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科普文—模具氮化爐工作過程

模具科普文—模具氮化爐工作過程

模具氮化爐是工業中必不可少的一種設備,在操作的過程中,遵循一定的流程,同時也有相應的工藝規範要求,包含滲氮溫度、滲氮時間和氨分解率等等。為了使大家更好地瞭解和使用該類產品,本文就來介紹一些模具氮化爐工作過程相關內容。

模具科普文—模具氮化爐工作過程

模具氮化爐的操作流程:

1、工件清洗乾燥後,裝爐。工件碼放均勻及間隙足夠。

2、爐體閉合。

3、電源通電。儀表設定至工藝溫度。

4、抽真空。先開機械泵,再緩慢開蝶閥至至大。

5、真空度到十數帕斯卡。可以停一個泵。並將閥門調小調至合 適位置。 

6、合高壓。(電壓電位器在零位置)通冷卻水。電阻檔位為打 弧檔位。打弧檔位電阻值加較大,通過的電流小,升溫當阻值較小,通過的電流大。打弧檔位的電流一般為額定電流的四分之一左右。 

7、緩慢調節電位器至一定位置,至爐內起輝。爐內工件清理打 弧工作。不可使爐內打弧劇烈。  

8、初始階段,電壓約為300伏左右。

9、根據爐內情況,調節電位器。不可使爐內打弧劇烈。

10、隨著時間的延長,爐內弧光點減少。然後再逐步增加一點電 壓,弧光點增多。反覆此過程。

11、根據爐內狀態,邊調電壓,邊打弧。溫度也逐步提高。

12、當電壓逐步提高至600伏左右,可以少量通氣。通氣後,電 壓有一定下降,電流有一定增加。而爐內出現打弧過程。 

13、在反覆調節電壓,逐步調節通氣量。此清理打弧階段時間, 一般在數個小時。打弧比較劇烈時,檔位為打弧檔。當弧光較小後,電流增大後,應換電阻檔位為升溫檔位。

模具科普文—模具氮化爐工作過程

模具氮化爐的工藝規範要求:

一、滲氮溫度

1、常用500-530℃,能保證氮化物有較大的彌散度,硬度至高。

2、隨滲氮溫度升高,滲層深度增加,而硬度顯著降低,大於550℃滲氮,多數鋼種的至高硬度低於1000HV。

3、用兩段滲氮法,第二段的溫度常低於560℃。


二、滲氮時間

1、滲氮層隨時間的延長而增厚,初期增長率大,以後漸趨緩慢,一般滲速在0.01mm/h左右 。

2、隨保溫時間延長,氮化物聚集長大,硬度下降。溫度越高,時間越長,長大越厲害。


三、氨分解率 

1、分解率為20 一40 %時活性氮原子多,零件表面可大量吸收氮。 

2、分解率超過60 %則氣氛中的氫含量高達52%以上,將產生脫氮作用,此時不僅活性氮原子數量減小,而且大量氫分子和氮分子停滯於零件表面附近,使氮原子不易為表面所吸收,從而使零件表面含氮量降低,滲氮層深度也減薄。氮化前應對加熱爐、氮化罐和整個氮化系統的管道接頭處進行氣密性檢查,保證氨氣不漏和在管路中的暢通無阻。

模具科普文—模具氮化爐工作過程

模具科普文—模具氮化爐工作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