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和單片機,你們分清楚了嗎

PLC底層,實際就是單片機在運行,它只不過是基於單片機的基礎,開發出來的一款二次應用的工業邏輯控制器,方便具有電工思維的用戶來使用,所以PLC對比單片機的最大優勢就是簡單易用。PLC既然是基於單片機來開發的,PLC所有功能,單片機肯定可以都做到,比如一些計時,計數,中斷,模擬量處理,通訊,邏輯控制,這些單片機都可以實現,而且響應速度上比PLC還要快很多,精度也會比PLC高。

PLC和單片機,你們分清楚了嗎

但是PLC使用了掃描週期來避免立刻刷新I/O端口狀態,這點從軟件而言,犧牲了速度,可靠性卻強了很多,用戶無論如何編程刷寫程序,一般都不會發生死機等問題。畢竟大多數工業場合,往往毫秒級別的響應就足夠了,並不需要非常高速的實時控制。而單片機雖然編程更加靈活,但是對編程人員要求太高了,稍微有差錯,就可能會造成一些死循環或者邏輯不正常。


PLC和單片機,你們分清楚了嗎


PLC硬件電路,一般電源會考慮到工業電網汙染問題,在穩壓濾波上做了很多設計。輸入輸出迴路,往往也會使用光耦來隔離,電路元件選型都嚴格要求工業級別的,電路板佈線也會考慮到干擾問題,PCB板子也會加塗層之類保護。而單片機,往往從商用民用角度去選型和設計,可靠性沒有PLC的高,電子元件也未必像工業那樣嚴格選擇,整體的可靠性不如PLC。對於工業場所,產品的穩定可靠性,還有耐用性,是非常重要的,畢竟工業設備價值比較貴重,需要長期24小時不斷電運轉,很多會連續工作十多年。

PLC簡單易學易用

單片機太麻煩,首先要有一定的電子電路基礎,往往軟件和硬件人員還分開,但是你要編寫軟件,一般也要知道一些硬件的東西,這個對於一般的工控人員而言,是比較費勁的,畢竟電氣和電子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如果針對某款工業設備來開發一款單片機控制板,也不是三天兩頭就可以製作好的,涉及到選型和調試等問題,穩定下來還真需要一段時間。

單片機早期使用匯編語言,現在雖然進步了,基本上可以使用C語言編程了,但是C語言是面向過程的語言,一般人學習起來段期間也是不太好掌握的。即使你掌握了某款單片機編程,換了一種,學習起來依然是要花時間的,畢竟細節的東西挺多。


PLC和單片機,你們分清楚了嗎


而PLC是梯形圖編程,和線下的繼電器電路幾乎一模一樣,只要有電工基礎的人,摸索一個月基本上都可以勝任了,有一種PLC的應用基礎,換一個牌子,一般也可以很快上手。而且硬件產品市場上已經有現成的了,並不需要自己去操心底層的電子硬件電路。

PLC符合電工的使用習慣

電工的思維習慣就是找線,改線和接線,PLC就是迎合這個來設計的,在電腦上,也基本上是面對常開和常閉觸點的組合問題,一些自保和互鎖電路而已,編程起來和接線是大同小異。而且PLC和外圍的接線,人家已經設計成一排排的端子,直接接上去就可以了,並不用考慮太多細節。

而單片機完全是字母花的編程,並不直觀,雖然可以通過一些循環跳轉結構來處理,但是和接線是兩碼事情了,想讓一個電工去掌握這些複雜的邏輯思維,又要兼顧外圍的線路和控制問題,是比較操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