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有一种变化,叫“别推倒那尊佛”

前一段时间,我去了一趟苏州寒山寺。

寺内有一幅画,上面画着两位中年大叔,长相貌似范伟和付彪,他们衣着松垮,彷佛刚在扬州人开的澡堂子里搓完澡。扬州师傅挥斥澡巾,搓尽铅华,月浅灯深,二人自行自吟,别管梦里云归何处,且看我一脸舒服的表情任意荡漾。

好人有一种变化,叫“别推倒那尊佛”

据他们百米处是普明塔,塔下四只神兽俯卧。游客围着塔转,挨个神兽抚摸。有的游客双手摸着神兽头从头撸到尾,比扬州搓澡师傅的手法还棒。四只神兽的背部被撸地水滑锃亮、闪闪发光,他们咧着嘴发笑,好像说:

太他妈舒服了。

好人有一种变化,叫“别推倒那尊佛”


神兽是貔貅,只进不出的怪咖;中年大叔就是寒山和拾得两位大师。如果不是青山湾的一位姑娘,这二位可能不会出家,中国人信奉“和合”思想可能会推迟几百年。

好人有一种变化,叫“别推倒那尊佛”

相传,姑娘住在青山湾。她长得那真叫一个可人馋,肌映流霞,足翘细笋,白昼端相,娇艳尤绝,含笑嗅花花惭羞,人照溪水水滞流。

寒山的父母为他与姑娘家定了亲,姑娘却早已与拾得互生爱意。

韩剧式三角恋上演。

寒山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决定成全拾得的婚事,于是离开家乡,独自去苏州出家修行。后来拾得也知道了真象,便去苏州找到寒山,与他一起皈依佛门。希望有人把他俩拍成电影,我早就把影名想好了,《唉,这叫什么事儿啊!》

这二位对欺负人的人有过精彩对白: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过十年后,你且看他!”

翻译一下:别理这混蛋,会有人收拾他。

佛教把这段对话归为了佛理,带上了奇幻色彩,其实,它是个心理问题。用接地气的方式翻译一下:欺负人是一种习惯,只要养成了,很难改掉。欺负人的人早晚会欺负到钉子上,被钉子扎成筛子。

刘备从强权者角度,也做过总结。他临终前嘱咐儿子刘禅: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刘备不是给公益NGO设计slogan,他这是留给儿子保命秘诀。刘备生于市井,长于乱世,身处豺狼虎豹之群,他吃的盐比别人吃过的米多,他明白一个理儿:

欺负人的人群中,有好下场的不多。

《聊斋》中很多故事是,对寒山、拾得和刘备论点的进一步阐释。其中,《庚娘》篇把恶人碰钉子这个过程解析的最清楚。


好人有一种变化,叫“别推倒那尊佛”


庚娘嫁给了金大用,他们碰上了兵荒马乱年代。一家人要逃往南方。他们路上遇到了王十八夫妇。

一行人来到水边,准备乘船渡江。庚娘悄悄告诉金大用,“不要和王十八同乘一条船。他总是盯着我看,眼珠乱转,神色不正常,好像心术不正!”金大用虽然答应了庚娘,但因为抹不开面子,还是决定与王十八同船。

太阳落山时,船行至辽阔的水面,放眼望去,漫漫不辨南北。王十八为了霸占庚娘,他设计将金大用和他父母推入水中惨死,又害死了自己的妻子。

接下来有两段经典对白:

庚娘察觉到发生惨案,她见到王十八哭诉,“公婆都淹死了,我到哪里去呢!”言语间并没有提到丈夫,也并没有为丈夫一家惨死而悲伤,考虑的全是自己。

王十八进来劝她:“娘子不要忧虑,请跟我到南京去吧。我家有房子有地,很富裕,保你吃穿不愁。”庚娘止住泪说:“要能这样我就满足了。”一副水性杨花的形态。

庚娘跟着王十八来到金陵,有了第二段对白。

庚娘笑着说:“三十多岁的男人了,还不懂这人情世事吗?普通人家成亲,还得喝一杯薄酒呢;你家中这么富裕,当然不难办到。如没有几分酒意,草率行事,成什么样子?”

王十八置办好酒席,两人具酒对酌。王十八渐醉,庚娘强媚劝之,王十八酣醉。庚娘拿来刀,手起刀落,将王十八剁死。

故事开头,蒲松龄用了一句话评价庚娘,“丽而贤”。一个美丽而贤惠的女人,强逼着自己演绎水性杨花,像一朵曼陀罗花一样,勾人魂魄,所用手段从佛一步跨到魔,要人性命。

为何?坏人逼的!

我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句话:千万不要欺负好人,好人之所以成为好人,因为好人心中有一尊佛,每一尊佛下面压着一个魔,当欺负好人的人奋力推倒那尊佛,就会放出魔。无论你是谁,直面魔,结果会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