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全額退保”產業鏈?到底是否可信?

近期,有不法分子通過網站,短信,社交媒體等等渠道,打著為消費者爭取“全額退保”的旗號,實際上是為自己牟利,通過讓消費者退保賺取高額佣金。

針對“代理退保”騙局,銀保監會也出手了。

4月9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防範“代理退保”有關風險提示》,提醒大家要警惕“代理退保”陷阱。

什麼是“全額退保”產業鏈?到底是否可信?


揭秘“代理退保”騙局

那麼,這些詐騙分子是通過什麼樣的手段來套路受騙者呢?

此前《國際金融報》記者對“投訴退保”,“代理退保”進行了更深入的調查,挖掘出某退保“黑產團伙”背後的“利益鏈”,詐騙分子甚至會知道客戶“釣魚取證”,投訴監管來對保險公司進行施壓,從而獲取非法利益。

什麼是“全額退保”產業鏈?到底是否可信?


首先,該團體利用報讀搜索,淘寶,抖音,小紅叔等平臺廣泛散播“惡意投訴”消息,以利益分成的方式拉攏離職業務員提供“客源”。

然後,通過接觸客戶,瞭解及格過,鼓勵客戶直接向監管單位投訴,並要求客戶在獲得全額退保承諾前不得與公司溝通。

同時,他們均與客戶事先簽署委託協議,並收取500至2000元不等定金,也有的需要用身份證,保單,銀行卡作為抵押。

緊接著,知道客戶用話術引導被訴人做出不理陳述,比如“我2016年在你那買的那款保險,當時你返還我多少錢,我有點忘記了,我朋友也想買,想了解一下”,以電話錄音,微信截圖,拍照釣魚取證。

下一步就是投訴公司,施壓監管。記者注意到,投訴內容有模板,投訴理由也非常專業,並且利用法律政策,倒閉監管部門向公司施壓。

一旦滿足投訴訴求,“成功案例”被迅速轉發宣傳,公司退款短信等也會作為“成功案例”來招攬新業務。


現在來看,這些“專業團隊”的秘訣,說白了就是兩個字“找茬”,沒有問題就穿鑿問題,無論如何都要把保險公司舉報,然後坐等保險公司來找我們協商。

他們的作業鏈是建立在一個必要基礎上的,那就是中國保險業的強監管。

最具公信力的監管部門,無意間變成了黑中介手裡的“子彈”,這是監管層不能容許的。

隱藏的這三種風險不容忽視

當然,有些消費者還是不以為意,覺得這些沒什麼大不了,自己能把錢拿回來才是最重要的,如果這樣想,你就太天真了。

在銀保監會發布的《關於防範”代理退保“有關風險提示》中表明,”代理退保“這樣的操作行為隱藏了至少一下三種風險。

1失去正常保險保障風險

為謀取利益,一些從事”代理退保“的個人或團體冒充監管部門或者保險公司工作人員進行虛假宣傳,稱消費者所購買的保險產品”存在欺詐行為,已經有多名消費者投訴”或“繼續持有保單將蒙受經濟損失”等,挑唆,慫恿不明真相的消費者終止正常保險合同,使消費者喪失風險保障。消費者未來再次投保時,由於年齡,健康狀況的變化,可能將面臨重新計算等待期,保費上漲哈森只被拒保的風險。

2資金受損或者遭受詐騙風險

某些“代理退保”行為並非真正為了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而是牟利為目的。退保前要求消費者支付高額手續費或繳納定金,退保後又到消費者“退舊投新”購買所謂“高收益”理財產品或者其他公司保險產品賺取佣金。部分組織還利用其所掌握的消費者銀行卡及身份證複印件等,截留侵佔消費者退保資金,甚至有不發團伙喲啊哦消費者參與非法集資,一旦落入騙局,消費者資損失難以挽回。

3個人信息洩露風險

一些從事“代理退保”的個人或團體打著“維權”幌子獲取消費者信任,並與消費者籤所謂“代理維權服務協議”,要求消費者提供身份證,保單,銀行卡,聯繫方式等設計消費者隱私的敏感信息,除“代理退保”外,有的組織還從事信用卡套現,小額貸款業務,消費者個人信息資料存在較高的被洩露或者被不法分子惡意使用的風險。有的組織甚至在消費者終止“代理退保”協議時,採用極端手段騷擾消費者,迫使其再次投訴。


千萬不要輕易退保,這幾大損失你知道嗎?

保險其實很簡單,買保險就是為了給自己和家人一個保障。

可是,很多人保險觀念不夠強烈,對保險認識不夠深,好不容易下定決心買包心,又經不住親戚朋友慫恿想退保。可是,就像定期存款取出來影響利息,退保也會影響你的利益,大家在退保之前一定要深思熟慮。

1退保後會使自己失去保障買保險就是為了自己和家人的一個保障,畢竟風險是算不出來的,如果一味地計算收益,而忽略了購買保險的初衷和目的,退保後,就會使自己和家庭重新暴露在風險中,一旦風險降臨,就會後悔莫及。

2退保可能蒙受經濟損失,保險是一種長期的人生規劃,就像定期存款提前領取損失利息一樣,保險提前退保也是會有損失的。

根據《保險法》規定,一較慢兩年以上保費的,退保時返還保單的現金價值。未繳滿兩年的退保時扣除手續費後,返還所交剩餘保費。

3退保以後,想再次投保就難了。

(1) 退保後再次投保,你的保險粉會提高保費和別保人的年齡密切相關。年齡越大,保費越貴。有些人退保後,過了幾年又想重新投保,這個時候由於年齡已經增大了,同一份保單,卻要比幾年前繳納更多的保費,保障時間反而縮短了,怎麼算都覺得虧了。

(2) 重新投保,可能會被添加除外責任甚至拒保。甚至有些人退保以後,隨著年齡的增大,健康狀況出了問題又想重新投保。可是,買保險需要體檢或者進行健康告知的,如果這時候身體指標出了一場,就會被保險公司要求添加除外責任,甚至直接拒保,從而失去獲得保險保障的機會。

(3) 重新投保,責任免除期重新計算,所有的健康險都會設有責任免除期,在這個期間內確診是無法獲得保險賠償的,如果退保後重新投保,就要重新計算責任免除期。

總之,保險是越早規劃越划算,買到就是賺到。千萬不要輕易退保,下面這些案例就是退保後發生了意外或者重疾,釀成了無法承受的悲催後果。


什麼是“全額退保”產業鏈?到底是否可信?


什麼是“全額退保”產業鏈?到底是否可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