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用了一招,就讓兩個從小不愛讀書的兒子後來都成了偉人

人常說“物以稀為貴”,就是如果一樣東西少見或者越來越少,那它就顯得更珍貴。就像我,有時候看到一本書當時沒買,下次買的時候發現沒貨了,一下就會感覺這本書好有價值,於是開始想盡一切辦法哪怕花高價錢也要買到這本書。

“稀缺原理”之所以這麼有用,是因為人都有逆反心理,難於得到的東西,一般都要比能輕鬆得到的東西好。更重要的是,機會越少,就意味著選擇的自由受到了限制或威脅,這個時候人保護自由的需求就會更加強烈,反而會比以前更想得到它,佔有它,跟這種妨礙對著幹。

被譽為“唐宋八大家”的蘇洵就是利用了這招讓兩個兒子喜歡上了讀書。他的兩個兒子蘇軾、蘇轍,小時候非常頑皮,不愛讀書。但他沒有說教或強迫孩子,而是從孩子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慾入手,進行積極引導。每當孩子玩耍時,他就躲在角落裡讀書,孩子一來,就將書“藏”了起來。兩個孩子發現了這個問題,心理就想:父親肯定在幹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那書肯定很好看,要不他怎麼躲起來看?不行,我們也得看。越是得不到的,越想得到。於是,他們便趁父親不在家時,將書“偷”出來。漸漸地,他們把讀書當成了一種樂趣,最終功成名就。

這個方法同樣適用於青春期所謂“早戀”的孩子。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發展有個特點,就是“成人感”,他們要求人格獨立,要求社會地位平等,要求精神和行為自主。更為重要的是,他們會特別在意自己在異性心目中的形象。如果大人不瞭解這些特點,依然像過去一樣喜歡採用高壓的手段控制孩子,必然會招致孩子的激烈反抗,家長越擔心什麼,孩子就越會做出什麼。美國密歇根大學通過1500份對戀愛中的學生問卷調查也表明,父母的干涉越多,83%的戀愛中的學生表示愛的體驗越強。

所以,面對青春期孩子的所謂“早戀”,應該像大禹治水一樣,要“疏”而不是要“堵”,比如,和孩子聊聊自己以前也遇到過同樣的問題,當時自己是怎麼處理的,甚至可以把孩子所謂的“初戀”請到家裡做客。父母越坦然面對,孩子的神秘感就消失地越快,從而更容易客觀理智的對待此事。對於不好回答的,也可以悄悄買本書放在孩子床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