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Uer,一起擰緊“安全閥”!

@SEUer,一起擰緊“安全閥”!

4月15日

是第五個國家安全教育日

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

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

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保障

是今年的宣傳活動主題

@SEUer,一起擰緊“安全閥”!

在東大

就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為了維護國家公共衛生安全

義無反顧、衝鋒在前

@SEUer,一起擰緊“安全閥”!

當疫情暴發

是他們放棄與家人的團聚

冒著被感染的風險

日夜奮戰在抗擊疫情的前線

@SEUer,一起擰緊“安全閥”!

他們有著共同的名字

“最美逆行者”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

讓我們牢牢記住

疫情暴發以來

我東為了守護公共衛生安全

抗疫馳援的九批醫護人員的名字

@SEUer,一起擰緊“安全閥”!

根據國家統一部署

4月15日前,所有援鄂醫療隊撤離

但留下一支20人的專家團隊

繼續指導武漢重症救治


其中,國家專家組留8名專家

這8位中有2位

@SEUer,一起擰緊“安全閥”!

他們是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

國家衛生健康委專家組成員、

邱海波教授

與國家衛生健康委專家組成員、


在接下來的日子

邱海波和潘純

將繼續堅守武漢

攻堅最後的“重症堡壘”


@SEUer,一起擰緊“安全閥”!

@SEUer,一起擰緊“安全閥”!

截至4月15日

邱海波已經在湖北戰鬥了88天

潘純已經在湖北戰鬥了81天


邱海波教授

是留下來20名專家團中堅守時間最長的


邱海波:匡時濟世,越是危急越擔當

@SEUer,一起擰緊“安全閥”!

邱海波是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教授,著名重症醫學專家

。今年1月19日,邱海波聞令而動,奔赴武漢新冠肺炎抗疫一線。危難當頭,生死攸關,邱海波以中央赴湖北指導組專家組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專家組專家身份,投身抗疫最前線。

@SEUer,一起擰緊“安全閥”!

邱海波白天深入重症病區,瞭解患者病情變化及治療效果,探索治療路徑。到了晚上,就在駐地揣摩研究治療方案,總結治療流程和規範。

在他推動下,俯臥位通氣治療已被寫入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中。

截至目前,他先後參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從第2版到第7版的制定工作,傾注了大量心血,為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明確了規範。

@SEUer,一起擰緊“安全閥”!

面對疫情初期的嚴峻形勢,他與專家們科學提議多學科醫療組下沉、增設重症收治醫院、全國重症馳援、創建方艙醫院……

為穩定抗疫形勢、扭轉被動局面作出突出貢獻。


潘純:氣管插上,我上!

@SEUer,一起擰緊“安全閥”!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潘純主任醫師作為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1月26日,“單騎”赴武漢,馳援武漢金銀潭醫院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

@SEUer,一起擰緊“安全閥”!

“病人危在旦夕,時間緊迫。氣管插管,我上!”一次次在危急時刻,他總是挺身而出,衝鋒在前,全力搶救每一位重症患者。

雖然ECMO是大家口中的“救命神器”,作為重症醫生潘純對它的態度要矛盾得多,他希望治療關口前移,把患者的病情逆轉在ECMO使用的節點之前。潘純面對的是一個個都是重症患者,

經常與感染源零距離接觸,但潘純從來沒有絲毫恐慌。

@SEUer,一起擰緊“安全閥”!

在他看來,重症醫生是患者生命的最後一道關口,就是要到最危險的地方去。只有戰疫前線保住了,後方才安全。

隨著武漢金銀潭醫院“清零”,潘純又有了新的使命,堅守武漢,繼續奮戰。


馳援武漢期間

邱海波教授奔波於ICU病房

全力守護公共衛生安全

同時,他也從未停止思考

對學生

他有這些話想說

常常去治癒,總是去幫助,永遠去安慰


我的學生們:

同學們好,見字如面。抵漢近三月,我一切都好,不必掛念。你們所看到的兩張照片的強烈對比,主要由於曝光差異所致。我本就有白髮,並非突然白頭。

我近日在想,這場席捲全球的傳染病疫情,對醫生們意味著什麼。

在這樣大的疫情面前,醫生的角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艱難。這或許是我們這一代人能看到的最大的疫情,是我們在教科書上沒有見過的,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越是未知,越是恐懼。可如果醫生都恐懼了,病人還有救麼?

我看到新聞裡說一些意大利的神父,進ICU安慰病人,為他們做臨終禱告,感染上新冠病毒離世。神父的責任是陪伴著他們的信徒,給他們帶來心靈的安寧。醫生是做什麼的呢?是病人需要你的時候,你儘可能幫助他,解除他的痛苦,給他安慰。即使我們對新冠病毒知之甚少,即使我們知道前方有危險,我們還是要跑到前面去。

我在一個採訪裡說,臨床醫生就是要守在床邊。這話是我有感而發,說的時候心裡在滴血。有超過三千名我們的同道感染了新冠病毒,還有59名離世。這讓醫務人員的工作更加艱難,即使防護物資不再缺乏,我們仍然需要克服內心的恐懼。

我也曾在採訪裡說,重症病人在哪裡,我們就在哪裡。這並不是一句高昂的口號,而是作為一個醫生,面對一個感染未知病毒的病人,我不知道怎麼救的時候,也許最好的辦法就是陪伴病人走完最後的路程。我們要給病人信心,我們要與病人在一起,人性,或許說是人性的光輝正在其中體現。

抵達武漢的前一個月,我有太多的遺憾。未知的病毒曾讓我們無從招架,過往的經驗一度失效。後來你們都知道了,我們遇到了“沉默型低氧血癥”,病人的臨床表現可能一度迷惑醫生的判斷。

最初我覺得很無力、很無助,有很多病人我幫不了他們。我知道ICU病房外還有許多病人,但我們沒有床位收進來;有了床位設備不夠;設備夠了專業的醫務人員不夠。我只能說我自己去看病人的時候,我能夠努力的,我都堅決去做了。

ICU醫生應該守在病人床前,蹲著,守著,看到病人病情往下走的時候,我們按照我們能有的辦法擋住他往下走。

我希望我可以做得更多,但我不能陪著每個病人走。前幾天我去看中心醫院副院長王萍,她看到我是很高興的,我試圖給她更多的鼓勵,她會好起來。當病人躺在病床上時,他們所希望的是,醫生盡最大的努力去治療他。

我們要給病人信心,也要給我們的同道信心。我們要帶頭去做一些事情,要與護士一起幹活,氧氣瓶也可以一起推。重症病人是需要靠團隊一起來救治,所有人都要相信我們可以做到,我們應該去做。我曾收到一條援鄂醫生的短信,我非常感動他在其中說,是我們到病人床邊去,幫他們克服了恐懼心理,大家更勇於多到病人床邊去,為病人提供更多的關心和治療。

一百多年前,特魯多醫生的墓碑上刻著:“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我很喜歡這句話,不過今天我想做一些修改:常常去治癒,總是去幫助,然後永遠去安慰。

你們都是即將成為ICU醫生的年輕人,你們未來將會歷經各種各樣的選擇和困境。事實上,你們只做出了一次選擇,那就是你們決定成為醫生。當我們面對危機的時候,我們沒有選擇,必須上前。

你們此刻都留守在家,無法返校。事實上,我更希望你們其中的臨床碩士和臨床博士,能夠回到自己的醫院中。你們都知道20世紀50年代初期北歐脊髓灰質炎大流行,人工呼吸機首次被用於救治。同時幾十個病人都插著管,需要捏皮球(簡易球囊)提供氧氣,醫生不夠怎麼辦呢?就把醫學生都喊來,捏皮球。那些年輕的醫學生去面對了脊髓灰質炎的疫情,而今天,你們也應當面對新冠病毒的疫情

在這樣大的災難面前,我們的醫學生應當承擔起社會責任。你們有責任去醫院,即使不是去最前線,也應該回到你們的醫院去,那裡缺少醫生護士。我們醫學院要培養的是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如果沒有責任感,如果看到這樣的事情不往前衝,或許他未來就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的醫生。你們總是聽到素質教育,

責任就是最重要的素質。

我希望,未來你們每一個人都成為優秀的ICU醫生,不僅有足夠的醫學知識,有非常好的操作技能,還要有充盈的同情心。後者,往往比前者更為關鍵。


通過以上介紹

你對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認識

是否加深了一些呢


最後,再讓我們通過一張圖

來進一步讀懂總體國家安全觀吧

@SEUer,一起擰緊“安全閥”!


@SEUer,一起擰緊“安全閥”!

一圖讀懂總體國家安全觀

@SEUer,一起擰緊“安全閥”!


@SEUer,一起擰緊“安全閥”!

維護國家安全

是全社會的共同義務

在東大

正有許多人為此不斷努力著

向他們學習!

讓我們共同成為

國家安全的守護者!


部分內容來源於國安宣工作室、南方週末、

@SEUer,一起擰緊“安全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