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二袁擔任主角,唱一唱對臺戲,唱出軍閥混戰片

漢初平元年正月(公元190年),以袁紹為盟主的十三路諸侯組成同盟軍,擁兵數十萬,合計向西討伐董卓。

只是,說的比唱的好聽;關東聯軍中,中飽私囊者居多,實幹興邦者為少。董卓手下,嫡系部隊是西涼軍,西涼軍個個驍勇善戰,均為老兵油子,對峙相對弱小的關東聯軍,足以以一當十。鑑於此,袁紹等人不敢輕舉妄動,說的不好聽點,就是畏縮不前。所以,作為盟主的袁紹帶頭整日躺在珍貴的糧食叢中,借酒壯膽,於觥籌交錯間笑談討伐事。

東漢末年,二袁擔任主角,唱一唱對臺戲,唱出軍閥混戰片

曹操看不下去了,挺著他那短小卻不精悍的身軀,噼裡啪啦地說了一番義正言辭、慷慨激昂的話。不過,換來的只是袁紹等人不置可否、暗帶嘲諷地舉杯示意。於是,恨鐵不成鋼的曹操憤青般地帶領他手下那一丟丟新兵以及張邈拿出的一部分兵力孤身前去討伐董卓。這一次,曹操成功地做了一回飛蛾撲火,還差點把小命給丟了;等待他的,也只是袁紹等人預料之中輕蔑的眼神。

漸漸地,當老大簡直不要太爽的袁紹開始生出另類的心思,以進一步加大權勢為主要目的的他打算另立幽州牧劉虞為皇帝,好藉此與董卓控制的中央朝廷相抗衡。是時候輪到袁術出場了,自天下動亂以來,他早就生出了代漢的心思。那邊董卓還沒死呢,袁術卻提前想到了勝利後劉虞不好控制的情景;況且他對這個不怎麼正宗的哥哥很不感冒,袁紹心裡那點小九九他也是看的一清二楚,害怕遂了袁紹心願後,會被他徹底壓制。所以,袁術對袁紹這個打算是強烈反對的。當然,曹操也是持反對意見的,不過顯然他的看法更具有政治眼光。幸好,幽州那邊的劉虞很是爭氣,死活不同意袁紹的請求。因此,袁紹的美夢真真成了白日夢。

東漢末年,二袁擔任主角,唱一唱對臺戲,唱出軍閥混戰片

這就輪到袁紹鬱悶了,不甘心的他開始傲嬌起來,言行舉止愈加囂張。一方面,他讓曹操去殺掉對自己行為不滿的張邈,可曹操不同意;另一方面,他在曹操面前表現得得意洋洋,甚至還流露出稱霸的心思,曹操由是“笑而惡焉”;再一方面,袁紹正式挑起內部鬥爭,聯合公孫瓚搶奪韓馥掌管的冀州,得手後又違背先前與公孫瓚的約定,致使二者從此有了怨隙。

自此,關東聯軍內部有了不可調和的矛盾,眾人開始離心離德,紛紛著手站隊,逐步公然張開血盆大口。

孫堅這邊,如同暫時被人遺忘掉的炮灰,單槍匹馬,孤軍深入,一路高歌猛進,屢戰屢勝,打得西涼軍一路抱頭鼠竄,其威勢讓董卓張皇失措,惶恐不已。在行政上,孫堅是袁術的屬下,原本吧,袁術令孫堅去攻打董卓,只是做做樣子而已,任他孫堅自生自滅。可誰曾想,孫堅竟如此生猛,於是,袁術就有了歪心思。

東漢末年,二袁擔任主角,唱一唱對臺戲,唱出軍閥混戰片

先是,孫堅在攻打雒陽時,袁術害怕他勢力擴張過大,會超出自己的控制範圍,就斷了孫堅的軍糧。後來,在孫堅大義凜然的說辭下,袁術自覺有愧,就繼續為他輸送軍糧。再後來,孫堅成功攻破雒陽,正想一勞永逸攻向長安,誅滅董卓時,袁紹也不幹了。

看到孫堅勢力愈加擴大,間接助長弟弟袁術的氣焰,很是嫉妒的袁紹便派周昂偷襲並攻佔孫堅的大本營陽城。孫堅得知此事後,喟然嘆息,“同舉義兵,將救社稷,逆賊垂破而各若此,吾當誰與戮力乎!”儘管傷心不已,但孫堅也無可奈何,還是自己的根據地要緊。於是,孫堅回師,轉去攻打周昂;袁術這邊則火上澆油,派公孫瓚的弟弟公孫越前去幫助孫堅攻打周昂。或許是老天爺有意為之,公孫越不幸被流箭射死,窩火良久的公孫瓚終於按捺不住心中的悸動,把公孫越的死全歸罪於袁紹。迫不及待的公孫瓚隨機上書朝廷,歷數袁紹罪惡,並與之正式開戰。

東漢末年,二袁擔任主角,唱一唱對臺戲,唱出軍閥混戰片

由是,漢末軍閥混戰,正式開始了。

董卓曾說過:“但殺二袁、劉表、孫堅,天下自服從孤爾。”劉表雖人多勢眾,但不足為慮;孫堅雖驍勇善戰,但缺乏政治野心,終究是袁術手下的一顆棋子。所以,東漢末年初期的政治格局,主要掌握在二袁手上。

也就是說,東漢末年,二袁擔任主角,唱一唱對臺戲,唱出軍閥混戰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