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王陽明:什麼是真的狂者?

讀《陽明境界》的那段時間,可以算是我人生上半場的“至暗時刻”,這本書向我交代了一個“可追隨的王陽明”,從那以後,有一種人生下半場拉開帷幕的感覺。

作者說:“對默默奮鬥但身處逆境甚至絕望時刻的人來說,這本書總有一句能說到你心裡”,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的。

夜讀王陽明:什麼是真的狂者?

王陽明所有的成功,幾乎都是“體制外的作品”

中國人講究的“立德、立功、立言”,王陽明全做到了,“別人縱博而不能專精,他卻是愈博愈專愈精”。章太炎說,“陽明心學去畏死心,去拜金心,去退縮心,去奴隸心,排除生死,旁若無人……因為陽明起腳即立志成聖人,並一生力行實踐之”。

立志高遠,卻還能腳踏實地,這是王陽明“內聖外王”最吸引人之處。作為一箇中國人,誰沒有這樣的抱負呢?王陽明曾說過:“堯舜相禪,全在事功;孔孟無事功,為千秋大憾。”事功,說起來容易,該如何做到呢?

微觀上講,就是具體行動的時候,不把事情想得太困難,這是陽明行事的顯著特點——“苟利於國而庇於民,死且為之矣,而何人言物議之足計乎!”(王陽明論“改土歸流”政策時言)

宏觀上講,就是不計較一時的得失窮通,不在某件事上某個人上爭強好勝,而是在整個人生中追求成功——“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蘇軾《留侯論》)

王陽明所有的成功,幾乎都是體制外的作品:沒讓他講學,他偏講學;沒讓他平寧王,他偏舉義師;沒讓進剿八寨斷藤峽,他偏把劇賊蕩平了。這對於當時在體制內的我也有很大觸動。

夜讀王陽明:什麼是真的狂者?


“對於別人的幻覺遊戲,我不中招”

從表面上看,王陽明作出的最大貢獻是平定了寧王的反叛。寧王準備了10年之久,而且收買了朝廷中幾乎所有重臣,同時當時的皇帝朱厚照也只想玩耍而不理朝政,所以當寧王反叛時,形勢非常嚴峻,但王陽明硬是在一開始沒有一兵一卒的情形下最後只用了三十餘天就擊敗並活捉了寧王。

不過,王陽明最嚴峻的考驗卻是在平叛後。當時,朝中頭號權奸江彬有意為難王陽明,用種種方式為難他,其中一個考驗是,江彬派爪牙張忠領一支京軍去王陽明的屬地江西南昌,百般找事,並每天都派人到王陽明家門口,一刻不停地辱罵王陽明,試圖激怒王陽明。

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王陽明是當時的第一號功臣,剛立下不世奇功,不僅沒有得到獎賞和鼓勵,反而被百般刁難,換做其他人,可能早就心灰意冷,被這種敵意給擊中了。

但王陽明卻沒有認同這種敵意,而是化解了這種刁難。對於這支京軍,他不僅不計較,反而善待他們,病了給藥,死了給棺材,也從來不歧視他們,本地人吃什麼,就給他們吃什麼。最後,王陽明化解了他們的敵意,這支京軍拒絕繼續受張忠的支使。他們心中對王陽明再也沒有敵意。就像一條猛犬,主人支使它去咬人,但被攻擊的對象卻渾然沒有一點敵意,結果這條猛犬也沒了敵意,沒有了敵意,攻擊性行為也就無從發起了。

更具體來解釋,這是一個雙重的過程。首先,對於別人的幻覺遊戲,我不中招,同時,我也沒有玩幻覺遊戲。這雙重的過程一旦發生,敵意就無法湧動,敵對行為就無法升起了。

別人向你投射敵意之所以會成功,根本原因很簡單,是因為你心中埋藏著很多敵意。如果你心中徹底沒有了敵意,那麼敵意的投射就會徹底無效。

所以關鍵就是要化解自己心中已有的敵意。而我們之所以會埋藏著很多敵意,關鍵不是人性惡,反而是,人性被壓抑得太過於厲害了。

夜讀王陽明:什麼是真的狂者?

“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王陽明有一句哲言“此心不動,隨機而動”。對於這句話,我的理解是,我的心是空的,我此時此刻沒有慾念,而你的心一動,我會知道,我會理解,而同時我會洞察到其中的一切虛妄,於是我可以對此作出行動。

王陽明之所以能做到“此心不動,隨機而動”,是因為他最終發現宋明理學所倡導的“存天理,滅人慾”是一個嚴重的分裂,他發現,天理即人慾,人慾即天理,如果人慾可以不受壓制地自然流動,人心就會自然抵達天理的境地,人慾與天理,這兩個看起來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的詞語,其實是一回事。

一個近百歲的心理學家過生日時,他的學生們問他,你做了這麼努力,你現在是不是已經沒有情結了。他回答說,哦,不是,只是我對自己的情結有了更好地瞭解,所以不再輕易被它們所左右了。

夜讀王陽明:什麼是真的狂者?


“什麼是真的狂者?”

一介書生,三尺微命。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辰時,王陽明讓家童叫周積進倉來,徐徐說:“吾去矣!”周積泣不成聲:“何遺言?”陽明微微一笑:“此心光明,亦復何言?”闔目而逝,年五十七。

想起陽明此前在越閒居時,曾作《中秋》一詩,中有一句,“吾心自有劃光明月,千古團圓永不缺。”也算是與此意境同吧。

最後,想聊聊什麼是真的狂者?王陽明講,“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他說他的“內聖外王”其實並不難煉就,“決然以聖人為人人可到,便自有擔當了。”(《傳習錄下.黃以方錄》)

很多人對於做“聖人”不以為然,認為這是狂人所追求的虛無。“狂者志存古人,一切聲利紛華之染,無所累其衷,真有鳳凰翔於千仞氣象。”(《傳習錄拾遺》,《全集》卷三十二)——所以說,真的狂者,是懂得生命的可貴,不屑於在小人的相鬥中拼得頭破血流。“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惟變所適。”(《傳習錄下.黃以方錄》)

有人問,懂了那麼多道理,為什麼還是過不好這一生?《論語.衛靈公》講:“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所以,知行合一,一步步來吧。


夜讀王陽明:什麼是真的狂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