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如何正確使用玉米除草劑

劉德先,公主嶺市華璽農業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創始人。


玉米除草劑使用面積大,近10年來,玉米田雜草發生面積年均為3.78億畝,除草劑使用面積年均4.01億畝,挽回損失172億斤。可見科學合理的使用玉米除草劑對玉米產量的提升至關重要,所以我們今天來談談影響苗前苗後除草效果的因素與解決辦法。


按使用時期分為苗前除草劑和苗後除草劑兩大類


玉米苗前除草劑:防治玉米田一年生單、雙子葉雜草。


使用方法:播後苗前,兌水30-60公斤/畝,土壤噴施。


玉米苗後除草劑:防治玉米田一年生單、雙子葉雜草。


使用方法:玉米3-6葉期,雜草2-4葉期,兌水20-40公斤/畝,均勻噴在雜草表面。


影響苗前除草效果的因素與解決辦法


(一)苗前除草劑為何除草效果不理想?主要有以下六點原因


1.秸稈還田(藥液到不了土壤層)


2.溫度太高(乙草胺容易揮發)


3.用水量太少(要求一畝地用水量在60公斤以上,實際操作中畝用水量在40到50公斤左右)


4.苗前封閉除草劑對墒情要求比較嚴格


5.免耕田,天氣乾旱、少雨影響藥效


6.噴藥器械落後(跑、冒、滴、漏)、壓力不穩定


(二)苗前除草劑除草機理


1.靠藥液的淋溶,雜草的種子大部分都在離土壤1到2公分,玉米種子屬於大粒種子大約離地表5公分左右。


2.對土壤的要求,太溼太乾都不利於施藥,半溼半乾最好。


3.對溫度要求高於35度效果不好,最佳合劑乙·莠·異辛酯中的乙草胺容易揮發,推薦打藥時間是下午5點之後。


(三)苗前除草劑種類


酰胺類:以甲草胺、乙草胺、丁草胺、異丙草胺


三氮苯類:莠去津


激素類:二甲四氯、氯氟吡氧乙酸、異噁唑草酮等


苗前除草劑很少有直接使用單劑的,上述藥劑的復配使用是目前市場的主流。


不同作用機制的除草劑混配使用,能擴大殺草譜、增強藥效、減少用藥量、降低成本等。


(四)影響苗前除草效果的因素


1.施藥時期:

不同除草劑對雜草生育期要求不同,如土壤封閉型除草劑要求芽前用藥,雜草出土後,藥效不好。


2.用藥量及施藥方法:

用藥量要準確,噴藥時要均勻,既不能重噴,也不能漏噴。需要二次稀釋的一定要進行配藥前的二次稀釋。這一點要強調一下,噴頭總堵塞可能不是有髒東西,也可能是藥液沒有稀釋好,導致效果不好,但也不一定是藥不好。


3.用水量:

土壤處理劑需要足夠的水形成封閉層,也就是藥膜,這樣才能發揮更好藥效。


4.整地質量:

土壤封閉型除草劑需要地面平整,施藥時才能形成均勻嚴密的藥土層,相反整地粗放的地塊,則不易形成嚴密的藥土層,藥效較差。


5.氣候因素:

(1)低溫影響藥效的發揮,高溫藥液揮發。溫度還是要把握好的。

(2)乾旱不利於形成藥膜。藥液還沒有被土壤吸收就揮發了。


6.土壤條件:

一般情況下,沙性土壤要比粘性土壤用藥少,貧瘠土壤較肥沃土壤用藥量要少。對於土壤墒情不好的地塊應加大水量定速試噴。


7.種植方式:

對於精耕細作的地塊, 由於土壤保水能力和透氣性能良好, 因此除草劑施用後能夠快速滲透到土壤深處, 防治除草劑有效成分的散失, 保證除草劑被雜草根系充分吸收, 起到清除雜草的效果。


8.噴藥後田間操作的影響

現階段玉米種植很大程度上實現了機械化, 通常在玉米苗期不進行頻繁的田間管理活動能夠為除草劑藥效的發揮營造良好的環境。如果需要進行田間補苗或間苗活動, 也應當儘可能地減少對田間的踩踏。


9.降水影響:

在玉米苗期乾旱氣候較多,適當的降雨,可以保持土壤的墒情,使藥液均勻的滲透到土壤表層並保持活性,尤其是在機割免耕田能提高除草效果。但如果是很大的雨水會使藥液大量的滲透到土壤深層,起不到殺滅雜草的作用而使除草失敗或不理想。這種情況下不宜重噴,應在玉米4~6葉期採用苗後除草。


10.飄逸浪費:使用防風防飄噴頭,可將農藥飄失減少至95%以上。


講座|如何正確使用玉米除草劑


(五)苗前除草技術

1.儘早施藥

“宜早不宜遲”,在玉米播種後及時噴灑除草劑。根據此時土壤的墒情, 可以適當調控藥量, 例如墒情較差可以適當增加藥量和水量等。

儘早施藥的優勢:

(1)選擇不同作用機理的除草劑早期封閉處理,延緩除草劑抗藥性的發展。

(2)早小草嫩,提高雜草防除的成功率。

(3)苗期危害重,早期處理能保護作物的產量潛能。


2.保證土壤溼度

要保證用藥前後的土壤溼度。只要是鞋子不沾泥,要立即用藥,以保證藥劑很快到達雜草的吸收部位。


3.適量使用

用量過低達不到除草效果,用量過高產生藥害,導致減產。


4.噴藥均勻

噴藥技術要好, 兌水量要足, 噴藥要均勻, 噴藥時要做好記號, 避免重噴或漏噴,施藥機具霧化要好, 噴藥前, 要做好施藥機具的檢修維護。


(六)玉米苗前除草的最佳環境


適宜的溫度是15℃~25℃,

土壤溼度:雨後,鞋子不沾泥最佳。

溫度低於13℃、高於28℃,空氣相對溼度低於65%時,不宜施藥。

風速在每秒4米以下時,施藥效果好。

另外要在上午9點前,下午4點以後施藥效果較好。


影響苗後除草效果的因素與解決辦法


近幾年由於春旱、低溫、大風等極端天氣的頻繁出現,玉米播後苗前封閉除草效果較差,玉米苗後見草施藥、且對土壤條件要求不是太苛刻、防效理想的玉米苗後莖葉除草技術的應用面積逐年遞增,如何正確合理選用與合理施用玉米苗後除草劑,提高玉米田雜草防效也逐步得到人們的認識。


(一)苗後除草劑種類


煙嘧磺隆、硝磺草酮、莠去津、環磺酮、苯唑草酮、2甲4氯、氯氟吡等與苗前除草劑一樣,苗後除草劑也是主要以復配藥劑來防除玉米田雜草。

不同作用機制的除草劑混配使用,能擴大殺草譜、增強藥效、減少用藥量、降低成本等。增效劑的加入更能提高除草效果。


(二)影響苗後除草的因素


外界因素

1.施藥時溫度

2.空氣溼度

3.風速

4.乾旱

5.施藥後下雨

6.雜草大小、抗性等


人為因素

1.除草劑選擇

2.用藥量

3.兌藥方法(二次稀釋)

4.施藥時間

5.噴液量等


藥 (機) 械因素

1.藥 (機) 械狀態

2.壓力穩定性

3.霧化狀態不好

4.機車行走速度

5.噴液量等


比如:小四輪拖拉機和機載式噴霧器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噴霧器壓力不穩定、噴嘴及過濾網不合格、噴霧器霧化狀態不好、霧滴過大、噴液量過多、機車行走速度不勻等, 這些問題對藥效的影響較大。恆壓定速作業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三)苗後除草增效途徑


1.合理選擇除草劑品種

玉米田苗後除草劑的選擇非常重要, 要根據玉米品種、苗齡、雜草種群以及雜草葉齡來選擇不同類型的除草劑。目前農藥市場上玉米除草劑品種較多, 安全係數較高且殺草效果較好的玉米除草劑主要有煙嘧磺隆、硝磺草酮、環磺酮、莠去津、2甲4氯、氯氟吡氧乙酸等, 應根據使用地塊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藥劑搭配使用。


2.選擇在適宜的氣候條件下作業

玉米苗後莖葉除草對氣象條件要求較高,施藥時的溫度、溼度、風速等氣候條件對藥效影響較大。施藥時溫度過高、長期乾旱、田間溼度過低, 藥效不好。

適宜的溫度是15℃~25℃,適宜的空氣溼度要大於70%。溫度低於13℃、高於28℃,空氣相對溼度低於65%時,不宜施藥。風速在每秒4米以下時,施藥效果好。另外要在上午9點前,下午4點以後施藥效果較好。和苗前一樣。


3. 嚴格控制用藥劑量

用藥量準確與否, 直接影響作物的安全和除草效果。用藥量不能盲目的增減, 用藥量的確定應遵循二個原則:

一是應嚴格按照使用面積確定用藥量;

二是根據地塊的雜草群類、雜草基數和雜草葉齡來確定用藥量。雜草基數和葉齡過大, 應按農藥使用說明書規定的上限確定用藥量, 反之按下限確定用藥量。


4.選擇正確的對藥方式

兌藥方法正確與否直接影響除草效果和對作物安全。實踐證明, 應採取二次稀釋方法兌藥。即先將原藥與少量的清水利用充電電鑽充分混合後, 再加入藥罐內, 然後再按要求加足清水, 用循環泵循環攪拌5~10分鐘, 使農藥與水充分溶解後再進行噴灑作業。


5.嚴格控制噴液量

噴液量的多少直接影響玉米除草的效果。實踐證明, 玉米田苗後莖葉處理最佳畝用液量15~20公斤, 過多、過少都會影響除草效果。


6.提高噴霧質量

噴霧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玉米除草的效果。玉米苗後葉處理對噴霧器械及噴藥作業質量要求較高。要求使用扇形噴嘴,將大口徑噴嘴換成小口徑噴嘴,一般選用3號噴嘴;要做到穩定的施藥壓力,各噴頭出液量相同,霧化效果良好、霧滴細小;同時機車行走速度一般要控制在6~8公里/小時,要做到噴霧均勻,不重噴、不漏噴。


7.玉米3葉後除草技術

例:玉米3-12葉期 防除單、雙子葉雜草

玉米3-5葉期、雜草2-3葉,使用28%硝·煙·莠(吉林八達棄鋤)或30%煙·莠·氯氟吡(吉林八達玉驕龍)120-140g/畝,兌水20-40公斤,莖葉噴霧處理。

雜草3葉後再加大用藥量的同時也需要加大兌水量,並且打勻打透。即:雜草3-5葉期、玉米5-10葉期使用28%硝·煙·莠(吉林八達棄鋤)140-160g/畝,兌水30-40公斤,全田噴霧不傷苗。


玉米田除草劑減量增效


減量增效措施

1.雜草早期治理

2.“封殺結合”技術應用

3.除草劑的混用

4.添加功能助劑

5.安全高效施用技術應用


“封殺結合”技術應用

因地制宜應用“封殺結合”技術,進行土壤封閉處理,減少莖葉處理壓力,採用除草劑標籤推薦劑量進行土壤處理,避免超量用藥。

√春玉米種植區

土壤墒情較好:土壤封閉+莖葉處理 土壤墒情差:莖葉處理

√夏玉米種植區

土壤封閉+莖葉處理


編輯:單哲 馮吉  審核:盧奕麗 王影 

主編:張學志    監製:李保國 王貴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