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家長都不瞭解的小兒常識

90%的家長都不瞭解的小兒常識:孩子有了這三個症狀,那是脾胃出了問題。

第一,出現嘔吐或者腹瀉的現象。如果寶寶把吃進去的母乳或者食物都吐出來了,提示胃著涼了;如果寶寶吃進去的母乳或者食物不消化或者是消化不好,這提示是脾虛了。如果寶寶拉出來的大便又酸又臭,聞起來讓人特別難以忍受,那孩子肯定是吃飽了撐著了。還有的寶寶拉出來的大便是青色的,那怎麼回事啊?是胃和大腸功能虛弱且著涼了。

90%的家長都不瞭解的小兒常識


第二,出現了驚風現象。驚風有點複雜,暫時理解為驚厥或者抽風吧!脾負責運行和轉化水和痰溼,這個水和痰溼可以理解為脾這個媽媽生下的倆不同孩子,水呢是我們想要的,痰溼呢,當然不希望都在體內。如果過多的痰溼在體內存在時間久了,它的溫度會上升的,由溫到熱,由熱到火!痰火時間久了就會導致驚風。

90%的家長都不瞭解的小兒常識


第三,出現一些奇怪的症狀,如喜歡吃泥土,得鵝口瘡,甚至有的孩子還會出現夜啼的症狀。有句話說的好,胃不和則臥不安,脾胃不和,孩子夜間睡眠就易出問題!

90%的家長都不瞭解的小兒常識

現在的家庭多是有一個孩子,一旦孩子生命,全家雞飛狗跳。看似是孩子生了小病,但是常常因此而鬧得家庭不和睦。所以治家,先要把孩子看好,防止孩子生病。畢竟孩子生病這件事,作為誰來講,都不希望發生。生病是需要條件的。


老規矩,看看古人怎麼講,看不懂不要緊,後面有解釋。小兒脾胃本自嬌嫩,易於損傷。乳食傷胃,則為嘔吐。乳食 傷脾,則為洩瀉。吐瀉既久,則成慢驚。乳食停積,則生溼痰。痰則生火,痰火交作,則為急驚。痰火結滯,或為喘嗽。鵝口瘡,胃有溼熱也。愛吃泥土,脾臟心生疳熱也。

註解:小兒的脾胃(這裡更注重功能)本來就是柔弱的,功能上容易出問題。母乳或者食物傷害了胃,就會嘔吐,傷害了脾,就會腹瀉。嘔吐或者腹瀉的時間長了,就容易形成慢驚。乳食停滯在肚子裡面積聚著則容易生溼痰,痰積聚在一起就容易生火,痰火混合發作容易形成急驚風。鵝口瘡的原因是胃裡溼熱了;孩子愛吃泥土,脾和心生了疳熱。

要是出了一上症狀怎麼辦呢?親,後面文章,我會慢慢給您講來……歡迎關注我!

有問題的讀者,評論區可以留言。我會盡量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