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通說韓信:智者貴於行動,狐疑不決最終受害

蒯通說:“夫聽者事之候也,計者事之機也,聽過計失而能久安者,鮮矣。聽不失一二者,不可亂以言;計不失本末者,不可紛以辭。夫隨廝養之役者,失萬乘之權;守儋石之祿者,闕卿相之位。故知者決之斷也,疑者事之害也,審豪氂之小計,遺天下之大數,智誠知之,決弗敢行者,百事之禍也。故曰‘猛虎之猶豫,不若蜂蠆之致螫;騏驥之躅,不如駑馬之安步;孟賁之狐疑,不如庸夫之必至也;雖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瘖聾之指麾也’。此言貴能行之。夫功者難成而易敗,時者難得而易失也。時乎時,不再來。願足下詳察之。”韓信猶豫不忍背漢,又自以為功多,漢終不奪我齊,遂謝蒯通。

蒯通說不聽,已詳狂為巫。蒯通說韓信:智者貴於行動,狐疑不決最終受害】

蒯通說韓信:智者貴於行動,狐疑不決最終受害

譯成今天的話是這樣的。

蒯通對韓信說:“能夠聽取別人的善意,就能預見事情發展變化的徵兆,能反覆思考,就能把握成功的關鍵。聽取意見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決策失誤而能夠長治久安的人,實在少有。聽取意見很少判斷失誤的人,就不能用花言巧語去惑亂他;計謀籌劃周到不本末倒置的人,就不能用花言巧語去擾亂他。甘願做劈柴餵馬差事的人,就會失掉爭取萬乘之國權柄的機會;安心微薄俸祿的人,就得不到公卿宰相的高位。所以辦事堅決是聰明人果斷的表現,猶豫不決是辦事情的禍害。專在細小的事情上用心思,就會丟掉天下的大事,有判斷是非的智慧,決定後又不敢斷然行動,這是所有事情的禍根。所以俗話說:“猛虎猶豫不能決斷,不如黃蜂、蠍子用毒刺堅決去螫;駿馬徘徊不前,不如劣馬安然慢步;勇士孟賁狐疑不定,不如凡夫俗子必然去幹;即使有虞舜、夏禹的智慧,閉上嘴巴不講話,不如聾啞人藉助打手勢起作用’。這些俗語都說明付諸行動是最可寶貴的。所有的事業都難以成功而容易失敗,時機難以抓住而容易失去。時機啊時機,丟掉了就不會再來。希望您仔細地考慮斟酌。”

韓信猶豫不決,不忍心背叛漢王,又自認為功勳卓著,漢王終究不會奪去自己的齊國,於是謝絕了蒯通。

蒯通的規勸沒有被採納,就假裝瘋癲做了巫師。

蒯通說韓信:智者貴於行動,狐疑不決最終受害

韓信臨被斬時說:“我後悔沒有采納蒯通的計謀,以至被婦女小子所欺騙,難道不是天意嗎?”於是誅殺了韓信三族。

蒯通說韓信:智者貴於行動,狐疑不決最終受害

高祖從平叛陳豨的軍中回到京城,見韓信已死,又高興又憐憫他,問:“韓信臨死時說過什麼話?”

呂后說:“韓信說悔恨沒有采納蒯通的計謀。”

高祖說:“那人是齊國的說客。”

就詔令齊國捕捉蒯通。蒯通被帶到,皇上說:“你唆使淮陰侯反叛嗎?”

回答說:“是。我的確教過他,那小子不採納我的計策,所以有自取滅亡的下場。假如那小子採納我的計策,陛下怎能夠滅掉他呢?”

皇上生氣地說:“煮了他。”

蒯通說:“哎呀,煮死我,冤枉啊!”

皇上說:“你唆使韓信造反,有什麼冤枉?”

蒯通說韓信:智者貴於行動,狐疑不決最終受害

蒯通說:“秦朝法度敗壞,政權瓦解的時候,山東六國大亂,各路諸侯紛紛起事,一時天下英雄豪傑象烏鴉一樣聚集。秦朝失去了他的帝位,天下英傑都來搶奪它,於是才智高超,行動敏捷的人率先得到它。蹠的狗對著堯狂叫,堯並不是不仁德,只因為他不是狗的主人。正當這時,我只知道有個韓信,並不知道有陛下。況且天下磨快武器、手執利刃想幹陛下所幹的事業的人太多了,只是力不從心罷了。您怎麼能夠把他們都煮死呢?”

高祖說:“放掉他。”就赦免了蒯通的罪過。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