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不吃貓狗,是文明進步的體現

最近隨著深圳立法不吃貓狗,國家也開始準備全面普及,看得出來這是人類文明的體現,有效的將伴侶動物區別於養殖的肉食動物,這對貓狗是一種保護,更是對人類自身的保護。

這麼多年對於吃貓吃狗一直都有爭議,但是總體來說畢竟還是少數人群,也確實有部分人完全沒有底線,他們認為人類已經站在食物鏈的最頂端,什麼都可以吃,所以把貓狗等同於其他飼養類牲畜,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

人類不吃貓狗,是文明進步的體現

首先我們自己要明白,人與動物是存在區別的,並不能僅僅把自己以哺乳動物自居,如果那樣的話文明就沒有意義了,其實區別人與動物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智慧與文明,中國文化裡面就從來沒有把人和動物等同過,人類目前能夠對大自然有一定的支配權也是因為智慧和文明的發展,讓我們更加理解這個世界而形成的,那麼這種區分可以認為是自然進化,也可以認為是我們人類自己下的定義。

公所周知,貓貓狗狗並不是飼養用作人類食物的畜牧類動物,也不是完全自主戶外生活的野生動物,他們一直是陪伴人類左右並且與人類同吃同住的伴侶式存在,大多數人飼養貓貓狗狗都僅僅是為了滿足陪伴式的生活需要,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把貓貓狗狗定義為伴侶動物,可以說他們的存在更多數是為了我們人類自身的精神需要,也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當準確給貓貓狗狗定位之後,我們就發現,貓貓狗狗在我們的生活中作為物種而言僅次於我們的人類,由於他們帶給我們的快樂,所以在很多家庭環境地位上很多都可以等同於人類,因為他們給予我們人類的是陪伴,這也是一種無形的付出。

殺戮永遠是最低級、野蠻的,人類之所以現在食用動物實際上本質目的是為了解決生存與營養問題,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人類的文明和發展,我們深知我們追求的善良、愛與美好都是反對殺戮的,當科技與文明達到一定的程度,我們有能力用其他方式滿足自己的生存需要與味覺體驗,我們一定不會選擇剝奪其他動物生命的方式,因為這種行為是很低級的,是會讓其他動物產生痛苦的,而人類是有感情和感知力的,動物的無奈和痛苦我們並不是不知道,也會有同理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