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工作——写文“受难”有感

基层工作——写文“受难”有感

从小不是学作文的料,没有华丽潇洒的文笔,没有敏锐跳跃的思维,甚至背几句名言名句只会呆板的用在开头和结尾。十年前的我怎么都不会想到,我居然靠“写作”谋生活。今天刚折磨出一篇典型经验做法,篇幅不大、范围不广,也让我好一个难受了得,借此机会,写一点“葛优瘫”后的感想,留作纪念,万一将来的我成为“大笔杆子”,可不了得。

17年刚到单位的时候,领导对我写文有个评价,“脑子灵活、语句新颖,但用词不够规范,还带有一股浓郁的书生气。”所谓的书生气,就是写的不符合实际,瞎拽词,不牢不实如鸡肋。现在想想,确实如此。2年来我写的公文主要有方案、总结、汇报稿、信息这四样,各有不同,各又相同。方案,一般有市、区级方案相对应,读透上级方案内容、框架,结合领导思想、镇级情况照“葫芦画瓢”画圆画准了就行。行文的意义、目标、措施、责任分工等都不需要我去创新、“冥想”,只需要将市区的高度降到镇级层面上来,难点在于要对基层情况了解透彻,不出岔子、规范务实。工作总结要艰难一些,就我目前的菜鸟写文水平,步骤如下:一是找到区级对应的工作总结、本镇去年的工作总结、写的快的兄弟单位的工作总结,读一读,了解总体框架。二是领导一般情况会和你部署他的思路和方向(根据领导风格,分享的可多可少),把握文章方向和内容。三是初步写个思维导图式的初稿,不要求标题、文字等语言修饰,直接了当的写出整篇文章分几部分,每部分是什么内容,中间需要穿插什么规章制度、什么典型事例、什么数据,甚至对于参考的部分文字直接复制上即可,从而形成文章“地基”。四是修饰完善标题、语言、数据、事例等,形成完整的初稿。最后便是,无休止的修改修改再修改,感受领导意图、思想逻辑以及他的行文艺术,完成稿件、提升水平。领导汇报稿的话,我涉及很少,一把手的我没那水平,主管领导的用不着我,即便如此,这类公文仍给我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和“恐惧”。一间小会议室、一台笔记本电脑、墙上挂上投影、两台烟灰缸,领导与笔杆子们在烟雾缭绕的“仙境”逐段研究、逐字推敲,从下午到凌晨,使劲造啊。信息,小而精,我接触的最多,提升空间也更大,有些难写。精简的基础上体现逻辑,逻辑的行文中有所创新,创新更需要实事、数据支撑,这不是闷头苦写能造出来的,需要与相关科室、同事沟通交流,了解所需的相关工作、数据结果,然后灵活运用。写一篇能上得了台面的信息,很是考验写文的手艺,也是我目前所向往、所追求的。

至于相同点,个人理解——注意站位。写的是党委层面、科室层面、村党支部层面还是个人层面,站位不同角度不同,考虑的要点不同,写出来的味道是不一样的。有时这种区别难以察觉,没有统筹全局的思维和丰富的工作经历是很难把控的。这时不得不提到老生常谈的工作方法:站在领导角度思考问题。写文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经历,笔杆子对党委政府工作的理解的广度、宽度、深度是可以从他写的文章里直观感受到的,对全局工作把握的越牢固,对领导决策琢磨的越透彻,写出来的文字越有高度、有力度,领导满意,务实可行。这是一种修行,是经验积累的体现,所以说笔杆子出身的领导统筹全局的能力总会令人钦佩。

上学的时候其实对镇级是不以为然的,对基层也没有实质认识,下意识觉得在镇上工作的人就是喝茶看报不过尔尔(过去确实存在这个问题),一辈子也升不了几级,不得无聊的很。和同学好友调侃吹皮的时候,也没觉得镇党委书记、镇长算得了什么了不起的人物,从历史的宏观角度,连个七品芝麻官都不如,不足挂齿。生活啊,总是无时无刻打你的脸,2年来看着听着跟着干着,不说一把手,便是科长们、主管领导们,他们的干事精力和能力让我叹为观止、敬佩不已。有时想想自身差距,远的不说,先感受感受887工作制?

写文很是头疼,却无法避免,除了埋头硬上别无他法。如同流行的魂系列游戏,在受难中找到爽点,我爱只狼,我爱折磨。

公众平台同步更新:

北京选调生个人日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