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如何落實《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盤點來了!

各地如何落實《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盤點來了!

3月1日起,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佈的《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正式施行,全國網信系統著力加強和創新互聯網內容建設,落實互聯網企業信息管理主體責任,提高網絡治理能力,營造清朗網絡空間。目前,各地網信部門都做了哪些有益嘗試?取得了哪些積極成效?一起來看。

《規定》對各級網信部門作了哪些要求?

◆各級網信部門會同有關主管部門,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會商通報、聯合執法、案件督辦、信息公開等工作機制,協同開展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工作。

◆各級網信部門對網絡信息內容服務平臺履行信息內容管理主體責任情況開展監督檢查,對存在問題的平臺開展專項督查。網絡信息內容服務平臺對網信部門和有關主管部門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應當予以配合。

◆各級網信部門建立網絡信息內容服務平臺違法違規行為臺賬管理制度,並依法依規進行相應處理。

◆各級網信部門建立政府、企業、社會、網民等主體共同參與的監督評價機制,定期對本行政區域內網絡信息內容服務平臺生態治理情況進行評估。

各地網信部門採取了哪些舉措?

守土有責 細化分工

河南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印發《關於貫徹落實〈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的通知》,明確做好宣傳教育、開展專項整治等10項重點工作和建立互聯網聯合闢謠工作機制、加強市級網信部門行政執法能力建設、引導行業組織廣泛開展“爭做河南好網民”活動等40項具體舉措,列出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確保網絡生態治理工作取得紮實成效。

各地如何落实《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盘点来了!

河北網信辦於3月26日召開室務會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擴大)會議,專題學習研討《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提出要認真抓好實施工作,充分體現河北特色。通過開展“燕趙淨網”等治理專項行動,把各涉網管理執法部門統籌起來,把各網絡主體動員起來,全面提升互聯網內容質量。把推動內容建設擺在與內容監管同等重要的位置,把有關主體既作為管理對象,也作為網絡正面宣傳依靠的對象,支持其發展,共同促進網絡生態的健康、繁榮。

湖南網信辦組織召開貫徹實施《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專題座談會,聽取紅網、華聲在線、芒果TV等十餘家網絡平臺負責人的意見建議,結合湖南省實際,共同探討做好網上正面宣傳工作,加強網絡謠言治理,抓好網絡規範管理,強化網絡行業自律等具體任務。

守土負責 迅速行動

在推進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過程中,既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也要充分認清互聯網的基本特性,尊重互聯網發展的規律,強化網絡內容建設,發揮好互聯網企業的主動性和能動性。

連日來,浙江網信辦加大網信執法力度,累計依法約談處置“51公積金管家”“鹹蒸”等網站平臺及自媒體賬號240餘個,協調浙江省通信管理局關閉關停違法違規網站10家,註銷56家問題網站ICP備案,通知屬地相關平臺及網站下架相關違法違規App共43款;打響“清朗俠在行動”戰役,以“清朗網絡空間 我們共同守護”為主題,開展為期一週的宣貫活動,聯動全省各級新聞網站、自媒體、公眾賬號共同做好宣傳推廣,營造依法治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的濃厚氛圍。

各地如何落实《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盘点来了!

重慶網信辦針對互聯網企業關注的健全完善網絡平臺制度、發佈內容審核把關以及頁面生態等問題,結合典型案例開展宣講解讀,指導互聯網企業積極做好自查自糾工作,推動《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有關要求在互聯網企業落地落實。

安徽網信辦督促屬地各市網信辦切實履行管理責任,加大違法違規網站和賬號處置力度,協調有關平臺依照其用戶服務協議關閉“勇守真道”“嚴光”“羔羊的婚宴”等7個違法違規公眾賬號,會同安徽省通信管理局,依法關閉“老虎網”“金秋網”“個人主頁”等23家違法違規網站,並要求各網站平臺嚴格落實主體責任,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網絡環境。

守土盡責 全力戰“疫”

《規定》施行之際,正值我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階段,做強網上正面宣傳,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依法打擊網絡造謠行為,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事關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也關係到每一位網民的合法權益。

內蒙古網信辦緊緊圍繞服務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大局,組織全區網絡傳播平臺合力做好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動員廣大網民“立下軍令狀”,共同為“逆行者”點贊、為“負重者”鼓勁、為“正能量”代言,增強網民戰勝疫情的信心決心,匯聚強大互聯網戰“疫”力量。

各地如何落实《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盘点来了!

黑龍江網信辦積極協調聯動,暢通舉報闢謠工作渠道,及時發動社會力量開展網絡舉報工作,在官方網站公佈謠言舉報電話、郵箱,通過“兩微一端”等平臺渠道呼籲廣大群眾不造謠不傳謠不信謠,引導網民以官方權威機構發佈信息為準,自覺抵制謠言和有害信息。

新疆網信辦密切關注涉疫情防控應對、醫療資源分配、疫情檢測時效、醫療手段等方面的負面信息,督促各網站平臺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對違規發佈傳播各類謠言信息、敏感信息及其他有害信息的網站和個人依法處理,確保網上相關輿情平穩可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