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農科院幫養殖企業延長農產品“待機時間”,讓小龍蝦多吃草少打架不掉肉

武漢市農科院幫養殖企業延長農產品“待機時間”,讓小龍蝦多吃草少打架不掉肉

長江日報-長江網訊(記者文濤 通訊員高明)小龍蝦已經“長大成蝦”,但受疫情影響銷路不暢,農業專家及時出手,幫助養殖企業降低飼料成本,還能讓小龍蝦不生病、不掉肉,以等待更好的銷售時機。為支持農業產業鏈企業復工復產,武漢市農業科學院充分發揮出科技力量。

武漢市農科院幫養殖企業延長農產品“待機時間”,讓小龍蝦多吃草少打架不掉肉

(圖為武漢市農科院專家到田間指導企業春耕。通訊員金鳳美 李良鵬 供圖)

青苔處理、培肥養草、病害防控——市農科院科技處負責人用12個字概括延長小龍蝦存活期並降低飼料成本的綜合措施。她解釋說,如果蝦池內青苔過多,會影響光照和水草生長,因此首先要控制青苔生長;小龍蝦已經過了吃飼料快速長個頭的階段,缺食容易導致其相互殘殺或以大欺小,全部投放飼料成本又太高,通過培肥養草,可以讓小龍蝦以水草為主食,避免掉肉減重;病害防控則確保了小龍蝦的質量。這樣一來,小龍蝦安全存活期有效延長,養殖企業得以尋找更佳時機進行銷售。

類似做法在其他養殖、種植領域也得到應用。疫情期間許多生態土雞養殖合作社(農戶)貯備飼料不足,市農科院專家主動支招,就地取材及時修改飼料配方,利用當地玉米、稻穀、麩皮等替代全價飼料。專家們還積極指導早春西瓜嫁接苗種苗生產,一方面通過對早期繁育的瓜苗採取降溫、控水、生長抑制劑噴施等綜合技術措施,延緩幼苗生長,防止秧苗老化,推遲定植時間,另一方面在復工後採取地熱加溫、催芽等方式縮短育苗時間,滿足種苗需求。目前僅蔡甸區洪北等地就已種植西甜瓜5000餘畝、80餘萬株。黃陂一家水果種植企業春節前“囤”了上萬斤火龍果,不料節日期間無法銷售,市農科院專家幫忙延長保鮮期並最終聯繫到了銷路。

延長農產品“待機時間”只是市農科院幫扶農業產業鏈企業的一個維度。農科院從2月中旬開始,對全市農業企業、家庭農場、合作社等進行了調研。針對困難和需求,該院通過領導包區(新城區)、精準扶貧、省市科技特派員對口支援等多種形式,為企業“搶”(農時)“送”(物資)“教”(技術、方法)“推”(協調推進相關事宜)“找”(商機、市場)。

4月15日,市農科院主要負責人帶隊開展科技助力企業復工復產行動,走進武漢深山有源農林發展有限公司,水產所專家在千年紫薇國際婚禮主題公園內示範養殖了新優鮊魚品種。此前,在林果所支持幫助下,園區“特色紫薇資源保育研究與開發利用”已申報省科技廳揭榜制項目。

武漢金旭畜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飼養了大量奶牛,疫情期間飼料進不來、鮮奶出不去。市農科院主動對接,請惠爾康揚子江乳業在包裝、殺菌等方面進行支援,眼下正在與華農院士團隊合作開發保健奶新品。

武漢荷香源農業科技公司今年規劃建設蓮藕博物館,復工復產後急需籽蓮種苗。市農科院多方聯絡,讓公司成功從江西省廣昌白蓮科學研究所引進3000支籽蓮藕種,並於4月1日順利完成栽種,確保不誤農時。

市農科院的規劃設計師們,在疫情期間停工不停規劃,通過網上辦公等方式,前後歷時3個月,幫助武漢佰納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調整優化了“蔡甸區螺絲崗村研學教育農園實施規劃”。復工復產後,該公司在大棚內種下了第一批從智利引進的櫻桃品種。4月19日,聯繫服務這家企業的市農科院負責人,請來蔡甸區相關負責人現場辦公,協調推進新建配套冷庫事宜。“之前對大規模投資還有顧慮,現在看到各方都在真心實意地幫助我們,我心裡也有底了。” 佰納德公司負責人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