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工作——寫文“受難”有感

基層工作——寫文“受難”有感

從小不是學作文的料,沒有華麗瀟灑的文筆,沒有敏銳跳躍的思維,甚至背幾句名言名句只會呆板的用在開頭和結尾。十年前的我怎麼都不會想到,我居然靠“寫作”謀生活。今天剛折磨出一篇典型經驗做法,篇幅不大、範圍不廣,也讓我好一個難受了得,藉此機會,寫一點“葛優癱”後的感想,留作紀念,萬一將來的我成為“大筆桿子”,可不了得。

17年剛到單位的時候,領導對我寫文有個評價,“腦子靈活、語句新穎,但用詞不夠規範,還帶有一股濃郁的書生氣。”所謂的書生氣,就是寫的不符合實際,瞎拽詞,不牢不實如雞肋。現在想想,確實如此。2年來我寫的公文主要有方案、總結、彙報稿、信息這四樣,各有不同,各又相同。方案,一般有市、區級方案相對應,讀透上級方案內容、框架,結合領導思想、鎮級情況照“葫蘆畫瓢”畫圓畫準了就行。行文的意義、目標、措施、責任分工等都不需要我去創新、“冥想”,只需要將市區的高度降到鎮級層面上來,難點在於要對基層情況瞭解透徹,不出岔子、規範務實。工作總結要艱難一些,就我目前的菜鳥寫文水平,步驟如下:一是找到區級對應的工作總結、本鎮去年的工作總結、寫的快的兄弟單位的工作總結,讀一讀,瞭解總體框架。二是領導一般情況會和你部署他的思路和方向(根據領導風格,分享的可多可少),把握文章方向和內容。三是初步寫個思維導圖式的初稿,不要求標題、文字等語言修飾,直接了當的寫出整篇文章分幾部分,每部分是什麼內容,中間需要穿插什麼規章制度、什麼典型事例、什麼數據,甚至對於參考的部分文字直接複製上即可,從而形成文章“地基”。四是修飾完善標題、語言、數據、事例等,形成完整的初稿。最後便是,無休止的修改修改再修改,感受領導意圖、思想邏輯以及他的行文藝術,完成稿件、提升水平。領導彙報稿的話,我涉及很少,一把手的我沒那水平,主管領導的用不著我,即便如此,這類公文仍給我留下最為深刻的印象和“恐懼”。一間小會議室、一臺筆記本電腦、牆上掛上投影、兩臺菸灰缸,領導與筆桿子們在煙霧繚繞的“仙境”逐段研究、逐字推敲,從下午到凌晨,使勁造啊。信息,小而精,我接觸的最多,提升空間也更大,有些難寫。精簡的基礎上體現邏輯,邏輯的行文中有所創新,創新更需要實事、數據支撐,這不是悶頭苦寫能造出來的,需要與相關科室、同事溝通交流,瞭解所需的相關工作、數據結果,然後靈活運用。寫一篇能上得了檯面的信息,很是考驗寫文的手藝,也是我目前所向往、所追求的。

至於相同點,個人理解——注意站位。寫的是黨委層面、科室層面、村黨支部層面還是個人層面,站位不同角度不同,考慮的要點不同,寫出來的味道是不一樣的。有時這種區別難以察覺,沒有統籌全局的思維和豐富的工作經歷是很難把控的。這時不得不提到老生常談的工作方法:站在領導角度思考問題。寫文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經歷,筆桿子對黨委政府工作的理解的廣度、寬度、深度是可以從他寫的文章裡直觀感受到的,對全局工作把握的越牢固,對領導決策琢磨的越透徹,寫出來的文字越有高度、有力度,領導滿意,務實可行。這是一種修行,是經驗積累的體現,所以說筆桿子出身的領導統籌全局的能力總會令人欽佩。

上學的時候其實對鎮級是不以為然的,對基層也沒有實質認識,下意識覺得在鎮上工作的人就是喝茶看報不過爾爾(過去確實存在這個問題),一輩子也升不了幾級,不得無聊的很。和同學好友調侃吹皮的時候,也沒覺得鎮黨委書記、鎮長算得了什麼了不起的人物,從歷史的宏觀角度,連個七品芝麻官都不如,不足掛齒。生活啊,總是無時無刻打你的臉,2年來看著聽著跟著幹著,不說一把手,便是科長們、主管領導們,他們的幹事精力和能力讓我歎為觀止、敬佩不已。有時想想自身差距,遠的不說,先感受感受887工作制?

寫文很是頭疼,卻無法避免,除了埋頭硬上別無他法。如同流行的魂系列遊戲,在受難中找到爽點,我愛只狼,我愛折磨。

公眾平臺同步更新:

北京選調生個人日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