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宋朝的文房四寶為啥大都在安徽?

社評:宋朝的文房四寶為啥大都在安徽?

  • 《清平樂》真實再現了宋人書案上的筆墨紙硯、燻爐、鎮紙、山筆架等文房用具

最近的熱播劇《清平樂》主人公宋仁宗趙禎戲份較多,尤其是書房的用品,讓人眼前一亮,畢竟宋代書房貢品極品,無一不精美。

社評:宋朝的文房四寶為啥大都在安徽?

  • 歷代文人墨客喜愛的文房四寶

“水復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獨相依”。文房四寶在文人墨客眼中不僅是工具,更是陪伴,這樣的陪伴歷經歲月,日久彌新。

文房四寶中安徽人民創造的不是其中三寶,文房四寶都與安徽有關,分別為宣筆、徽墨、宣紙和宣硯。

社評:宋朝的文房四寶為啥大都在安徽?

  • 安徽產的極品文房用品

歷史上,“文房四寶”所指之物屢有變化。在南唐時,“文房四寶”特指安徽宣城諸葛筆、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紙,安徽徽州婺源龍尾硯。

社評:宋朝的文房四寶為啥大都在安徽?

  • 蔡襄《澄心堂紙帖》,該紙技藝已失傳
社評:宋朝的文房四寶為啥大都在安徽?

  • “古蟬”龍尾硯

自宋朝以來“文房四寶”則特指宣筆(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歙縣)、宣紙(安徽宣城涇縣)、歙硯(安徽徽州歙縣)、洮硯(甘肅卓尼縣)、端硯(廣東肇慶,古稱端州)。

社評:宋朝的文房四寶為啥大都在安徽?

  • 11寸歙硯


社評:宋朝的文房四寶為啥大都在安徽?

  • 甘肅老坑,青色崇佛洮硯


社評:宋朝的文房四寶為啥大都在安徽?

  • 廣東“秋山勝景”端硯

1、筆:落紙驚風起 ,搖空滴露濃

社評:宋朝的文房四寶為啥大都在安徽?

  • 特製三兔狼毫毛筆

拿宣筆為例,韓愈《毛穎傳》記載,公元前23年,秦將軍蒙恬南下時途經中山(安徽省涇縣一帶山區)發現這裡兔肥毫長,便以竹為管,在原始的竹筆基礎上製成改良毛筆,蒙恬造筆的傳說流傳下來,於是便有了“江商石上有老兔,吃劉飲泉生紫毫,宣城工人採為筆,千萬毛中揀一毫”的詩句。

2、墨:妙句之來墨妙同,信知吾道未全窮

社評:宋朝的文房四寶為啥大都在安徽?

  • 徽墨來之不易

如果你想目睹一塊徽墨的形成,至少要花上一週時間。制墨堪比淘金,一間20平米左右的漆黑的煉墨房,30多個燈油,燈油上面蓋上碗,不能扣死,否則燈火會滅。過了幾十上百個小時,倒扣的碗底終於形成薄薄一層煤灰,這便是徽墨的原料。30個碗裡刮出的煤灰,也不見得做出一塊徽墨的二分之一。

3、紙:宣紙走筆擱一半,靜等聖賢潑墨還

社評:宋朝的文房四寶為啥大都在安徽?

  • 宣紙壽千年,適合作畫書法

宣紙具有“韌而能潤、光而不滑、潔白稠密、紋理純淨、搓折無損、潤墨性強”等特點,並有獨特的滲透、潤滑性能。而形成一張宣紙,要經過浸泡、灰掩、蒸煮、漂白、製漿、水撈、加膠、貼洪等十八道工序,歷經一年才可成型。

4、硯:箋麻素絹排數廂 ,宣州石硯墨色光

社評:宋朝的文房四寶為啥大都在安徽?

  • 安徽宣硯很珍貴,產量稀少

宣硯不僅做工考究,且原材料稀少。李白詩云,“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中山兔。箋麻素絹排數廂,宣州石硯墨色光……”這是最早關於宣硯的記載。

享有“歙硯國手”之譽的王祖偉介紹,古人對硯的保養十分講究,“寧願三日不洗臉,不可一日不洗硯”。

宋新社追評:

文人墨客對文房四寶的重視程度超乎想象。尤其是性價比最高的安徽特產貢品,非常受歡迎。

社評:宋朝的文房四寶為啥大都在安徽?

  • 安徽產的筆墨紙硯,質量真好

安徽(宋·江南路)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南唐統治期間,文教興盛,戰亂較少,北方安史之亂後大量工匠南遷,再加上人口稠密,經濟繁榮,為筆墨紙硯的生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社評:宋朝的文房四寶為啥大都在安徽?

如果你是書法家,那麼你的書案上,文房四寶可齊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