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佛系風來襲 養娃原來也可以這樣佛系

相信大家都看過最近很火的一篇文章《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了》,

“佛系星座”、“佛繫戀愛”、“佛系養娃”等詞頓時流行起來,風靡網絡。

佛系的意思是:“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

90後佛系風來襲 養娃原來也可以這樣佛系

比如:

佛繫好友:在朋友圈隨緣點贊,都是愛的鼓勵;

佛系食客:中午了到底吃什麼,昨天的再來一份吧;

佛系買家:我買的不是東西,是和平;

佛系學生:考過了就是緣,考不過就是命。

佛系追星:不混圈、不掐架,專輯出了就砸錢

佛繫戀愛:“我們談戀愛吧” “都行,看你”

……

90後佛系風來襲 養娃原來也可以這樣佛系

而在家長圈,擁有冷靜、淡定、平和的心態,面對任何狀況,都泰然處之的90後“佛系家長”可謂是清流了。

90後的“佛繫帶娃”概念,不跟別的孩子比成績,不瘋狂給孩子報班,對孩子的疼愛就是手放開……

佛系家長在眾多“虎爸狼媽”的包圍下毅然決然選擇了那條無人所走的小路,養娃時的他們是這樣的:

不在朋友圈拼“曬娃”

微信票圈兒裡總有一些寶爸寶媽曬出孩子各式各樣的漂亮成績,或是考了一百分的班級表揚信,或是參加各類競賽的獎牌,佛系家長內心毫無起伏地點上一個贊,繼續看下一條了。

90後佛系風來襲 養娃原來也可以這樣佛系

佛系家長認為孩子從來不是成人世界裡權力關係的犧牲品啊。他們對孩子的學業從來不做不切實際的要求,我不拿你和郎朗比鋼琴,你也別拿我和馬雲比存款就行。

做飯很隨意

看到網上有媽媽好幾百天不重複,每天換著花樣給孩子做營養搭配還高顏值的早餐,佛系家長也會由衷地感嘆好厲害啊,並在心裡羨慕嫉妒恨三秒鐘。

其實,佛系家長也喜歡給寶寶做各種好吃的,據我所知最拿手的就是“冰箱裡有什麼”炒飯,每次都不一樣,家裡的娃吃的也蠻開心。

假期就是假期

大多數家長認為,孩子在假期就應該寫寫寫,做做做,學學學。而佛系家長認為假期就是假期,作業時間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剩下的時間都應該玩玩玩。

腦補一段他們的內心OS:Excuse me?

難道只有學習=寫作業?玩兒不也是一種學習嗎?

90後佛系風來襲 養娃原來也可以這樣佛系

關於興趣班,絕對是“精英爸媽”們焦慮的重災區,很早就開始讓孩子學這個學那個,還得在幾歲前去過幾十個國家。

佛系家長們始終相信,生命中接觸的所有事物,都會累積成我們想象不到的樣子,有特長是緣,沒特長是命。

其實,對於年輕的佛繫帶娃家長來說,沒有什麼事是一句“讓孩子做自己”解決不了的,如果有,就再加一句:”那,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開心啦。

還有一種愛叫做對孩子放手

對佛系家長來說,對孩子最好的疼愛是手放開。不小心摔倒了孩子會自己慢慢爬起來;不用考慮室外空氣不好細菌多,孩子想出去玩就讓他出去;不用憂心孩子會被夥伴欺負,與人相處總會有不愉快。

……

中年人自然是無法理解,為什麼年紀輕輕的就一副看破紅塵的樣子,搞什麼超脫虛無?

90後佛系風來襲 養娃原來也可以這樣佛系

有文章分析得很好,城市出生的 90 後,基本不用為車、房發愁。即使是在農村出生的 90 後,大多數也未捱過飢餓之苦。因此,他們的成功標準很自然地跳離了傳統目標,在他們看來,那一切太過“世俗”。

雖然絕大多數 90 後並不瞭解他們作為前象徵文化代表的歷史使命,但是這種幾乎是與生俱來的自信促使他們相信:他們唯一要做的,就是自己喜歡做的!90 後活在自我認可的價值觀體系中,他們並不在乎社會和長輩如何看待他們。

90後佛系風來襲 養娃原來也可以這樣佛系

最後再回到開始聊的“佛系”這個詞,所謂佛系,其實只是人們的情緒的一種宣洩,對自己的一種調侃,它指的其實是不執拗,不焦慮,平和,淡然地面對生活大小事

不過,對於如今的家長來說,”佛系“並不是對孩子過度縱容、全然不管。對於他們來說,重點在於不是不想管,而是不想對孩子管的太多了!

把你的想法和看法寫在評論區,一起交流一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