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為什麼要認一個有爭議的孩子為親兒子?

《金剛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但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此句告訴我們,眼所見耳所聞,感官認知體驗都不是真實的,所以此文僅代表個人見解,您千萬不要從中理解出詆譭佛教的虛妄見解,另,本人所有文章皆是原創,轉載請標明出處!

釋迦牟尼老爺子是佛教開創者,老人家以慈悲為懷,涅槃為樂;濟世度人,受人膜拜。

佛教修行,講究以戒為師,《梵網經》說有十重戒四十八輕戒,以戒律化解人的慾望。所以古往今來,能修成高僧大德的,少之又少;反而打著宗教旗號招搖撞騙的神棍,比比皆是!蓋在財色面前,不生貪著之心的人,如龜毛兔角!

釋迦牟尼老爺子既然修道成功,自然是能恪守戒律。不過老爺子並不是一個天生不食人間煙火的道德家。

根據《方廣大莊嚴經》記載,老爺子出家修行悟道十二年後,第一次回到自己的家中,看見了妻子耶輸陀羅,以及年僅七歲的“兒子”羅睺羅。當時所有人都說這個孩子年紀差距太大,不太可能是佛陀的親骨血。

如果換成某些道德家,肯定有模有樣地說,阿彌陀佛,貧僧是清白的,施主你好自為之吧,就此乾淨地翻過一頁。可是釋迦牟尼老爺子不這樣,佛經記載,他運用神通,向大家說服,羅睺羅就是“佛之嫡子”。

有另外一種說法,估計是被中國孝文化感染,說佛陀為太子時,娶耶輸陀羅為妃,在二十九歲那年,生下羅睺羅。太子數次向父親淨飯王要求出家,均未獲允准,淨飯王說,要出家必須留下子嗣。這個說法出現得比較晚,屬於曲解。

兩種說法都不否認,佛陀在修行成道之前,是留下了骨血的。在這次會面不久,佛陀讓羅睺羅剃度出家,跟隨大弟子舍利弗修行。羅睺羅也因此正式成為歷史上的第一位小沙彌。

《增一阿含經·安般品》還記載,在釋迦牟尼老爺子的親自指導下,羅睺羅修行禪定,並最終證得阿羅漢果。佛陀稱讚他是“親從佛生,法之上者”。羅睺羅被譽為“密行”第一,即在修行時能做到“不毀禁戒,誦讀不懈”。現在很多寺廟的塑像中,十八羅漢中的第十一位,沉思羅漢即是羅睺羅尊者。山西五臺山還有一個專門的羅侯寺以他命名。《增一阿含經》第四十四卷記載,佛陀八十歲涅槃前,指定四大聲聞弟子,常駐世間,羅睺羅也是這四大聲聞弟子其中之一。

現在很多人,包括一些佛教徒,都沒有聽說過佛子的故事。之所以我要說它,是因為這個故事耐人尋味。想釋迦摩尼老爺子在創業之初,不惜以自己修行的清譽,為耶輸陀羅和羅睺羅做背書。並且把這個孩子帶在身邊,監督輔導,盡一個人父的責任。

所以,修行斷舍離,不是一刀割斷煩惱絲;悟道的過程,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不能一肚子三俗,還自欺欺人裝高僧,說自己煩惱已盡,梵行以立!

求法如是,做人做事業亦如是。共勉吧!

配圖是國內能找見的幾個羅睺羅塑像。如果您能找到其它的,歡迎告訴我,感謝!

釋迦牟尼為什麼要認一個有爭議的孩子為親兒子?

大方便佛報恩經變相羅雲(大足寶頂山大佛灣石窟)

釋迦牟尼為什麼要認一個有爭議的孩子為親兒子?

窟室前部釋迦佛與其子羅睺羅(天水麥積山石窟)

釋迦牟尼為什麼要認一個有爭議的孩子為親兒子?

釋迦牟尼為什麼要認一個有爭議的孩子為親兒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