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安全 匹夫有責

4月15日,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設置國家安全教育日,旨在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維護國家安全。

時至今日,國家安全早已不再侷限在軍備競賽、軍事威懾和戰爭等傳統領域內。近些年來逐漸突出的、發生在戰場之外的非傳統領域安全威脅,諸如經濟安全、金融安全、生態環境安全、信息安全、資源安全、恐怖主義、武器擴散、疾病蔓延、跨國犯罪、走私販毒、非法移民、海盜、洗錢等,對國家安全構成的威脅越來越大。利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提升公民國家安全意識,尤有必要。

明代大儒顧炎武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國家安全也是這樣。在當代,國家安全不只是特定職能機構和人員的事,每個人都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國家安全,匹夫有責。

個人是國家安全的直接受益者。《國家安全法》明確強調“保護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民安全為宗旨”“國家維護和發展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衛人民安全,創造良好生存發展條件和安定工作生活環境,保障公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和其他合法權益”等等。這些規定凸顯了維護國家安全的目的是為了人民,人民是國家安全直接受益者。國家安全、社會穩定,人民才能安居樂業,才能共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成果,才能實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沒有國家的安全,就沒有人民幸福美好生活。

個人對國家安全負有重要責任。個人命運從來與國家連在一起的。國家不安全不穩定,個人也別想過安穩生活。中華民族自古歷來都特別強調培養個人家國情懷,強調個人對國家的責任義務。古人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強調“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就是要求人們以天下為己任,履行對國家的責任和義務。這就要求,在國家危難關頭,每個人要挺身而出,挽救國家危亡;在和平建設年代,每個人要提高警惕,防止個人不當行為對國家安全造成影響。

個人不當行為影響國家安全。很多人覺得國家安全離自己很遠,個人即便有不當行為也不會對國家安全帶來威脅。事實並非如此。個人不以為然的小過錯有可能影響國家安全。比如旅行中,拍到了軍事基地和軍用港口發朋友圈,造成洩密;比如用火不慎,釀成嚴重火災;比如疫情防控中,個人不服從疫情防控管理,違反防控禁令,給疫情防控帶來風險,對公共安全構成威脅。比如,被不懷好意的人挑唆,在社交平臺發佈不該發的言論和照片。這些行為,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危及國家安全,應當儘量避免。

個人應為維護國家安全盡責。保持警惕,提高防範意識。有專家提醒,對為別人提供某些信息可以獲取經濟報酬的做法,要保持警惕。因為這是不法分子竊取機密的慣用手段。堅守底線,遵紀守法。紀律和法律是國家安全的防線和底線,不能突破,不能踐踏。秉持正義,勇於鬥爭。對危及國家安全的不法行為,要勇於鬥爭,及時報告。

維護國家安全,不只是軍隊、隱秘戰線等的職責。我們每個人都是國家安全的維護者。在維護國家安全上,沒有局外人、旁觀者,需要人人有責,更需人人盡責。在當前常態化疫情防控條件下,自覺從自我做起,配合疫情防控舉措,遵守疫情防控有關規定,也是維護國家公共安全的重要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