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300+本讀書計劃之《明朝那些事兒》

一年300+本讀書計劃之《明朝那些事兒》

昨天閱讀《明朝那些事兒》和《拆掉思維的牆》,這兩本書都是我第二次閱讀,再次閱讀和第一次讀時,最大的不同在於,這一次讀的更快更加細緻了,細緻有啥好處呢?好處在於我讀到了第一次沒有感受到的啟發。

《明朝那些事兒》的開端,描寫朱元璋是如何一步步被“逼”上梁山,走上反抗暴“元”的道路的,其中有句話令我記憶深刻,那年明月說:朱重八經過3年的討飯生活,他變成了自信可以戰勝一切的人。這個偉大的轉變,很多人窮其一生也無法完成,但朱重八短短3年完成了,關鍵在於——心。

我讀到這句話,沒有一掃而過,而是停了下來,細細咂摸這句話的分量。這句話給我的衝擊只是那一瞬間,但它帶給我的力量和震撼卻到現在還沒有消散,而從看到這句話到此刻已經過去了將近20個小時。

我為啥對這句話這麼看重,因為這句話說出了一個改變乃至蛻變的關鍵和本質,用一句話總結就是:心態和心智上無法變得成熟,一切都是白搭。

《拆掉思維的牆》一書主要寫的就是心智的話題,作者古典通過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話和一則則真實的案例告訴讀者,心智不成熟,或者錯誤的心智模式會讓一個人陷入死局,無法實現人生和事業的突破。

關於心智的突破,我印象比較深的是書中寫的兩個觀點:

一是關於買房的話題,古典說,年輕時應該多參與學習,多把時間和金錢花在能夠提高自己的方面,而非成為房奴,被房子捆住,或者安於現狀,一味地待在舒適區裡慢慢地老去。關於買不買房的話題,我內心對此是存有爭議的,但古典老師所說的“年輕時應該多嘗試,多走走多見識見識,儘可能地多學習以提升自己的能力”這一點,我深表認同,其實不光是年輕時,到任何時候都應該如此,只不過是成了家有了責任之後不那麼方便了而已。

二是關於責任承擔的話題。在書中,古典老師用了整整一個章節寫明白了一件事,起碼對我來說是已經明白無誤了,那就是在一個團隊中,當問題出現的時候,到底是以什麼樣的姿態去處理事情,答:以自我成長的姿態,即凡事以“這件事對我的成長來說,成長點在哪?”來問自己,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我”時刻會關注事情的進度和結果,“我”會為這件事情承擔責任,而非一出現問題,就去外部尋找原因,畢竟向外推卸責任是容易的,而主動承擔責任是不易的。

總結:綜合《拆掉思維的牆》和《明朝那些事兒》這兩本書,我深刻地認識到“心”的重要性,這個“心”即是心態也包括心智,心態和心智不成熟,行為上就不會做出改變,行為不改變一切好的結果不會自動來到我的身邊,所以,一切的一切都是從“心”上來,歸到“心”上去,“心”不變,一切為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