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城下,蘇軍騎兵出現了首批近衛部隊,共3個軍6個師

1941年9月30日,莫斯科會戰爆發了。此次戰役對於雙方都是意義重大,內中原因不言自明。對於蘇軍而言,這場戰役真正宣告了德國閃擊戰的破產。對於紅軍的騎兵部隊而言,這場會戰也產生了第一批的近衛騎兵部隊,共有3個騎兵軍和6個騎兵師獲得近衛稱號。

騎兵部隊首批近衛稱號獲得的是

近衛騎兵第1軍,1941年11月26日成立,原騎兵第2軍

近衛騎兵第2軍,1941年11月27日成立,原騎兵第3軍

近衛騎兵第3軍,1941年12月25日成立,原騎兵第5軍

近衛騎兵第1師,1941年11月26日成立,原騎兵第5師

近衛騎兵第2師,1941年11月26日成立,原騎兵第9師

近衛騎兵第3師,1941年11月26日成立,原騎兵第50師

近衛騎兵第4師,1941年11月26日成立,原騎兵第53師

近衛騎兵第5師,1941年12月25日成立,原騎兵第3師

近衛騎兵第6師,1941年12月25日成立,原騎兵第14師

整個莫斯科會戰分為兩個階段,防禦階段與進攻階段。

防禦階段1941年9月30日-12月4日。會戰之初,蘇軍共投入3個方面軍,分別是西方面軍-有第16、19、20、22、29、30集團軍,共30個步兵師、3個騎兵師(騎兵第45、50、53師)、2個摩托化步兵師、4個坦克旅;加里寧方面軍(1941年10月17日成立),下轄第22、29、30集團軍和步兵183、185、246師和騎兵46、54師,摩托化46團和坦克第8旅,12月14日又將新建的39集團軍轉隸給加里寧方面軍(集團軍有6個步兵師和騎兵第76、94師);預備隊方面軍有第24、31、32、33、43、49集團軍,共28個步兵師和2個騎兵師(騎兵第29、31師,都在第49集團軍)和5個坦克旅。

莫斯科城下,蘇軍騎兵出現了首批近衛部隊,共3個軍6個師

準備執行偵察任務的騎兵


騎兵部隊有表現的戰役有

圖拉防禦戰役1941年10月24日-12月5日,西方面軍在11月27日出動近衛騎兵第1軍加強坦克112師、步兵173師和坦克第9旅在卡西拉地域對敵反突擊,騎兵軍在支援下重創德軍坦克第2集團軍先遣部隊,德軍第112步兵師在蘇軍打擊下崩潰。

克林-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防禦戰役1941年11月15日-12月5日。戰役之前,11月11日-11月14日,蘇軍第16集團軍開始了奪取斯基爾馬諾沃的戰鬥。蘇軍出動了騎兵第50師、步兵第18師和坦克第4旅(旅長卡圖科夫)等部隊。 德軍坦克第10師損失了50輛坦克和數百輛汽車後,向後撤退,不過深入敵後的騎兵第50師也陷入了困境,不得不且戰且退,最後突出重圍。之後,羅科索夫斯基指揮的第16集團軍得到騎兵第17、20、24、44師的補充(每師0.3萬人)以及步兵78師、2個坦克旅的加強。

15日,蘇軍發起反擊,但在對方優勢火力下,損失慘重,騎兵第44師幾乎全部損失,而騎兵第17師也損失高達75%(筆者注:羅科索夫斯基的回憶錄記載是,由多瓦托爾率領的騎兵群的處境尤為艱難,敵人從四面八方夾擊他們,幸虧指揮員機靈,善於機動的騎兵們才得以逃脫,避免了被全部包圍)。之後的11月21日,騎兵第17師和步兵第126師以及步兵第316師1077團防守集團軍右翼即克林城。但在德軍優勢兵力進攻下,只能在23日撤向郊區。

鑑於騎兵第3軍在防禦作戰中的優秀表現,1941年11月5日軍長多瓦托爾獲得列寧勳章。當時騎兵第50師在沃洛科拉姆斯克一線,騎兵第53師在新彼得羅夫斯科耶負責掩護後方,而軍部則在雅茲維斯切。

之後,蘇軍騎兵第3軍進攻太陽山城的戰鬥匆忙打響了,3個騎兵師企圖從西南和東南包抄盤踞在市裡的敵人。進攻開始後,騎兵部隊向斯維爾奇科沃、謝利謝沃和馬爾特諾沃發起進攻,粉碎了德軍第240步兵團。

由於蘇軍其他進攻部隊前進受阻,德軍來得及調動足夠的兵力來反擊騎兵軍的所有衝擊。騎兵在少量坦克和反坦克殲擊炮兵的支援下行動很果敢,他們對組成密集戰鬥隊形的敵人發起衝擊,許多居民點數度易手。但是由於力量懸殊太大,到夜裡不得不停止這一徒勞無效的努力。騎兵部隊受到德軍航空兵的打擊,損失很大。11月25日日終前,該集群的兵團和部隊轉入防禦。之後到月底,在這一方向上作戰的有蘇軍的近衛步兵第7和第8師,步兵第354師的一個團以及騎兵第3軍和騎兵第20師。

莫斯科城下,蘇軍騎兵出現了首批近衛部隊,共3個軍6個師

莫斯科會戰防禦階段示意圖


進攻階段1941年12月5日-1942年1月7日。反攻當天,蘇軍共有77個步兵師和24個騎兵師,其中西方面軍擁有16個騎兵師-第30集團軍的騎兵第82、46、24、18師,第10集團軍的騎兵第57與75師,第16集團軍的騎兵第44師,第20集團軍的近衛騎兵第2軍-下轄近衛騎兵第3、4師和騎兵第20師和方面軍所屬近衛騎兵第1軍-下轄近衛騎兵第1和2師等;加里寧方面軍1個騎兵師;西南方面軍右翼7個騎兵師-其中方面軍快速集群所屬的第5騎兵軍-騎兵第3、14、32師,13集團軍1個騎兵師等。這是整個蘇德戰爭紅軍騎兵出動最多的一次,計有3個騎兵軍24個騎兵師。

交戰中近衛第2騎兵軍軍長多瓦托爾和騎兵第20師師長塔夫列夫在12月19日強渡魯扎河犧牲,2天后軍長被追授蘇聯英雄稱號。

騎兵部隊表現突出的有

克林-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進攻戰役1941年12月6日-12月25日

為了攻佔克留科沃市,蘇軍投入進攻的部隊有:用一個坦克營加強的近衛步兵第8師,步兵第17旅和騎兵第44師,後者有兩個加農炮兵團和兩個“卡秋莎”火箭炮營。

  蘇軍從西南方向迂迴克留科沃市,經過3天激烈戰鬥,到12月8日,德軍的抵抗被摧毀了,德寇放棄克留科沃和市郊的一些村莊向西逃竄,一路上扔掉不少武器和技術裝備。在進攻克留科沃的戰鬥中,蘇軍第16集團軍繳獲了將近60輛坦克、120輛汽車等。之後,蘇軍陸續在12月11日解放伊斯特拉,在12月12日解放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12月15日解放克林。

卡盧加進攻戰役1941年12月17日-1942年1月5日,蘇軍第50集團軍快速集群(步兵第154師、坦克第112師、騎兵第31師和圖拉工人團)在12月20到達城郊但隨即遭到德軍反撲,集群不得不在合圍中進行艱苦巷戰,直到12月30日才與主力會合。

莫斯科城下,蘇軍騎兵出現了首批近衛部隊,共3個軍6個師

騎兵部隊在行軍


葉利茨戰役1941年12月6日-12月16日,蘇軍突擊投入了科斯堅科集群(2個步兵師、3個騎兵師、1個摩托化步兵師、1個坦克旅)和第13集團軍突擊集群(1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1個步兵旅、1個坦克旅)。蘇軍突擊方向是在在博爾基、捷爾布內、烏里茨科耶地域(各點均在葉列茨西南),集中了騎兵第5軍(轄騎兵第3、14、32師)、近衛步兵第1師、摩托化步兵第34旅和坦克第129旅等部隊。

騎兵軍所屬各師一日內推進10千米,佔領了皮卡洛沃、加季謝和尤爾斯科耶。在尤爾斯科耶村地域,騎兵第14師部隊,在勇猛的騎兵衝擊中砍殺了敵軍一個龐大的步兵群,然後下馬擊退了敵軍兩個步兵營的反衝擊,把他們逐到克申河對岸。

從12月7日至11日,騎兵第5軍就且戰且進200千米,解放了180個居民地。 12月12日下午,騎兵軍實施勇猛衝擊奪佔了羅索什諾耶和沙季洛沃,並在沙季洛沃擊潰了敵人第34軍司令部。

12月13日,騎兵第5軍和魯西亞諾夫的近衛軍與第13集團軍會合了。到日終時,同騎兵軍司令部的無線電通信組織好了,但收到的電報便一個比一個令人不安。“敵人企圖向西突圍,正迂迴我軍兩翼。”一小時後發來的電報是:“騎兵第32、14師被切斷了同軍司令部的聯繫,騎兵第32師司令部被切斷了同各團的聯繫,現位於騎兵第3師配置地域……軍司令部同科瓦廖夫的第32師用無線電保持聯絡,同什穆伊洛的第14師則完全沒有聯絡……儘管指揮已遭破壞,各騎兵部隊仍在堅決粉碎敵軍的突圍企圖。”

  科斯堅科利用同摩托化步兵第34旅建立了無線電通信的機會,命令旅長沙姆申急速援助騎兵軍。但是旅長的答覆短得驚人:“車輛無油開不動。”

  12月15日早上8時,軍長克留瓊金髮來了新的電報:“本軍人員已疲憊不堪。百分之二十的馬匹已失去戰鬥力,我們已經第六晝夜沒餵它們燕麥了。”之後,在沒有援軍的條件下,蘇軍各騎兵師發揮驚人的堅定精神,抗擊向西突圍的法西斯軍隊的衝擊,儘管他們繼續在抱怨彈藥和油料奇缺且沒有任何支援。經過激戰,12月16日,蘇軍克城並殲敵1.6萬餘人。

圖拉進攻戰役1941年12月6日-12月16日。12月6日,蘇軍第10集團軍開始發動進攻。之後,12月7日近衛騎兵第1軍和第50集團軍也從北面發起了進攻。由於兵力兵器不足,近衛騎兵第1軍和第10集團軍左翼各兵團進展不力,使得德軍可以將被擊潰的坦克第2集團軍撤出。之後,近衛騎兵第1軍和第10集團軍從行進間強渡烏帕河,消除了德軍從南面迂迴莫斯科的危險。

莫斯科城下,蘇軍騎兵出現了首批近衛部隊,共3個軍6個師

莫斯科反攻和總攻示意圖


隨著在莫斯科城下打退德軍,蘇軍在1942年冬春之際發動了大規模的冬季總攻作戰。整個總攻作戰全線展開,分別在西北、西和西南戰略方向展開。

在主要方向上-西方戰略方向上,蘇軍集中了手中不多的坦克旅、騎兵軍/師、滑雪營,組成突擊集群和快速兵團,蘇軍期望依靠他們來把戰術突破轉化為戰役勝利。儘管他們已經在莫斯科接近地的戰鬥中受到了損失,這些人、馬、坦克的集群依然肩負著引導進攻突入德軍縱深的重任。厚厚的積雪、寒冷的天氣、德軍的拼死抵抗,這一切都在考驗著參戰部隊的戰鬥意志,而他們的意志力將是決定這場進攻成敗的關鍵。蘇軍期望可以通過這次總攻可以殲滅或者重創德軍中央集團軍群,不得不說這個目標實在有點太理想化了。

蘇軍為此在這個方向投入了西方面軍(下轄9個集團軍和近衛騎兵第1、2軍)與加里寧方面軍(下轄5個集團軍和騎兵第11軍-1942年1月2日組建,下轄騎兵第18、24、82師)。

蘇軍的總攻勢在加里寧方面軍地段上首先打響,在隨後的幾天中其他各方面軍也開始轉入進攻。在8日當天加里寧方面軍的39集團軍就突破了德軍第9集團軍位於勒熱夫以西的防線,之後轉向南面的維亞濟馬方向繼續推進了50千米。第29集團軍和騎兵第11軍相繼轉入進攻擴大突破口並向縱深發展,其中騎兵第11軍迅速推進110千米前出至維亞濟馬西郊,切斷了維亞濟馬-斯摩稜斯克公路,該軍嚴重威脅著德軍第9集團軍的後方。西方面軍右翼各部隊於1月10日轉入進攻,在第20、突擊第1、第16集團軍的壓迫下德軍第9集團軍的部隊向西經沙霍夫斯卡亞向格扎茨克方向退卻。1月10日第20集團軍突破拉馬河,13日近衛騎兵第2軍進入突破口。西方面軍的第5集團軍和第33集團軍也於1月10日開始進攻,這兩個集團軍壓迫著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在莫扎伊斯克和韋利亞的部隊。西方面軍其餘部隊(自北向南,第43、第49、第50、第10集團軍)分別在在尤赫諾夫以東和莫薩利斯克突破了德軍第4集團軍的防線。


莫斯科城下,蘇軍騎兵出現了首批近衛部隊,共3個軍6個師

經過德軍坦克的蘇軍騎兵


之後蘇軍在尤赫諾夫方向上繼續朝著該市附近的關鍵的“莫斯科-華沙”公路推進,蘇軍還向基洛夫方向發動進攻進而在蘇希尼奇包圍了一部分德軍。德軍第4集團軍在左右兩翼陣地相繼失守後向梅登方向撤退,於是在德軍第4集團軍與其南翼的坦克第4集團軍之間形成了一個寬達40千米的缺口。1月18日,近衛第1騎兵軍迅速從這個缺口轉入進攻,該軍的任務是跨過“莫斯科-華沙”公路進攻至維亞濟馬以南。1月30日,在尤赫諾夫以西40千米處,與空降第4軍部隊會合。2月2日開始,從西南突向維亞濟馬。

儘管蘇軍進攻開始很順利,至1月底時進攻速度已經明顯停滯下來。蘇軍在戰役開始時積累的物資和精力,此時已經消耗殆盡。雖然蘇軍已經至少在三個方向上利用快速兵團突破到德軍縱深,但是這些機動部隊缺乏足夠的力量堅守已經佔領的陣地。德軍這時又不失時機地發動了反攻。德軍不僅成功地阻止了蘇軍正面主力部隊的推進,並進一步將蘇軍正面主力部隊和穿插快速兵團之間的聯繫切斷。原本是德軍面臨被戰役包圍甚至戰略包圍的厄運,現在那些原來造成威脅的蘇軍卻要面臨同樣的威脅。

莫斯科城下,蘇軍騎兵出現了首批近衛部隊,共3個軍6個師

騎兵部隊投入反攻


當時的最高統帥部成員A.M.華西列夫斯基元帥是這樣描述當時的形勢的:

“……最高統帥部雖然正確地估計到了1942年初前線的形勢有利於繼續進攻,卻沒有充分考慮到紅軍的實際能力。結果,最高統帥部掌握的9個預備隊集團軍幾乎平均地分配用在各個戰略方向上。蘇軍在1941年至1942年冬季總攻過程中,消耗完了在秋季和冬初費了很大力氣才建立起來的所有預備隊,但提出的任務卻沒有能夠完成。”

華西列夫斯基的這段話描述了蘇軍在1942年1月底所面臨的嚴峻局面。當時德軍已經成功遏止了蘇軍的進攻,不僅如此德軍還開始向蘇軍前出的陣地發起反擊。

蘇軍的戰役情況大致如下:

加里寧方面軍的進攻止步于勒熱夫、瑟喬夫卡、維亞濟馬一線,德軍隨後發起的反擊使得該方向上的方面軍快速兵團(第29、39集團軍)側翼暴露,陷入了危險的境地。維亞濟馬西北的騎兵第11軍(含騎兵第18、24、82師,近衛摩托化步兵第2師)雖然成功突破至德軍縱深,卻無力給德軍在“斯摩稜斯克-維亞濟馬-莫斯科”公路上的交通運輸造成決定性的破壞。在月底對維亞濟馬的攻佔作戰中未果。2月初,德軍調來9集團軍對蘇軍29集團軍實施反突擊,切斷了39集團軍和騎兵第11軍主要交通線並孤立了29集團軍。此後,第39集團軍與騎兵第11軍在維亞濟馬西北陷入半合圍狀態,僅靠別雷和涅列多沃兩城的咽喉通道與方面軍與所聯繫。2-6月份,蘇軍與德軍激戰,牽制了對方大量兵力(例如騎兵第11軍所屬騎兵第18師在3-5月份殲敵3個半營,俘敵57人。戰鬥中繳獲敵坦克和裝甲車輛19輛、火炮56門、機槍103挺,另擊毀敵坦克15輛)。7月,德軍切斷了了蘇軍所有交通線,徹底合圍了蘇軍,蘇軍僅有少數分隊突出重圍。

西方面軍的右翼和中部各集團軍雖然很快攻克了莫扎伊斯克並繼續保持著進攻的勢頭,但是仍然無力佔領格扎茨克。其中突破最遠的是M.Г.葉夫列莫夫中將的第33集團軍,該集團軍從尤赫諾夫以北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與第4集團軍之間的防線完成突破後,轉向維亞濟馬方向繼續進攻。西方面軍左翼部隊雖然擊潰了尤赫諾夫以南和以西的德軍第4集團軍的部隊,卻未能按計劃攻克尤赫諾夫城。П.А.別洛夫少將的近衛騎兵第1軍機動到了莫薩利斯克。2月2日-3日蘇軍33集團軍和近衛第1騎兵軍在維亞濟馬南面接近地被圍,在尤赫諾夫以北和以南交通線被切斷。近衛騎兵第1軍和空降第4軍的不對不得不在敵後展開游擊戰,一直堅持到當年6月份。另外西方面軍感到麻煩是,被包圍的蘇希尼奇城的德軍仍在頑強抵抗他們的進攻,這使得西方面軍不能很好地保護自己的左翼,妨礙了其繼續進攻的努力。戰役中,第16集團軍所屬的近衛騎兵第1軍與集團軍的坦克第10軍和近衛步兵第5軍一起抗擊了德軍在蘇希尼奇方向的進攻。蘇軍宣稱斃敵1萬餘人,擊毀敵坦克200餘輛。根據蘇軍統計,1942年2—6月,近衛騎兵第1軍所屬近衛騎兵第2師協同蘇軍其他兵團在敵後維亞濟馬、多羅戈布日、葉利尼亞地域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戰鬥,箝制德軍大量兵力,殲德軍官兵7000餘人,擊毀坦克11輛、火炮約40門,擊落敵機6架。

莫斯科城下,蘇軍騎兵出現了首批近衛部隊,共3個軍6個師

在敵後活動的近衛騎兵第1軍


西南方向:蘇軍的理想目標是解放頓巴斯和克里木。1942年1月,南方面軍與西南方面軍發起了巴爾文科沃-洛瓦佐亞戰役。戰役中,南方面軍快速兵團為騎兵第5軍(騎兵第34、60、79師和坦克132旅)和騎兵第1軍(1941年12月16日組建,轄騎兵第35、36、68師和坦克第15旅;1942年3月26日撤銷番號),而西南方面軍快速兵團則是所屬的騎兵第6軍(騎兵第26、28、49師和近衛坦克第5旅)。

1月18日,蘇軍發起了進攻。經過4天頑強戰鬥,西南方面軍的第6集團軍在主攻方向基本突破了的軍方與,為方面軍快速集群-騎兵第6軍的投入戰鬥創造了條件。不過該集團軍最右翼的步兵第253師和友鄰第38集團軍卻沒有取得很大進展,未能攻克巴拉克列亞。

1月23日,騎兵第6軍開始進入阿列克謝耶夫斯科耶方向的突破口。24日,騎兵軍奪奪取了別利亞夫卡會讓站,切斷了洛瓦佐亞-哈爾科夫鐵路,使得德軍無法利用這條鐵路機動兵力。1月25日,蘇軍步兵第253師在巴拉克列亞火車站與德軍進行巷戰後蒙受嚴重損失,不得不轉入防禦。而步兵第337師在巴拉克列亞南郊和東南郊發起的進攻也收效甚微。方面軍司令部不得不將希望寄託在騎兵第6軍對巴拉克列亞後方的迂迴上。然而騎兵第6軍的行動卻被德軍第57步兵師一部所阻,自身在1月25日到28日作戰中損失較重,而軍的彈藥和油料也消耗殆盡。大雪使得道路無法通行,補給也無法前運,蘇軍在這一方向不得不全線轉入防禦。

由於作戰不力,騎兵第6軍軍長貝奇科夫斯基(А.Ф.Бычковский)在2月11日被撤職改任西北方面軍騎兵監察,由莫斯卡連科在2月12日接任。該騎兵軍在第6集團軍編成內2月20日-3月2日積極作戰,殲敵0.3萬人,繳獲機槍82挺、火炮46門,粉碎了德軍企圖攻佔洛佐瓦亞的企圖。當然騎兵軍自身也在寬正面(30-35千米)轉入了防禦。

另一方面,南方面軍的第57集團軍進攻完全按照計劃發展, 在4天作戰中突破了德軍戰術防禦直指縱深,突擊集團已經推進了23千米。這樣由騎兵第1軍和騎兵第5軍組成的南方面軍快速集群進入突破口,擴大戰果的條件已經具備。不過該集團軍左翼的第37集團軍進展不順,只有步兵第96和第99師有所進展,而步兵第218和第230師在斯拉維揚斯克地區被德軍第257步兵師所阻,因而影響了整個戰役此後的發展。

莫斯科城下,蘇軍騎兵出現了首批近衛部隊,共3個軍6個師

騎兵炮兵部隊在作戰


方面軍命令騎兵第5軍在1月22日晨投入突破口,向巴爾文科沃方向發起進攻。攻下巴爾文科沃和小卡梅舍瓦哈兩地後,進入第12集團軍和第37集團軍當面德軍的後方。騎兵第1軍將在第57集團軍前出到多爾根卡亞一線後,向多爾根卡亞、瓦西里耶夫卡方向推進,爾後轉向東南,向德軍斯拉維揚斯克集團側翼發起突擊。

在得到步兵第351師和坦克第130旅加強後,騎兵第5軍在1月22日晨投入戰鬥,當天下午各部已經在3個方向前出到巴爾文科沃接近地。1月23日晚克城(此時軍長為日後蘇聯的國防部長格列奇科),繳獲汽車261輛、火炮19門、坦克2輛、高射炮4門和滿載軍用物資的車廂160節等,斃敵400餘人。1月24日凌晨,該騎兵軍集中在新亞歷山德羅夫卡、亞歷山德羅夫卡和安德烈耶夫卡地區,準備向德軍後方實施襲擊。到了1月26日,騎兵第5軍正面已達20-22千米。當天該軍擊退德軍第100輕步兵師後推進10千米,在27日到了謝爾蓋耶夫卡地區,在這一地區成功切斷了紅軍村到巴甫洛格勒的鐵路。28日,步兵第134、139團和騎兵第34師在多博羅波里西北殲敵2個營,並在敵側後佔領新格里辛。而騎兵第60師則在馬耶夫基以北與敵交戰。為了迅速佔領多博羅波里,指揮部又投入了騎兵第79師,以切斷敵軍南逃路線。在26-28日的作戰中,騎兵軍俘敵600餘人。29日,該軍到達克魯託亞洛夫卡一線。然而由於與之配合的第37、12集團軍的進展有限,因而無法擴大戰果。

騎兵第1軍在1月22日夜間派出先遣部隊向多爾根西亞以西突進,午夜時分投入了騎兵第68師,而坦克第15旅隨後跟進,騎兵第35師則緊隨騎兵第56師向庫魯利卡發起進攻。之後的兩天,騎兵們為奪取庫魯利卡進行了激烈戰鬥,牽制了德軍大量兵力。1月26日,南方面軍司令馬利諾夫斯基命令該軍推進到康斯坦丁諾夫卡後包抄思維揚斯克地區的德軍,與第37和第12集團軍部隊協同消滅該地區德軍。1月27日,該軍又在拉夫羅夫卡地區遭到德軍猛烈的抵抗。由於是正面進攻,無法利用騎兵的機動性優勢。再加上後勤補給跟不上,只能轉入防禦。

1月28日到29日, 蘇軍第37集團軍和第57集團軍右翼部隊對斯維揚斯克地區發起的進攻最終以失敗告終。1月30日,蘇軍最後的預備隊第9集團軍(轄步兵第51和第317師,步兵第11和第78旅以及騎兵第38和第66師;1月24日開始隸屬南方面軍)在這一地區也沒有取得積極的戰果。該集團軍在1月30日進攻第一天就沒有突破德軍在切爾斯卡亞、貝爾巴索夫卡等地的頑強抵抗。此時,蘇軍進攻正面寬度從229千米增加到了440千米,各師之間出現很大缺口,後勤補給在暴風雪中也難以跟上進攻部隊的速度。況且,第6和第57集團軍參戰部隊經過近兩週連續作戰後已經筋疲力盡,而德軍的增援部隊也逐步抵達這一地段。1月31日,蘇軍在這一地區全線轉入防禦。

莫斯科城下,蘇軍騎兵出現了首批近衛部隊,共3個軍6個師

巴爾文科沃-洛瓦佐亞戰役示意圖


至於西北方向,因為沒有騎兵部隊參戰,不再贅述,蘇軍力圖打破德軍對於列寧格勒的封鎖但未果。

整個蘇軍冬季總攻,蘇軍只是在西方方向上部分地段逼退德軍100-150千米,但幾個方向上的目標都沒有實現。究其原因除了在先前的一些戰略防禦作戰中部隊損失重大所以兵力兵器並不具備很大優勢,而且進攻經驗明顯不足,表現在:炮兵沿正面平均分配,炮兵火力只用於炮火準備期間,坦克兵團與部隊兵力分散,同步兵和炮兵協同不夠,實施突破並不是主要依靠強大的坦克部隊,而是步兵與騎兵等,導致蒙受重大傷亡。顯然,騎兵部隊作為突破主力顯得不合時宜,蘇軍大量使用騎兵部隊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