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出行交通安全提示

冬季出行交通安全提示

入冬以來,雪霧天氣增多,道路通行環境明顯惡化,大範圍雨雪和大風降溫過程會逐漸增多,道路溼滑,為提高廣大駕駛員朋友行車安全,預防交通事故發生。具體提示如下:

一、冬季霜多、霧多、雨雪多、氣溫低,道路環境複雜,對行車安全有較大影響,駕駛人員應提高對冬季安全駕駛的認識,加強冬季駕駛知識和技能學習。提前換好雪地胎(或冰雪胎),檢查車輛發動機、制動系統、轉向系統、燈光系統及輪胎,要保證制動有效,機油、防凍液、制動液充足,轉向靈活平穩,燈光齊全亮度符合標準,雨刷器、暖風使用正常,輪胎合格氣壓適宜。

二、 秋冬季霜凍、冰雪等惡劣天氣多發,特別是積水(雪)、結冰路面摩擦係數低,降低車輛制動效能,容易引發側滑。駕車通過急彎、路面溼滑等易引發滑轉的道路,要嚴格控制車速,車輛發生側滑,切不可急轉方向或緊急制動。儘量走有車轍的路線,不要輕易嘗試走被冰雪覆蓋、路況不明的路段。

三、冬季是夜間事故高發季節,夜間駕車請降低車速,注意保持安全車距,並正確使用燈光,不要長時間使用遠光燈。

四、冬季霧天多發,能見度低易導致連環相撞、追尾刮蹭等事故。霧天行車要及時開啟近光燈、示廓燈和危險報警閃光燈。山區“S”形道路霧天易追尾,應儘量避開清晨和午夜霧氣多發時段途經“S”形道路;如進入有霧區域,應儘量使用霧燈,沿著標線保持方向,防止跑偏;在不確定前方情況的時候,用好汽車喇叭提前示警。

五、冬季貨運繁忙,貨車超載違法行為高發,超載嚴重影響車輛制動和操控性能,易發生制動失效等安全事故,為了自己和他人安全,請自覺抵制超載運輸。

六、冬季惡劣天氣較多,交通安全風險加大。行車時請保持車距,謹慎駕駛。能見度不足、路面結冰等不滿足安全行車要求時,切勿冒險行駛。冰雪路面行車務必做到“四緩”。一是“起步緩”,慢抬離合輕踩油門,緩慢起步;二是“轉彎緩”,慢打方向,慢速轉彎;三是“制動緩”,緩踩剎車,慢慢停車;四是“心態緩”,遇有情況,心態必須平緩平和,冷靜處置。

★交通違法行為的危害★

一、超速行駛的危害

十次事故九次快,超速行車危害性由此可見一斑。超速行車影響駕駛人視覺。測試表明,時速40 公里時,駕駛人可觀察到90 度至100 度視野度範圍內的物體;時速為105 公里時,只能觀察到40 度範圍內的物體。時速為40 公里時,一般駕駛人可看清前方200 米以內的物體;時速為100 公里時,只能看清160 米以內的物體。超速行車,使駕駛人視野變窄,視力減弱,對前方突然出現的險情,難以及時、準確、妥善處置,極易引發交通事故。超速行車使制動非安全期延長。車輛制動距離主要受車速制約,因慣性作用,車速越快,制動距離和制動非安全期越長。超速行車的制動非安全期延長,也就增大了交通事故的發生幾率。

二、客車超員的危害

車輛在超員狀態下,載運質量增大,車輛慣性加大,制動距離加長,危害性也相應增加。如果嚴重超員,則極易因輪胎負荷過重、變形過大而引發爆胎、突然偏駛、制動失靈、轉向失控等狀況,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客車超員是引發群死群傷事故的罪惡根源,每年的重特大事故多與超員載客有關。超員客車在客車發生的交通事故中,所佔總量在七成以上。

三、酒後駕駛的危害

飲酒後易睏倦,表現為行駛不規律,空間視覺差。飲酒後,人的血液中酒精濃度會增高,從而出現中樞神經被麻痺,理性、自制力降低,視力下降、視野變窄、注意力不集中、身體平衡感減弱等狀況,極易引發交通事故。

四、疲勞駕駛的危害

駕駛人一般經過2-4 個小時連續駕駛機動車後,就會產生疲勞,開始出現視覺、聽覺、觸覺遲鈍,敏感性減弱。駕駛人的思維能力明顯降低,注意力渙散,注意範圍縮小,注意力的分配和轉移發生困難,甚至還會引起錯覺,極易發生追尾、碰撞燈事故。

五、非客運車輛載人的危害

低速貨車、三輪汽車(原農用車)、拖拉機等非客運車輛從設計製造初衷上講,是為了滿足農村地區載貨需求,並不適合載人。這類車在速度較快的情況下轉向、掉頭易發生側翻等事故,而且車體結構安全防護性差,發生事故後很可能造成乘車者嚴重受傷。加之這些車輛長年行駛在路況較差的鄉村道路上,機件磨損較大,缺乏相應的維護和保養,易在行駛中發生故障,引發交通事故。

六、駕乘摩托車不戴安全頭盔的危害

很多摩托車駕乘人員交通安全意識淡薄,無牌、無證摩托車隨處可見;摩托車違法載客,駕駛和乘坐二輪摩托車不戴安全頭盔,尤其是駕駛和乘坐二輪摩托車不戴安全頭盔的情況非常突出。在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中,因顱腦損傷導致死亡的在交通事故死亡中佔有相當高的比例。據調查,死亡的摩托車駕乘人員中,有80%以上是因為不戴安全頭盔造成的,只有20%是因為其他交通違法行為而喪身。由此可見,駕駛和乘座摩托車不戴安全頭盔對生命的危害性是何其之大,戴安全頭盔是預防交通事故死亡的重要保證。

七、闖紅燈的危害

極易引發交通事故,且自己承擔事故責任和損失;造成城市交通秩序混亂;影響路口其它車輛及行人通行;有損城市文明形象。

八、駕乘車輛不繫安全帶的危害

安全帶是發生事故時減輕受傷的安全防護裝置,被譽為“生命帶”。事故發生時,若未系安全帶,人體將會與車輛頂棚,前窗玻璃,方向盤,儀表盤等部位發生猛烈撞擊,從而對人體造成嚴重甚至致命的傷害。研究表明,使用安全帶可使受到傷害的幾率降低50%。在事故中存活的機會是不繫安全帶的2 倍,有效地減少人員傷亡。因此駕乘機動車時要繫好安全帶。

九、違法停車的危害

違章亂停放車輛會使得城市的形象受到影響,亂停放車輛就會使得城市的秩序出現混亂的現象,這就使得城市道路的交通環境無法得到提升。隨意的停放車輛,使得其他車輛的正常通行受到影響,甚至連行人的通行效率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當道路的交通運行速度下降的時候就會損壞大家的通行權利。機動車如果在行駛中隨意的停放,那麼就會導致交通事故也會增加,機動車突然的停車也會使得其他的駕駛員無法做好準備,因此就會將碰撞事故以及追尾意外的發生增加。

十、大車進入城區的危害

大型貨車、工程機械、大型農機進入城區,因其體積較大,整備質量較重,發生緊急情況時剎車距離較長。且城區人員密集、車流量大,大型貨車、工程機械、大型農機進入城區,易造成交通事故。

11、牲畜上路的危害

牛羊等牲畜上路,在車輛臨近時,牲畜會因受到驚嚇而急停或疾跑,極易造成交通事故發生。

★農機安全宣傳★

1、不開帶病車,不用帶病拖拉機作業,是農機生產不安全因素中極重要的因素,很容易被駕駛員和廣大農機用戶忽視。

2、不違章駕駛拖拉機,農機事故多數是由於違章行車造成的。

3、無證不準駕駛拖拉機,駕駛證件是駕駛員經過訓練,考核合格而取得的合法駕駛資格的證明,無證人員往往是駕駛經驗不足,遇有險情時心慌意亂,往往做出錯誤判斷,這樣就造成農機事故的發生。

4、下陡坡不空檔滑行,有些拖拉機駕駛員認為下坡空擋滑行可以省油,實際上這種做法十分危險。由於在坡道上空擋行駛時發動機額定轉速時與驅動輪新產生的約束制動力消失,拖拉機在本身重量的作用下,導致車速越來越快,從而引起了事故。

5、拖拉機嚴禁載人和客貨混載,拖拉機是農業生產工具,它和其它機動車輛不同,設計結構不適於載人,客貨混載更容易發生事故,行駛中遇有緊急情況制動時貨物在慣力作用下繼續向前移動,極易把人擠傷或導致死亡。另外,人坐在貨物上面,遇到坑包時易把人顛下,而且貨物有時會把人壓在下面,造成人員傷亡。

6、牽引架上不站人,檔泥板上不坐人,拖拉機行駛時,牽引架處搖晃的最厲害,既擺動、又顛簸,根本不能站穩,很容易跌落,擋泥板上不坐人也是同樣道理。

7、嚴禁酒後駕駛操作,在駕駛的正常情況下,駕駛員的反應時間為0.6-0.9秒,而酒後的反應時間為1.5-2.0秒,換句話說,酒後不但會降低反應時間,而且還會喪失應變能力。

8、起步前查看周圍情況,鳴號起步,拖拉機駕駛員必須養成起步前仔細查看周圍情況,鳴號起步的良好習慣。

9、注意視線盲區的行駛安全,駕駛員駕車通過盲區時,要減速慢行,隨時準備採取應變措施,防止事故。

10、拖拉機通過村、鎮街道時要減速、鳴號,並且要精力集中,注意觀望。

11、嚴格遵守裝載規定,大型拖拉機拖車載物,長度前部不準超出車廂,後部不準超出車廂一米。左右寬度不準超出車廂二十釐米,小型拖拉機拖車載物,長度前部不準超出車廂後部不準超出車廂五十釐米,左右寬度不準超出車廂板二十釐米。高度從地面算起不準超過兩米。

12、夜間行車應注意的安全,為保證夜間引車安全,應做到:(1)遵守有關規定,夜間無燈光或燈光不全不出車。(2)夜間行車駛近交叉路口時,應減速,關閉遠光燈,打開近光燈,轉彎時要打開轉向燈。(3)在車身前後及兩側粘貼反光條,並及時對失效的反光條進行更換。

13、拖拉機道路行駛的安全措施,首先不能與汽車爭道,因為拖拉機是低速車輛。其次要按規定按交通標誌的指示行駛。

14、拖拉機必須具備安全裝置:大燈、小燈、尾燈、後視鏡、喇叭、安全保護架、防護罩、油壓表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