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夜查大觀園,薛寶釵做了一件事後,為何王熙鳳和王夫人都害怕了?

尋樹人


傻大姐在大觀園發現“妖精打架”的手帕,王夫人一怒之下,聽從了王善保家的的建議,決定抄檢大觀園,王熙鳳無奈只能執行。抄檢當夜,王熙鳳跟王善保家的說好,不要抄檢蘅蕪苑,畢竟薛寶釵是親戚,抄檢她那裡不像話。

然而寶釵何等聰明,第二天就找了個理由搬了出去。王夫人後來知道了,心裡不舒服,找王熙鳳來問。王熙鳳說,可能是當時刻意不抄檢蘅蕪苑,讓寶釵覺得受懷疑了,為了避嫌才搬出去。於是王夫人把寶釵請來,和王熙鳳兩人一起解釋,希望寶釵不要多心,繼續回來大觀園住。

但是寶釵說了一大通話,堅決表示不再回去了。王夫人和王熙鳳只好作罷。

題主說的,可能就是這件事。

寶釵為什麼搬出大觀園?王熙鳳的說辭是寶釵主動避嫌,很多讀者也相信是這個原因,但我認為不是,至少不完全是。

我認為,寶釵是跟探春一樣,從抄檢大觀園這件事看到了賈府衰敗的苗頭。探春是為自己家這樣的不爭氣痛心疾首,而寶釵則選擇了明哲保身,儘早遠離是非之地。

仔細分析寶釵搬離前後的一系列說法和表現就知道。

抄檢大觀園的第二天,寶釵就向李紈辭行。理由是薛姨媽身體不適,家裡沒有其他能照顧的人,需要她出去照管,等過兩天薛姨媽好了,她再搬進來。

但實際上,過了好些天寶釵也沒搬進來,而且大家都默認她其實就是搬出去了,並非“暫時”地照顧薛姨媽。就連王夫人,聽到消息之後也是這麼認為的,所以才會試圖勸她回來。

於是寶釵被叫了過來。然而聽王夫人解釋了抄檢大觀園的緣由,請她不要疑心,繼續回園居住之後,寶釵是怎麼說的呢?

寶釵陪笑道:“我原要早出去的,只是姨娘有許多的大事,所以不便來說。可巧前日媽又不好了,家裡兩個靠得的女人也病著,我所以趁便出去了。姨娘今日既已知道了,我正好明講出情理來,就從今日辭了好搬東西的。”

這段話和寶釵當初向李紈辭行時的說辭基本一致,但是多了兩點:第一,她其實早就想出去了;第二,既然現在知道了,那就乾脆挑明,她是不會回來了。

顯然,這兩點很關鍵,說明搬離大觀園其實是寶釵計劃已久的事,抄檢大觀園最多算一個導火索,所謂“避嫌”也正好成為一個完美藉口。寶釵搬出去的時候假意說過兩天還回來,大概就是怕驚動王夫人,走不了,所以故意說得輕描淡寫。既然成功搬走了,那就可以挑明,不打算回來了。

然而,寶釵都說得這麼明白了,王夫人還沒聽出來,以為寶釵還在擔憂或生氣。

王夫人鳳姐都笑著:“你太固執了。正經再搬進來為是,休為沒要緊的事反疏遠了親戚。”

於是寶釵只能攤牌了。她說了長長的一大段話,這裡就不貼出來了。分析一下,這段話可以分為前半部分和後半部分。

前半部分可以看成是之前的藉口的升級版,一共有三個理由:

1.薛姨媽身體不適需要照顧;

2.薛蟠要娶妻了,要準備的事情很多,需要幫忙料理;

3.為了寶釵進出大觀園方便而保持常開狀態的角門,保不定也會有別人圖省事從那裡進出,又沒有盤查,萬一再生出什麼事來,大家臉面上不好看。

顯然,前面兩點都不是什麼要緊的事,王夫人和王熙鳳都可以派人幫忙。第三點似乎是證實了“避嫌”的需要,但既然王夫人已經再三再四地強調寶釵無須擔心這一點,那麼這個理由也就顯得很沒有說服力了。

估計寶釵是一邊組織語言一邊思考,可能說到這裡也覺得說服力不夠,為了表示搬出去的決心,乾脆就把話說得再直白一些:

“而且我進園裡來住原不是什麼大事,因前幾年年紀皆小,且家裡沒事,有在外頭的,不如進來姊妹相共,或作針線,或頑笑,皆比在外頭悶坐著好,如今彼此都大了,也彼此皆有事。況姨娘這邊歷年皆遇不遂心的事故,那園子也太大,一時照顧不到,皆有關係,惟有少幾個人,就可以少操些心。所以今日不但我執意辭去,之外還要勸姨娘如今該減些的就減些,也不為失了大家的體統。據我看,園裡這一項費用也竟可以免的,說不得當日的話。姨娘深知我家的,難道我們當日也是這樣冷落不成。”

這後半部分的話真真假假的,確實說得比較重了,概括起來也是三個意思:

1.本來就沒有非要住在大觀園的必要,只是以前年紀小,大家姐妹住在一起玩鬧開心。現在大了,自然應該各自忙各自的了;

2.近年來王夫人這邊也有不少不順心的事,還要照管那麼大個園子,挺費勁的。自己離開,園子裡少點人,王夫人也可以少操點心;

3.所以不但走是肯定要走的,而且還要勸王夫人節省開支。比如大觀園這部分,其實就沒有保留的必要了。

顯然,第一點就值得玩味。寶釵在大觀園住了那麼多年,真的只是為了姐妹開心?沒有追求“金玉良姻”的意圖?現在一意孤行地要搬走,是因為大了要顧自己的事了?一直以來寶釵最重要的事不就是促成“金玉良姻”嗎?這是準備放棄“金玉良姻”,放棄王夫人和寶玉、賈府的意思?

第二點就更有些裝糊塗的意思了。王夫人都再三請求她留下,她還說離開是為了不給王夫人添麻煩,這其實就有些不禮貌了。

第三點更加是不客氣。直言賈府今不如昔,還建議大觀園不必保留。寶釵自己可以說走就走,但提出這種建議,讓大觀園裡其他的姐妹情何以堪呢?

以寶釵的情商,完全不必說得這麼直接,只需要點到為止地提示說自己留在大觀園多少會給賈府增加一點負擔就完了。寶釵竟然暗示賈府應該撤掉大觀園這塊招牌和臉面,這對王夫人、對賈府其實是不夠尊重的。以寶釵的身份和頭腦,她不應該說出這樣的話。

但她就是說了,可能是認為要說得這麼不客氣,才能斷絕王夫人請她回去的念頭。另一方面,也可以說寶釵就是鐵了心要搬走了,打算逐漸遠離這個正在走下坡路的地方,所以也就不必再裝客氣了。

果然,聽了寶釵這一大篇話,王夫人和王熙鳳都不再挽留她了。

鳳姐聽了這篇話,便向王夫人笑道:“這話竟是,不必強了。”王夫人點頭道:“我也無可回答,只好隨你便罷了。”

鳳姐對王夫人說,寶釵這理由充分啊,我們不必勉強她了。

王夫人說,是啊,我竟無言以對,只好隨你便了。

王夫人和鳳姐這番簡短的表態說明什麼呢?

第一,她們已經知道寶釵“執意辭去”的決心了,跟避嫌無關。所以再拿避嫌的事請她放心已經沒意義,就尊重她的意願吧。

第二,王夫人對寶釵堅決要走的態度是感到失望的,但是也沒有辦法。

王夫人顯然是最希望寶釵留下來的,所以當知道寶釵離去之後,馬上就叫來鳳姐詢問情況,先是猜測有人得罪了寶釵,被鳳姐否定後又猜測是寶玉亂說話惹惱了寶釵,再次被鳳姐否定後認同了鳳姐說的寶釵主動避嫌的理由,就特地叫來寶釵進行解釋。寶釵直接用“我其實早就想出去,今天干脆就把東西搬走”來回答,王夫人還在自欺欺人地勸寶釵不要固執,直到寶釵說出那一串不客氣的話,她才啞口無言。

一向聽話可心的寶釵,現在變得這樣冷漠不客氣,王夫人自然是會覺得失望的。

第三,王熙鳳其實無所謂,甚至可以說她早就料到了寶釵的態度。

王熙鳳和薛寶釵的關係一向不算密切,對於寶釵的離去她不會覺得多可惜,這從她聽了寶釵的長篇大論後直接笑著勸王夫人不要再勉強就看得出來。

我甚至猜測,王熙鳳其實早就猜到寶釵會有這樣的行動和態度。畢竟,王熙鳳也是一個很精明的人,不像王夫人那樣不願意承認事實。鳳姐早就對寶釵有過“不干己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的經典評語,說明她很清楚寶釵善於打小九九。她對王夫人說寶釵離開是為了避嫌,估計也是託詞。既然不抄檢蘅蕪苑會讓寶釵陷入嫌疑,從而不得不“避嫌”搬走,那鳳姐何必主動提出不要抄檢蘅蕪苑?難道不怕王夫人怪罪自己麼?

所以,鳳姐其實明白寶釵搬走是另有打算。而不管寶釵是什麼打算,反正她不在乎。

這大概也是大觀園裡其他人的態度。寶釵辭行時,李紈和尤氏充滿深意地相視而笑、探春語帶機鋒地說即使薛姨媽病好了也不必回來,都說明她們根本沒把寶釵所謂的“出去幾天再搬回來”的託辭當真。都知道寶釵這就是要長辭了,只是她們也無所謂。

所以,對於夜查大觀園之後寶釵搬離的舉動,大概只有王夫人真心覺得惋惜,其他人包括王熙鳳都無所謂。至於題主說的害怕,我是不覺得她們有什麼害怕的。只是寶釵最後說的那番不客氣的話,多少點出了賈府衰敗的勢頭,讓王夫人和王熙鳳聽了會有些不舒服而已。

參見相關問答:

《薛寶釵為避嫌離開大觀園,李紈和尤氏為何相視而笑?》

《抄檢大觀園,愛挑禮的黛玉沒反應,探春激烈反抗,寶釵搬走了,這是為什麼?》

以上是頭條號“海闊天空詩酒花”的回答。歡迎在今日頭條APP關注“海闊天空詩酒花”,圖文、問答、視頻,海闊天空隨便聊。


海闊天空詩酒花


很多研紅者依據史料得出一個結論,就是曹家在雍正六年正月被抄後,全家都遷到了北京蒜市口。但這個判斷可能是不對的。抄揀和抄沒是不同的,抄沒是把人員財產全部沒收,而抄揀則是部分沒收。那麼曹家這個“部分"是多少呢?書中有交代:“海棠樹死半邊",也就是人員財產被抄走了一半。從房產上,前府未動,大觀園沒收後給了隋赫德,人員以寶玉原型為例,八個丫頭去了四個,即茜雪、晴雯、芳官和四兒。這件事反映到書中就是抄揀大觀園。其中王夫人演繹雍正,鳳姐演繹兩江總督,王善保家的演繹隋赫德,探春演繹喜鸞原型。喜鸞的婆家是陳家,陳家是國丈,靠山很硬,所以敢掌摑隋赫德。兩江總督是漢族人,雖然不得不執行雍正的命令,但心裡是向著曹家的,有些財務轉到了陳家,有些就放在賈母原型房中,因而得以少受損失,因賈母是誥命夫人,雍正有所忌憚,只能拿曹頫出氣。說他藏匿髒產,把他枷號了。

薛家當時住在大觀園的梨香院,曹頫打發人報信後便提前搬出去了。這件事也是採用的遠響近影的手法,把雍正六年的故事移到了乾隆三年,也藉此反映了賈、薛兩家和二寶之間的微妙關係以及相關人物的性格特徵。按假語層面的分析並不錯,我所解讀的是真事層面。(僅供參考,不足為訓)


gaotzy


為什麼不查蘅蕪院?因為蘅蕪院都是薛家的人,是親戚,沒有查的理由。查抄大觀園,不會是針對小姐公子來的,是針對那些丫環婆子的,蘅蕪院裡薛寶釵,丫環婆子都是薛家的,當然不好查。查抄過程中,寶玉,黛玉等都置事外,因為查的不是他們,只有探春,一來替下人出頭,二來也是打擊王善寶家的氣焰,三來他確實對查抄的理解更深刻,從中看出了不祥之兆,所以反應強烈。查抄過程中避開蘅蕪院,是人之常情,查抄之後薛寶釵主動搬出去,也是人之常情,沒有什麼文章可做。而且,薛寶釵作為親戚,只是搬出了大觀園,並沒有離開賈家,他母親一家還是住著賈府的院子。

我看,這都是展開情節,刻劃人物形象。反過來,如果查抄大觀園,連薛家的人也查了,或者查過之後,薛寶釵竟還留下大觀園,那賈府就不是賈府,薛寶釵也不是薛寶釵了。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很多事情,原來簡單,被弄複雜了。非要從中弄出什麼深刻內含來,累得很!


chx007681


從題目來看,好像薛寶釵做了多大一件事情,把精明的王熙鳳和老成持重的王夫人都嚇到了,但是檢抄大觀園時,連林黛玉的房子都查了,只是沒搜查薛寶釵的,大抵是因為薛家是客人,而且薛家還有薛姨媽在。

【01】薛寶釵做了什麼事?

其實王夫人被邢夫人攛掇著抄檢大觀園的第二天,薛寶釵就去向李紈提出要搬出園子去:

只因今日我們奶奶身上不好,再家裡的兩個女人也都因時症病著,沒下炕呢。別人靠不得,我今兒要出去伴著老人家夜裡作伴兒。

這就是薛寶釵做的一件事,搬出大觀園,回自己老孃家裡去住。

【02】王熙鳳和王夫人害怕什麼?

在這一節後,除了寫李紈和尤氏會心一笑後,都沒有寫王熙鳳和王夫人的反應。倒是探春抱怨了一通,說是凡親戚都可搬出去。況且這個時候,王熙鳳還病著,更是沒有閒情去管這些。所以也不存在著因為薛寶釵搬出去而心生害怕。

【03】薛寶釵要搬出去的理由

其實她說出的只是一個藉口,什麼奶奶不好,兩個女人病著沒下炕,那沒抄之前也病著,她怎麼不提回去?不過就是看透了這次抄檢,然後覺著沒多大意思,更是為了避嫌,然後才搬出去的。說到這一點的時候,她說了一段話:

要是我在園裡住,東南上小角門子就常開著,原是我走的,保不住出入的人就圖省路,也從那裡走,又沒人盤查。設若從那裡生出一件事來,豈不兩礙臉面?

本來抄檢大觀園就是因為有男女偷情的香囊留下,如今寶釵這樣一說,也確實後怕,便不再勉強她再搬進來了。

我是青鸞驚鴻,70後蜀女,喜歡讀書寫文字和心理學。感謝相遇在頭條,感恩喜歡我的文字。

青鸞驚鴻


在《紅樓夢》第75回中,寶釵因大觀園抄檢之事欲避嫌決定搬出園去住。她將此意告知了李紈和探春後便移出了大觀園。

後來王夫人在查園時才發現寶釵搬走了,因此叫鳳姐來詢問。鳳姐道“我想薛妹妹此去必是為前夜搜檢眾丫頭的原故,他自然為信不及園裡的人,他又是親戚,現也有丫頭老婆在內,我們又不好去搜檢。他恐我們疑他,所以多了這個心,自己迴避了。也是應該避嫌疑的。”

王夫人後找來寶釵,想讓她放下這份擔憂,仍舊回園子裡住。可心思縝密如寶釵,她是萬不能讓自己惹上這份麻煩的。她在回覆的時候提到過“自我在園裡,東南上小角門子就常開著,原是為我走的,保不住出入的人圖省走路,也從那裡走。又沒個人盤查,設若從那裡弄出事來,豈不兩礙?”可以說是她此次搬出的主要原因。

後來王熙鳳和王夫人自知不能拗過她也就隨她去了。她們在此處的情感我覺得確實沒有害怕之意,只是對深諳世情的寶釵也暗自佩服吧。他們當日抄撿大觀園本就不是什麼體面的事,為了做得不至於那麼過分,就沒有抄撿寶釵的居室,可這無疑增加了寶釵的煩惱,為了避嫌,不得不離開。



一家人吃吃吃


抄檢大觀園之後,寶釵第二天一大早就藉著薛姨媽身體欠安出園了,一開始只是向李紈知會了一聲。

抄檢大觀園當然算是賈府的“家醜”,作為親威的女兒寶釵有心避嫌,王夫人和鳳姐是理解寶釵心情的。王夫人鳳姐又特地叫寶釵再搬回來住,寶釵不但不願意再搬回來住了,還向王夫人鳳姐直言建議不要為了面子死撐,如果能省去大觀園這一處的花費,也可緩解一下賈府已經入不敷出的嚴峻財政狀況。
雖則,王夫人鳳姐未必肯接受寶釵的建議,並且還繼續為了賈府的臉面死撐著大觀園,但對寶釵所言二位賈府內當家和執行管理人也是無言以對的,於是也就任由寶釵從此正式搬回薛姨媽處居住。

至於,題主所說的寶釵在抄檢大觀園之後做了讓王夫人和鳳姐都害怕了的事到底是什麼,個人還真的沒有想明白題主到底是個什麼意思呢?


阿丹151014015


抄檢大觀園的第二天一大早,寶釵就向李紈辭行,說母親病了,回家照看。然後扔下史湘雲,瀟灑地走了。

寶釵走了,在鳳姐的意料之中。她當初沒抄檢蘅蕪院存的就是讓寶釵自己走人的心思。如今寶釵搬走,王熙鳳正中下懷,她是高興的,沒有害怕。

王夫人也沒有害怕,只是王夫人沒想到寶釵會搬走。寶釵搬走了,就不能經常和寶玉見面,這樣寶玉就會與黛玉的接觸增多,感情加深,這是王夫人不願意看到的。王夫人問鳳姐,寶丫頭為什麼搬出去了。鳳姐道“我想薛妹妹此去必是為前夜搜檢眾丫頭的緣故……他恐我們疑他,所以多了這個心,自己迴避了。”

王夫人特意找來寶釵詢問搬走的原因,還請她回來住,可是寶釵拒絕了。

探春聽說寶釵要搬走的時候,說道:“很好。不但姨媽好了還來的,就便好了不來,也使得。”然後又說:“親戚們好,也不在必要死住著才好。”探春都這樣說了,寶釵哪裡有臉再回去。

王夫人抄檢大觀園打擊了邢夫人,也打擊了賈母,趕走了晴雯,公開挑戰賈母的權威,王夫人取得決定性勝利,掌握了榮國府的實權。

王夫人沒想到,寶釵搬走了,這是她一大失敗。王夫人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因此王夫人對寶釵搬走耿耿於懷,她生怕金玉良緣落空。


潤楊閬苑


夜查大觀園,薛寶釵做了一件事後,為何王熙鳳和王夫人都害怕了?

  這個標題,實在是有標題黨的嫌疑啊,怎麼皇商薛家一個還沒有定親的成年姑娘搬回賈府給她媽媽借住的房子裡,就使得堂堂國公府的少奶奶和二夫人都害怕呢?難道是掌握了國公府謀逆的罪證不成?就算是真謀逆了,以薛家的地位,也不可能上達天聽,大小王害怕什麼?

  她們害怕的,其實不是薛寶釵做的事,而是此舉背後的理。

  王熙鳳表面上是榮國府長房長媳(實質上的,賈璉二爺,但上無成年哥哥),但因為榮國府不一般的套路,榮國府二房掌家,所以,雖然王熙鳳管著大觀園,但實際上作不了主,大事還得王夫人說了算。查抄大觀園,她和王善保家的表示,不能查親戚,所以薛寶釵屋裡不能去。這裡,咱們考慮到她的小心思,但也該體諒她的難處,不查吧,說她設計,查吧,說她不通人情,怎麼辦好呢?在王夫人心裡,薛寶釵和她到底哪個更親一點,她可沒有什麼底氣。

  有些事情,不做比做了好,不查寶釵屋裡,是因為沒有查親戚的道理。正如她和平兒所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閒一時心,自己保養保養也好,誰不知道自己樂呵樂呵地,她把太太得罪下來了,自己賺了什麼呢?賺了一場病,自己白操心,卻被萬人咒罵——這個萬人,想必不會少了王夫人,就算王夫人不明著咒,心裡的怨氣還是有的。

  王熙鳳無論怎麼做,王夫人那裡都是有說法的。

  事實正如她所料的,寶釵一走,王夫人就興師問罪,說肯定是有人得罪了她,她這孩子心重,親戚住一場,還得罪了她,可不好。王熙鳳準備了不少說辭,替自己開脫了。在王夫人的心裡,到底哪個更親,也算是試出來了。

  其實別說是王熙鳳,就連李紈,只負責帶著姑娘們做針線,在寶釵要走時,也還是說了幾句意味深長的話,她說:“好妹妹,你去只管去,我自打發人去到你那裡去看屋子。你好歹住一兩天還進來,別叫我落不是。”落什麼不是呢?想想當家的,就能明白了。

  王熙鳳的害怕,與薛寶釵本人無關,其實她怕的是王夫人的管家之權,她怕的是得罪了王夫人,王夫人是個明理好說話的也就罷了,偏偏王夫人喜怒出於心臆——想一出是一出,這樣的當家姑媽(婆婆),怎麼好相處?

  王夫人怕什麼呢?王夫人是當家太太,希望讓人看到的是一團和氣,孩子們尤其是寶玉成才,姑娘們嫁個好人家,為賈府的未來添上幾筆。她平時喜歡唸佛,求的就是一個平安。薛寶釵在大觀園裡住著,就是顧全了娘娘的臉面,外人看來,賈家待親戚們不薄,是個體面仁厚的有規矩的人家。可是園子裡出了點事,親戚家的姑娘就走了,這說明什麼呢?說明待親戚不寬厚嘛。

  本來呢,不管事實怎麼樣,薛家有沒有用賈家的錢物,在外人看來,賈家依然樹大根深,枝繁葉茂,看——能養得起親戚一大家子呢,這賈家,真不得了哇。可是寶釵一走,為什麼要走,怎麼走的,走時什麼心情,以後會怎麼樣?閒話怪話,也都會來。古今國人,八卦最愛,尤其是姑娘們的事情,最喜歡亂傳的賈府下人,不會放過機會。時間一長,賈府聲名堪憂。

  王夫人怕的,不是寶釵走,事實上寶釵解釋過後,她也透亮了不少,她害怕的是,因為這件小事,可能引起的禍端。或是得罪了親戚,以後不好相處,或者是內部丫頭婆子甚至是小姐作妖,鬧得人心不和,無論哪種情況,她當家的人,都難辭其咎。

  王夫人不精明,但也不傻,天下事,難逃一個理字,有理走遍天下。(文/宛如清揚)


宛如清揚


王熙鳳和王夫人怕的不是寶釵吧,而是拆檢大觀園本身,這件事極為不體面,涉及人口多雜,而且本身大戶人家也避免發生這種涉及性醜聞的事情,畢竟一個園子裡面除了寶玉,其他鶯鶯燕燕都是女孩子,尤其是大家閨秀們,閨閣清譽很重要的。

寶釵的行為其實也很好理解,一方面寶釵本就是玲瓏剔透之人,自然希望此事不要牽扯到自己身上,另一方面作為外人,住在園子裡是親戚們走動親近,長久居住理由不充分,想想湘雲,也只是偶爾來玩玩住住,寶釵姓薛,有哥哥孃老子在。


悅讀閱篤


如果題主指的是寶釵搬出園子一事,王夫人可能會怕,但她怕的不是寶釵,而是怕寶釵的這個舉動意味著寶釵對金玉之緣的安排撂攤子,促成金玉緣是她的最大心願,如果寶釵從之前的不反對轉成反對,她就全輸了。

至於鳳姐,從頭到尾怕過寶釵嗎?沒有吧。她把寶釵當空氣,寶釵諷刺寶黛時鳳姐還以“吃生薑”懟她呢。鳳姐不抄蘅蕪苑,就料定寶釵必會搬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