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把森林草原“火魔”消滅在成災之前——各地野外火源專項治理行動觀察

當前正值春季防火期,加強野外火源治理是把森林草原火險遏制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的關鍵之舉。為此,根據國家森防指年度重點工作安排,國家森防辦下發通知,決定從3月15日起,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為期三個月的野外火源專項治理行動。如今,這一專項行動已開展一月有餘,各地執行情況如何?如何才能取得更好實效?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各地多舉措治理

“近十年已查明火因的森林草原火災中,人為原因引發的佔97%以上。”國家森防辦常務副主任、應急管理部火災防治管理司司長彭小國說,為從源頭上防範化解森林草原火災重大風險,此次專項治理行動重點治理農事用火失管失控、祭祀用火監管缺位、違規生產用火管控的“寬鬆軟”等突出問題。

目前,全國各地正採取多種措施,積極開展野外火源專項治理行動。

——開展專項治理行動,首要工作是制定方案、落實責任。記者瞭解到,多個省份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明確提出工作要求;甘肅省下發“禁火令”,決定自4月1日至5月31日,在全省各林區、牧區和農區的公益林、生態治理項目區及林源區實施禁火。

——開展專項治理行動,離不開全民參與。廣西著眼壯族節日,組織開展森林防火宣傳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進村莊、進家庭的“五進”活動;清明節假期,北京市森防辦協調應急管理局、園林綠化局成立8個檢查組,對森林防火宣傳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四不兩直”檢查。

——開展專項治理行動,必須要發揮部門協同合力。例如,4月1日,陝西省應急管理廳、林業局、大熊貓國家公園陝西省管理局聯合主辦了森林火災撲救演練,340人參與此次演練;廣東省組織有關部門開展森林火災處置全流程推演,全力提升協調聯動能力。

——開展專項治理行動,還要靠監督檢查來確保實效。對此,吉林省成立聯合督查組,督查檢查“包山頭、包地塊、包林班、包人頭”等防控措施落實情況;北京市房山區建立約談機制,對落實防火責任不到位的幹部進行約談,目前已對5名村支書因工作落實不力進行了約談。

確保取得更大成效

據應急管理部統計,今年3月共發生森林火災221起,跟去年同期相比,火災次數減少34.2%,與前5年同期均值相比,火災次數減少了48.6%。清明節假期,應急管理部共接報處置了森林草原火災13起,跟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83%。

“究其原因,除了受疫情影響人們外出活動大量減少,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人為火災的壓力,另一方面國家森防指和各地都採取了一系列防火措施,野外火源專項治理行動是其中一個重要舉措。”彭小國說,目前這項行動正在組織縱深推進之中,以確保取得更大成效。

對此,中國消防救援學院教授白夜建議,強化野外火源治理,築牢火災防控的人民戰線,要進一步增強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特別是森林草原火災多易發生在偏遠地區,各級有關部門要根據當地民俗等特徵,因地制宜採取多種宣傳教育方式,確保相關防火要求能在老百姓中得到有效落實。此外,近年來一些城市中或周邊發生森林大火,這需引起高度關注,有關部門要加強對這類區域火源管控、可燃物清理。

南京森林警察學院教授姚樹人建議,強化野外火源治理要依法治火,明確防火期、防火區,頒佈用火須知,注重“張弛有度”,疏堵結合。各地防火期不同,相關部門要精準研判,加強重點時段、重點區域防火工作。在非高火險時段,要採取多種方式,將合理用火置於有效監管之內。

上述專家還認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涉及部門多、滅火工作專業性強,所以強化部門協同尤為重要。各有關部門應以此次專項治理行動為契機,及時發現問題、總結經驗、補足短板,進一步理順工作機制、明確責任分工,提高森林草原防滅火能力。同時,進一步壯大國家森林消防隊伍力量,優化和增加森林消防隊伍力量布點,在重點區域形成拳頭力量,提高科學撲救能力,解決火多人少、指揮不專業等突出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