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授銜原定14位大將,為何最終只有10位大將?剩下4位去哪了

導語:

1949年,在飽經瘡痍的神州大地上,由最廣大人民選擇的政府排除萬難後終於成立了新中國,從此中國人民真正的站起來了。那時新中國百廢待興,一切的規章制度都是自己從頭開始摸索。而打天下、拿槍桿子的那幫人,最終是在1955年時,才正式授銜。提到1955年的授銜儀式,也是很有講頭的。

55年授銜原定14位大將,為何最終只有10位大將?剩下4位去哪了


最開始軍銜分為六等十九級,在評定的時候並不是在以往的功勞上論資排輩,而是綜合了任職、素質、軍功、能力等多種因素才最終核定。在現在廣為流傳的十位開國大將,最開始評定的時候並不只有十個,而是十四位先輩英雄。可後來因為政策的變化,有四人並未參與授銜儀式,成為大將。這四個人究竟是誰呢?

55年授銜原定14位大將,為何最終只有10位大將?剩下4位去哪了


譚震林

譚震林是湖南人,算起來他和毛主席還是老鄉呢。譚震林出生於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於1911年進入私塾進行學習。後來,他輾轉到了書紙店做學徒,正是這段時光,讓譚震林充分地接觸書本、廣泛閱讀進步書籍、接受革命思想。於是在上世紀20年代初期,譚震林就組織了兩次工人鬥爭,並在其中嶄露頭角。後來,在機緣巧合下,譚震林於1926年加入共產儻,所以他算是共產黨的“老資歷“之一。

55年授銜原定14位大將,為何最終只有10位大將?剩下4位去哪了


抗日戰爭時期,譚震林一馬當先,是江南抗日根據地的開闢者,其還不斷的組織新四軍第二、三支隊在皖南地區開展動員和遊擊活動。整個抗日戰爭期間,譚震林一直都在戰爭前線同日本侵略者進行斡旋。在1944年時,譚震林帶領部下率先的解放了淮安以東地區,予以強弩之末的日本人迎頭痛擊。不只是在抗日戰爭中,解放戰爭時,譚震林也有著突出的表現!比如,他就曾和劉伯承等人的部隊打配合,全殲了黃伯韜的武裝力量,重創國民黨的囂張氣焰。

55年授銜原定14位大將,為何最終只有10位大將?剩下4位去哪了


新中國成立後,譚震林走馬上任,成為了浙江省委書記,負責組織華東地區工作。

張鼎丞

張鼎丞出生於1898年,是福建省永定人。就張鼎丞的出生日期而言,這個先輩可謂是歷經三朝,在歷史的發展潮流中選擇了最正確的一條道路。

張鼎丞幼年時家境並不好,但他憑藉著自身的努力成為了一名小學教師。他經常組織農民運動和青年運動,在實踐中得到的結論使他確信,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所以,“在四一二事變”不久之後,張鼎丞就義無反顧地加入了共產黨。

55年授銜原定14位大將,為何最終只有10位大將?剩下4位去哪了


要說張鼎丞,是真的硬核,在被國民黨圍剿的情況下,別的地方的共產黨人們都是東躲西藏。可這位狠人硬是在這種情況下,不斷的組織武裝暴動,最終還在國民黨的眼皮子底下成立了地方蘇維埃政權。大概就是天生戰神吧!在共產黨決定長征前,毛澤東曾指示張鼎丞回到閩浙一帶,在自己熟悉的地方保持有生力量,以待來日。就這樣,在革命最艱難的時光,張鼎丞撐起了共產黨在南方的旗幟。

55年授銜原定14位大將,為何最終只有10位大將?剩下4位去哪了


建國後,張鼎丞當選為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始終奮鬥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上!

李先念

李先念是1909年生人,湖北在我國近代一直是英雄的城市,而生於湖北的李先念也是黨和人民當之無愧的英雄。李先念曾就讀於私塾,12歲時先後在老家和漢口學木工,可有些人生來就是不平凡的。1926年時,李先念第一次參加農民起義;1927年時,他便已經能夠組織家鄉的農民開展起義活動了。

55年授銜原定14位大將,為何最終只有10位大將?剩下4位去哪了


李先念曾任安南蘇維埃政府主席。1931年時,他帶著300名青年加入紅軍併成為中堅力量。在反圍剿的戰鬥中,他數次對國民黨軍隊進行圍堵攻擊,在危險時刻保住了紅軍總部。後來,他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憑藉對革命的信念,在擔架上仍指揮作戰衝破敵軍圍堵。

抗日戰爭爆發後,李先念擔任新四軍第五師師長。他多次指揮麾下回旋,打日軍之出其不意,狠狠的挫敗了日軍及偽軍的氣焰。在此之餘,李先念還不斷的蠶食了國民黨的殘部、化解了抗日統一戰線內部的糾葛。

55年授銜原定14位大將,為何最終只有10位大將?剩下4位去哪了


新中國成立後,李先念回到了家鄉湖北省,成為了湖北省委書記,主持湖北全方面的工作,為戰後湖北的建設貢獻良多。

鄧子恢

鄧子恢出生於1896年的福建龍巖。在最開始時,鄧子恢受到了辛亥革命的影響,認可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救國理念。可後來,在書店幫忙的他逐漸接受並學習了馬克思主義。1921年,鄧子恢和志同道合之士一起創辦了月刊《巖聲》,用來向大眾傳播馬克思主義。

55年授銜原定14位大將,為何最終只有10位大將?剩下4位去哪了


1926年,在國共合作風雨飄搖之際,鄧子恢經過審慎的思量後,最終認定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同年12月鄧子恢加入共產黨,成為了一名堅定的共產黨員。無論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還是抗日戰爭時期,鄧子恢都是黨的優秀戰士。他始終活躍在一線,和是士兵們共進退。在戰鬥能力傑出的同時,鄧子恢也十分擅長做思想工作。1941年時,鄧子恢曾以華中局代表的名義巡檢皖東的部隊,那時皖東甚受戰火摧殘,戰士們日夜作戰疲憊不堪,可以說整個軍中都瀰漫著畏戰、不願戰的情緒。但鄧子恢到皖東之後,出色的安撫了戰士們的情緒、提振了士氣,為後期的反撲打下了基礎。

55年授銜原定14位大將,為何最終只有10位大將?剩下4位去哪了


解放戰爭結束後,鄧子恢赴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主持中南局大大小小的工作。出色的帶領了中南地區的人民恢復民生、建設經濟。

小結:

通過上面的描述我們可以知道,這四個人都戰功赫赫,戰鬥素質也很高。但為什麼他們最終都無緣元件的軍銜呢?

原來在一切快要塵埃落定,冊封元帥的名單最終敲定之前,毛主席提出了一個建議,就是已經參與地方工作、轉出軍籍的人最好都不要評定軍銜了,將地方事務和軍權分而談之。所以,這四位在建國之後就逐漸淡出部隊工作、參與地方政務的將領們,最終沒有得到授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