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人知:金庸筆下的“丐幫”其實是影射佛教僧團!

(看官請注意: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請勿於本文生出汙衊佛教的虛妄見解


不為人知:金庸筆下的“丐幫”其實是影射佛教僧團!

俠之大者,唯有金庸

所謂:俠之大者,唯有金庸!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老爺子的武俠作品,快意恩仇,給人留下想象空間巨大。在老爺子作品裡的江湖中,武林門派林立,功夫高手如雲。但有兩個共同特點:

1,眾多門派裡,只有少林、武當 、丐幫三個團體,算得上是真正的名門正派;

2,功夫高手裡,只有掃地僧一人,達到了神仙階位,凌駕於所有武林高手(凡夫)之上。

道家的代表人物裡,最高階位是張三丰和風清揚,但是並沒有達到用眼神殺人,能讓人起死回生,並且參透生死的大機大用!

金庸老爺子出生於海寧查家,是一個“一門七進士,叔侄兩翰林”的書香門第。傳統中國文人,骨子裡都滲透著儒釋道三教的血液,這也體現在老爺子的江湖世界裡,儒釋道三者之中,老爺子對佛教最為推崇。除了上面說到的兩點外,還有以下幾點原因:

3,天下第一大幫—“丐幫”,靈感來源於佛教初期的“僧團”。

“丐幫”是武俠小說中最常見的幫派,是不是金庸老爺子的獨創,不可而知。但金庸筆下的丐幫,經歷了汙衣派和淨衣派之爭,這無疑是來自原始佛教僧團部派之爭的靈感。

初期的佛教僧團,行乞食,穿糞掃衣,不蓄財物,戒律森嚴。在佛陀涅槃一百多年之後,僧團對教義理解漸漸發生了偏差。原因是有一部分出家人,不能嚴格執行戒律,開始接受信眾佈施的錢財;而另外一部分出家人恪守戒律,認為這樣幹不對!於是雙方展開了包含“金銀淨”在內的“十事”之爭論。由此佛教根本分裂,“上座部”支持森嚴戒律,“大眾部”戒律稍松,可以積蓄錢財。

金庸老爺子顯然是支持“上座部”(汙衣派)的,不過可惜,事實上佛教發展“大眾部”(淨衣派)逐漸佔據了上風。

4,很多佛教詞彙,老爺子把它們化生為武林秘籍。

《天龍八部》,顧名思義就是佛教的八類護法天神。分別是: 天神、 龍眾,夜叉,乾闥婆,迦樓羅,緊那羅,阿修羅,摩呼羅迦。

武功招式以:無相、般若、降龍、韋陀、散花、降魔、金剛、伏虎、蓮花、達摩、千手、如來、須彌山、快活、佛光普照、大慈大悲、因陀羅、波羅密等等詞彙,皆出自佛教經籍。另外,上乘武學無不是通過打坐淨心來獲取功力,這也符合佛教修禪定得神通的見解。

當然,金庸老爺子也推崇道教和儒家文化,但是顯然沒有佛教那麼地位殊勝。因為:

5,儒道兩派在作品裡的反派角色太多。道家門派青城派,是典型的大反派,為了奪一本破劍譜無所不用其極,而真實的青城山是道家四大名山之一。儒家代表人物君子劍嶽不群,是一個典型的偽君子,其人格還比不上三教九流的真小人。其它一些反派人物,基本被道家包攬,李莫愁,丁春秋,左冷禪,林平之,玉真子,這些大反派,讓人咬牙切齒,全是些“牛鼻子臭道士”。

6,佛教相關的反派也有,但全來自漢地大乘佛教之外,或者為了一己私利冒用佛教身份的人。

大反派成昆,是個和尚形象,為了報復明教,偷偷隱瞞自己的身份混進少林,學少林武功,企圖控制中原稱霸武林,後被張無忌打敗,又被謝遜廢掉了武功,致殘雙眼,終身被囚禁在少林寺中。雖是反派,作惡多端,但和佛結緣,結局還是被救贖。

另外一個反派角色是鳩摩智,其實算不上太壞,只是斷不了對武學的“痴”,最終也修得了善果。藏傳佛教“喇嘛”們總體來說,給人印象全是反派,這也符合很多傳統文化人的一貫思維。

胡適先生在《中國思想史》上,狠批“密宗是最下流的宗教”(特指唐末由印度傳入中國漢地的密宗思潮)。明教其實是摩尼教,摩尼教已經消亡,他和佛教基督教都有一些淵源,很多人容易把摩尼教的東西和佛教弄混。

所以綜合以上看,金庸老爺子在內心深處是和佛結緣的。他自己也說過,從小就聽祖母誦唸佛教經典。他說:

但要到整整60年之後,才通過痛苦的探索和追尋,進入了佛法的境界。在中國佛教的各宗派中,我心靈上最接近’般若宗’。

有意思的是,般若宗並不屬於中國大乘十宗中的某一派。“般若”意為“終極智慧”、“辨識智慧”。專指:如實認知一切事物和萬物本源的智慧。用一個現代名詞概念,即“不斷髮展的現代科學,最終達到頂峰的狀態”。

附圖為金庸先生作品年代表。

不為人知:金庸筆下的“丐幫”其實是影射佛教僧團!

金庸先生作品年代表

不為人知:金庸筆下的“丐幫”其實是影射佛教僧團!

少林武僧

不為人知:金庸筆下的“丐幫”其實是影射佛教僧團!

少林武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