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國演義》分析黃巾軍失敗原因


從《三國演義》分析黃巾軍失敗原因


“不數日,人報黃巾賊將程遠志統兵五萬來犯涿郡。劉焉令鄒靖引玄德等三人,統兵五百,前去破敵。玄德等欣
然領軍前進,直至大興山下,與賊相見。賊眾皆披髮,以黃巾抹額。當下兩軍相對,玄德出
馬,左有云長,右有翼德,揚鞭大罵:“反國逆賊,何不早降!”程遠志大怒,遣副將鄧茂
出戰。張飛挺丈八蛇矛直出,手起處,刺中鄧茂心窩,翻身落馬。程遠志見折了鄧茂,拍馬
舞刀,直取張飛。雲長舞動大刀,縱馬飛迎。程遠志見了,早吃一驚,措手不及,被雲長刀
起處,揮為兩段。後人有詩讚二人曰:英雄露穎在今朝,一試矛兮一試刀。初出便將威力
展,三分好把姓名標。

眾賊見程遠志被斬,皆倒戈而走。玄德揮軍追趕,投降者不計其數,大勝而回。劉焉親
自迎接,賞勞軍士。”


從《三國演義》分析黃巾軍失敗原因


劉備500兵對陣黃巾軍50000兵將竟然斬將大破之。相信很多讀者都讀過《三國演義》,但是很多人沒有注意到這一段,是不是覺得太詭異了,100對1的實力優勢,竟然能被翻盤,是不是劉備的新軍戰力逆天了,到底什麼原因呢?

這一戰是《三國演義》開局第一戰,這就是裡面整個黃巾軍的縮影,不堪一擊。首先我們看黃巾軍的規模。數十萬徒眾,分為36方,一方一個將軍,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帥。看著人挺多,為什麼沒幾下就全敗了呢。

原因分析:

一.實際上黃巾起義是歷史上真實發生的一次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東漢末年天子闇弱,宦官當道,朝廷腐敗,民不聊生,農民沒有了活路,被迫起義。《三國演義》裡面說是張角得了《太平要術》,心懷不軌欲圖大事,起兵造反。名不正言不順,作者已經下了定論:反賊。

二.漢王朝投入兩股軍力,地方軍,如上面劉備的軍隊就是剛剛組建的地方軍,另外就是中央軍,也就是演義裡盧植、朱儁、皇甫嵩率領的軍隊,這是真正的大漢王牌軍。東漢雖然已經是末年,但是主力軍團全部都在,沒有受過任何損失。結果就是天下精兵強將集結,發五校、三河騎士及募精勇4萬多人。而黃巾軍,幾乎不能稱為軍隊,都是農民,沒有武器,沒有盔甲很多甚至手無寸鐵。訓練,黃巾軍是不存在訓練的。

從《三國演義》分析黃巾軍失敗原因


三.黃巾軍中沒有將帥之才,這麼說吧,有點武力的武將是有個別,但是謀臣可以說是沒有,都是大老粗。漢朝選官有2個途徑,其一是察舉制,初期以鄉舉裡選為依據注重鄉里的輿論對某位士人的德才評判的權威性,其二是徵辟,徵聘是採取特徵與聘召的方式,選拔某些有名望的品學兼優的人士,或備顧問,或委任政事。通俗一點,第一條途徑是鄉里人個個都說這個人德才兼備,然後就往上推薦,人為操作的比例較高,第二條,更加主觀了。在東漢末年,基本都是腐敗,出現了一批世代為官、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權的豪門大族,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並發展起來。這種環境下,窮人是基本沒有教育資源的,因此黃巾軍中沒有謀臣是很正常的。

文不行,我們再看看武:

1.鄧茂,一回合被張飛斬殺

2.程遠志,一回合被關於斬殺

3.張角,病死

4.張寶,被嚴政刺殺

5.張梁,連輸七陣被斬殺

6.韓忠,亂軍射殺

7.趙弘,被孫堅斬殺

8.孫仲,被劉備射殺

9.管亥,與關於戰數十合被斬殺

後面如周倉,廖化,杜遠等不作統計。

相比於後世方臘,朱元璋,甚至洪秀全的人才濟濟等,黃巾軍真是沒有什麼人才。其實這所謂36渠帥基本都是賣藥的,也就會耍嘴皮子,會行軍佈陣,戰略戰術嗎?顯然不會。


從《三國演義》分析黃巾軍失敗原因

五.戰略錯誤。本來因事故在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匆匆起事,自身實力很弱就急匆匆的與漢軍進行正規主力決戰。黃巾軍還不懂得運動戰,一味死打硬拼,更加急速了自己的敗亡。一戰倉亭,被斬首7000多,隨後又戰,被斬首3萬,淹死5萬,大量部眾家屬被俘。隨後在曲陽再次決戰,又損失十多萬人。

六.各自為戰,被各個擊破。都是困守一地,混不下去了才去投靠友軍,書中並未見到有相互配合的戰役。

總的來說,《三國演義》裡黃巾軍只是個引子,開場就領飯盒。

從《三國演義》分析黃巾軍失敗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