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最惹非議劇情:你們認為她被玷汙,其實都是導演的圈套

那一晚漢王府邸中到底發生了什麼?胡善祥真的已經被漢王糟踐了?漢王妃那一巴掌為何打在胡尚儀臉上?難道真如網友說的是暗示了胡善祥那慘痛的遭遇嗎?

大明風華:最惹非議劇情:你們認為她被玷汙,其實都是導演的圈套

胡善祥慘痛經歷

最近《大明風華》突如其來的這段劇情讓我們如同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導演只用了起始和結束這兩段鏡頭來描述這段故事,刻意隱瞞了中間過程卻給觀眾帶來無限遐想。

但是大家對於這個劇情結果看法出奇一致:對善祥遭遇同情悲憤,對漢王的無情陰險又有了新的認知!

其實之前很多細節導演都對這段劇情結果給出暗示。而且歷史劇的分析必須結合當時特定環境背景。看完下面分析後,你會對這段故事有另一番解讀。

1.明朝後宮嬪妃選拔管理來看此番劇情的真相

①嚴格的管理制度

從明太祖朱元璋開始,對後宮妃子女眷管理就有著一套及其嚴格選拔和管理制度。

“后妃雖母儀天下 ,然不可俾預政 事。至於嬪嬙之屬 ,不過備職事 ,侍巾櫛。恩寵或過 ,則驕 恣犯分 ,上下失序。歷代宮闈 ,政由內出 ,鮮有不為禍。惟 明主能察於未然 ,下此多所惑。卿等其纂女誡及古賢妃事 可為法者 ,使後世子孫知所持守。”

這番朱元璋對翰林院大學士朱升對話就可推測出:1.後宮妃子嚴禁干涉朝政;2.等級嚴格,尊卑有序。

後又修《女誡》,作為教育宮中女子的讀本;成祖朱棣稱帝后不久 ,命大學士解縉編《古今列女傳》。私遞書信出外 ,亦處死刑。宮嬪以下有病 ,只能以症取藥 ,不準醫生入宮診治。


大明風華:最惹非議劇情:你們認為她被玷汙,其實都是導演的圈套

左:女誡 右:古今列女傳

女誡講了什麼?就是兩個字——順從,不僅僅是丈夫還有叔侄舅姑也一樣對待。另一本書也是類似之意。

這些教育背後的意義就在於禁錮宮中女子思想,明白等級森嚴,不可以下犯上。然而胡善祥兩次未有事由直接私自去王府拜見漢王,其實不難看出已經是“大逆不道”之舉。

②宮中晉升之路

“明初規定 ,凡天子、親王的后妃宮嬪 ,均通過選秀女方式 ,從家境清白的低級官員或平民百姓家選取 ,絕對禁止大臣以各種理由進獻美女。”

胡善祥要成為皇孫妃必須通過秀女這一條途徑。而在朝堂內外,漢王就是除皇上外炙手可熱、位高權重人物(實際上被老爺子玩的團團轉,太子深諳此道,端著明白裝糊塗)。加上他並未引薦任何人,所以能得漢王引薦必定十拿九穩。

第二,胡善祥身份家境並不清白,靖難遺孤身份是萬萬參選不了秀女。即便有胡尚儀作證,禮部也會去查實。但是如果漢王引薦,這一切就都不是問題。從推薦書細節我們可以看出漢王徹底洗白鬍善祥身世。

大明風華:最惹非議劇情:你們認為她被玷汙,其實都是導演的圈套

漢王推薦書

最後,這關鍵一點胡善祥不曾明白。

朱棣老爺子為了家庭和睦,必然會重視漢王推薦的秀女。

③糟踐胡善祥,制度不允許

秀女選拔經過四步,其中有體檢這一步。目的是為了保證皇家血脈純正。體檢過程如下:

“探其乳,嗅其腋,捫其肌理,察其貞潔”


大明風華:最惹非議劇情:你們認為她被玷汙,其實都是導演的圈套

秀女選拔

所以漢王真糟踐胡善祥,反而得不償失。

2.漢王心中所思前後變化來看此番劇情的來由

在胡善祥不請自來的兩次拜訪前後。由於監國中政務分歧,漢王在尚書房和老爺子進行了一番頂撞。盛怒之下,老爺子罰他在備好棺材中禁足靜思。

這一番冷靜思考下來,漢王徹底明白自己之前一直被老爺子當槍使。無論是殿前推心置腹還是監國委任。都只是為了好好敲打太子。

大明風華:最惹非議劇情:你們認為她被玷汙,其實都是導演的圈套

漢王想通事由

①效仿田忌賽馬:以己之長,攻人之短。

現在想要搬倒太子,登上大位,必須聯合老三,如同三國時期那孫劉聯合抗曹那般。但如果繼續各行其是,貌合神離,相互背地裡使絆子。那這次出征歸來就都得溜回封地老老實實就番。

大明風華:最惹非議劇情:你們認為她被玷汙,其實都是導演的圈套

漢王假意附和

如今這幾日監國經歷,漢王明白自己從政事上扳倒太子已經無望。想要勝利必須利用自己在出徵作戰方面的優勢以及老爺子想家庭和睦的願景。

目前皇孫大婚迫在眉睫,這就是最佳的絕地反擊機會。漢王知曉孫若微的真實身份就是一顆明面上王牌:老爺子知道,太子知道。就是太孫被這一縷情絲遮蔽雙眼,不曾細想背後潛在威脅。

大明風華:最惹非議劇情:你們認為她被玷汙,其實都是導演的圈套

漢王手中明牌

即便是一張明牌,也是一次借用靖難功臣一起對抗太子的機會。靖難遺孤有冤,如果太子立孫若微為妃,可以化解靖難遺孤與仇怨,但在這些靖難功臣心中不免有“狡兔死走狗烹,兔死狐悲”之意。利用好,太子威望將受到極大程度的打擊。

但是如果孫若微不立為妃子,這張王牌就極大可能成為空彈——光打雷不下雨。而且老爺子出於維護家庭和睦的思量,多半也不會讓它真正發揮漢王預想的作用——威脅太子的地位。

所以必須有另外準備,以求出奇制勝。正在這時,恰好胡善祥求上門來。如此良機,漢王怎能不好好利用!

②學習司馬仲達:多管齊下,出其不意

仲達善奇謀,往往出其不意。胡善祥到來,就為漢王提供施展奇策的這麼一個機會。

胡善祥將是漢王打入太子府中一顆暗釘。 平日可以監視太子府動向,而且到了需要那一天它就能瞬間成為太子以及皇孫心中一根刺,一根要人萬劫不復,身死道消的毒刺。

但是胡善祥不能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這刺怕終究有一日會反過來傷了自己。

③位尊身貴,不學呂不韋,只為“投名狀”

開始講述了明朝後宮講究尊卑有別,即使胡善祥擔任了尚衣局副署。但在漢王等看來這依舊是奴婢,是工具人,只不過現在頭銜有所不同。從兩次見面漢王傲慢不屑一顧的態度可以看出這點。

大明風華:最惹非議劇情:你們認為她被玷汙,其實都是導演的圈套

兩次見面漢王態度

對於這樣一個人漢王會選擇“借腹生子”這種卑鄙伎倆嗎?當年衛國商人呂不韋扶持異人,以“奇貨可居”為自己謀福利。甚至坊間傳聞與異人愛妃趙姬有染,並借腹生子來竊取秦國大位。

如今漢王貴為親王,當朝天子朱棣的二兒子。而當時呂不韋只是一位商人(孟子稱當時商人為“賤丈夫”)。地位相比就是雲泥之別。不需要藉助這般手段。

甚至可以說,胡善祥不去競選秀女。當漢王嬪妃也是地位極大提升。

所以那一晚漢王應該只是對善祥進行侮辱,但並未借腹生子。這算是另類的“投名狀”。原因自然在於胡善祥表現的過於聰慧。

而借腹生子胡善祥絕對過不了秀女的檢查選拔(第一段有講述),當不了太子妃。這不符合漢王的初衷。

大明風華:最惹非議劇情:你們認為她被玷汙,其實都是導演的圈套

胡善祥想選秀女

3.那一晚真相以及劇組刻意隱藏鏡頭的意圖

①那晚真相——胡蘿蔔加大棒才是硬道理

導演在之前鏡頭中就暗示了漢王對胡善祥的印象:野心勃勃,天資聰慧,洞察人心。

胡善祥第一次覲見漢王,留下印象是“誹謗天家”。即便她道出太子爺與紛爭背後的隱情(當然這是片面的,漢王與太子之間爭執是七分真,三分假)。第二次退還貴重禮物,依舊想漢王推薦選秀女。留下了“非分之福”印象。

大明風華:最惹非議劇情:你們認為她被玷汙,其實都是導演的圈套

兩次覲見胡善祥表現

漢王是欣賞胡善祥這般有野心的人才。但是她野心和地位不符合,又如此聰慧洞察人心。如果僅憑一兩次拜見就滿足她的請求,那麼如何能在今後掌控這樣的人?

一旦胡善祥成為太子妃,那麼絕不會想起昔日在漢王府磕頭請求的經歷。漢王的相助很有可能雞飛蛋打,竹籃打水一場空。

漢王不相信虛無縹緲的承諾,只相信握在自己手裡的把柄。自然出現那一段只有開頭結尾鏡頭的胡善祥遭遇欺凌的畫面,卻未道出真實過程。

那麼這個把柄是什麼呢?猜測應該是記下胡善祥身上的某些特殊標記位置(比如胎記,痣等)或者留下標記。這樣留有把柄才能為今後謀劃佈置多一份保障。

漢王妃那打在胡尚儀臉上一巴掌,就是在於批評尚儀管人不利。手底下的婢女居然這麼大膽子三番兩次找漢王,忘記自己身份,忘記尊卑有別。

大明風華:最惹非議劇情:你們認為她被玷汙,其實都是導演的圈套

漢王妃訓斥胡善祥

②隱藏鏡頭背後的目的——和歷史相吻合

對收視率起到一定積極作用。

可以發現12月30日這段鏡頭一出後,胡善祥的熱搜指數突如其來上漲。自然收視率也會隨之攀升,當然本來電視劇中朱家五位父子叔侄表現本來就是收視率節節高升的保障。

大明風華:最惹非議劇情:你們認為她被玷汙,其實都是導演的圈套

胡善祥熱搜指數變化

暗示所有人結局。

歷史上胡善祥在宣宗(也就是皇孫朱瞻基)登基後,立為皇后。而不到三年,就在被廢為道姑。這件事就已經預示胡皇后被廢的結局。

大明風華:最惹非議劇情:你們認為她被玷汙,其實都是導演的圈套

歷史上朱瞻基

同樣漢王朱高煦在朱瞻基繼位後,起兵造反。同年被誅殺。這件事發生在1426年,早於胡皇后被廢(1429年)。編劇自然想著借這個故事將兩件事情串聯起來。

放開腦洞想想:應該是漢王知道自己難逃一死,朱瞻基和胡善祥都不會放過他。必然早就讓下人將胡皇后當年事情傳入朱瞻基耳中,即便自己身死,但是他侄兒一家也不得安寧。

結語

歷史劇不會對重大歷史事實改編,但是為了劇情流暢和觀賞度,必定會選擇史書上記載不詳歷史過程改編。但是改編要有度,不可天馬行空誤導觀眾。

參考文獻:

程彩霞.明代后妃制度的政治文化解讀[J].山東社會科學,2006,12:13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