油”繼續交易。不過遺憾的是,多位投資者稱,他們並沒有收到交易所修改規則的風險提示。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高新偉表示,正常情況下,一般投資人可以買工行和中行的紙原油,但是經過銀行這個中間商,投資買不到負值的原油。加之油價很難預測,每年的移倉價差累計也會超過10%,因此一般人都會虧損,不建議大量參與和購買。

未來國際油價將走向何方?蔣舒認為,國際油價跌入負值是因為4月受到疫情影響引發全球經濟停擺,加之近期臨近交割以及石油庫容滿了,但是負數也不會成為一個常態。他表示,油價可能會在10-25美元之間低位徘徊,形成一個L形結構。

“目前還沒有看到需求改善,經濟復甦的情況也沒有明確,在這種情況下不建議投資者去抄底原油,因為風險還比較高。”蔣舒表示。


悲劇!投資原油卻倒欠錢 中國銀行市值已蒸發150億

【免責聲明】本文精選內容和意見僅供讀者參考,並不保證對所述品種買賣的出價,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