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用了一招,就让两个从小不爱读书的儿子后来都成了伟人

人常说“物以稀为贵”,就是如果一样东西少见或者越来越少,那它就显得更珍贵。就像我,有时候看到一本书当时没买,下次买的时候发现没货了,一下就会感觉这本书好有价值,于是开始想尽一切办法哪怕花高价钱也要买到这本书。

“稀缺原理”之所以这么有用,是因为人都有逆反心理,难于得到的东西,一般都要比能轻松得到的东西好。更重要的是,机会越少,就意味着选择的自由受到了限制或威胁,这个时候人保护自由的需求就会更加强烈,反而会比以前更想得到它,占有它,跟这种妨碍对着干。

被誉为“唐宋八大家”的苏洵就是利用了这招让两个儿子喜欢上了读书。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小时候非常顽皮,不爱读书。但他没有说教或强迫孩子,而是从孩子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入手,进行积极引导。每当孩子玩耍时,他就躲在角落里读书,孩子一来,就将书“藏”了起来。两个孩子发现了这个问题,心理就想:父亲肯定在干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那书肯定很好看,要不他怎么躲起来看?不行,我们也得看。越是得不到的,越想得到。于是,他们便趁父亲不在家时,将书“偷”出来。渐渐地,他们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乐趣,最终功成名就。

这个方法同样适用于青春期所谓“早恋”的孩子。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发展有个特点,就是“成人感”,他们要求人格独立,要求社会地位平等,要求精神和行为自主。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会特别在意自己在异性心目中的形象。如果大人不了解这些特点,依然像过去一样喜欢采用高压的手段控制孩子,必然会招致孩子的激烈反抗,家长越担心什么,孩子就越会做出什么。美国密歇根大学通过1500份对恋爱中的学生问卷调查也表明,父母的干涉越多,83%的恋爱中的学生表示爱的体验越强。

所以,面对青春期孩子的所谓“早恋”,应该像大禹治水一样,要“疏”而不是要“堵”,比如,和孩子聊聊自己以前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当时自己是怎么处理的,甚至可以把孩子所谓的“初恋”请到家里做客。父母越坦然面对,孩子的神秘感就消失地越快,从而更容易客观理智的对待此事。对于不好回答的,也可以悄悄买本书放在孩子床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