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70周年之共和国的故事·筑路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大力发展交通事业,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提升交通运输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共和国的交通“经脉”越来越通畅。

经过70年的发展,多节点、全覆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形成,“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一大批综合客运、货运枢纽站场(物流园区)投入运营,运输装备发展不断升级,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科技创新和应用实现重大突破,交通运输市场体系、管理体制和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交通运输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到总体缓解,再到基本适应的重大跃升,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交通运输发展道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已经建成交通大国,正坚定地向交通强国迈进。

建国70周年之共和国的故事·筑路记

承载“国之重托

建国70周年之共和国的故事·筑路记

全长653公里的大秦铁路,是我国“八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它横贯晋冀京津,素有“中国重载第一路”之称。

1985年1月1日,太行山上寒风刺骨,燕山深处冰天雪地,7万名铁路建设者挥戈上阵,拉开了建设大秦铁路的序幕。

1988年12月28日,跨越189条河流,穿越39座主峰,架起313座桥梁,打通45座隧道的大秦铁路一期工程,在国家规定开通日期内顺利开通。

1992年,大秦铁路全线开通。1995年,大秦铁路年运量5586万吨,实现了5500万吨的近期既定目标。2002年,大秦铁路的年运量达到1亿吨。2003年,我国煤电油运再次出现全面紧张状况。大秦铁路迎难而上进行扩能改造,并攻克了山区铁路通信可靠性、长大列车纵向冲动控制、长大下坡道的周期循环制动等技术难题,顺利组织开行了2万吨重载列车。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秦铁路继续站在世界重载铁路研发应用的前沿,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积极投身到我国重载技术创新和储备中,不断抢占重载技术的制高点。2014年4月2日,大秦铁路成功进行了3万吨重载试验,创下了我国重载牵引的新纪录,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仅有的几个掌握3万吨铁路重载技术的国家之一。同时,也为我国的重载铁路建设运营提供了借鉴方案。

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湖东电力机务段重载司机景生启:

在重载铁路史上留下青春印记

建国70周年之共和国的故事·筑路记

如今,大秦铁路已迈入“而立之年”,一路走来,我见证了大秦铁路机车牵引从6000吨、1万吨,到2万吨、3万吨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它从年运量5000万吨到4.5亿吨的运量奇迹,作为一名重载司机,我为大秦铁路的发展而骄傲,为我国重载运输取得的成绩而自豪。我愿意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与大秦铁路同成长、同奋斗,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穿越秦岭天堑

建国70周年之共和国的故事·筑路记

蜀道难,难了上千年。但如今,一条全长658公里,时速250公里的高速铁路——西成高铁穿越在秦岭大巴山间。从西安北站出发,自北向南穿越关中平原、秦岭山脉、汉中平原、巴山山脉进入四川盆地,仅需几个小时。

首次穿越秦岭的西成高铁,凭借着这一个个长大隧道,在群山峻岭中开辟出了一条新“蜀道”:从西安发出,经鄠邑区进入秦岭山区,沿涝峪而上穿越秦岭,经佛坪、洋县至汉中,经宁强过米仓山入川,由朝天经广元,青川至江油,与绵阳至乐山城际铁路相接,直达成都。

不只是西成高铁,兰渝铁路、渝贵铁路等中西部铁路的相继开通,已让蜀道难成为历史。中国铁路路网已从“四纵四横”向“八纵八横”发展和布局,渗透到了20多个省区市,把全中国紧密地串联在一起。

时任中铁一局西成客专项目部总工程师,现任中铁一局银西高铁项目部经理赵红刚:

技术创新是道路工程之魂

建国70周年之共和国的故事·筑路记

作为一名施工技术人员,一定要有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匠人”精神,要有一股倔脾气,不注重现场技术管理,不考虑施工细节控制,那他还不如一名现场领工。我这样要求技术人员,同样也这样要求自己。

悬崖上铺出脱贫路

建国70周年之共和国的故事·筑路记

武陵群山环绕的店子坪村,距龙坪乡28公里,平均海拔1200米。十几年前,村民外出只能走悬崖峭壁上的古盐道。陡峭的河谷口好像一道天堑,阻断了村民脱贫致富的脚步。

修通公路,架起大桥,是店子坪村历代村民的梦想。2005年,在交通部门勘测线路、支援物资的基础上,店子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光国带领村民们开始“向悬崖要路”。

在交通部门的支持下,店子坪村的2.5公里出山路打通。2014年,店子坪村至高坪镇全长11.7公里的断头路也打通,路面做了硬化。2016年,青里坝至店子坪村1.75公里的四级绕村公路,从打路基到铺沥青,仅用25天时间就全部建成,成为建始有史以来建设速度最快的一条公路。

村子的发展变化,让100多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的村民回来了,办起土特产商店、开起网店,原生态的“愚公”牌系列农特产、布鞋等手工艺品俏销山外,外地游客吃住在民宿、考察看民宿,让当地群众富了脑袋、鼓了钱袋,全村人均收入从2010年的2000元增加到2018年的8800元,并于2017年底脱贫出列。

湖北建始县委书记向红林:

“四好农村路”通财富连民心

建国70周年之共和国的故事·筑路记

修路,面临着人的问题、钱的问题、质量的问题、安全的问题等。我们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走出一条农村公路建设的创新之路。

在上级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县共同努力下,建始县公路建设取得了突破性成效,既打通了群众的出山路,更打通了全县的脱贫路、发展路。

建设“四好农村路”,便捷的是交通,通达的是财富,连接的是民心,巩固的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建国70周年之共和国的故事·筑路记

END -

编辑 | 中国公路学会交通投融资分会

请长按下方图片扫码关注

中国公路学会交通投融资分会

建国70周年之共和国的故事·筑路记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交通投融资小秘书”为好友,需要可共享最新会议专家ppt资料并即时收到最新的会讯信息哦!

建国70周年之共和国的故事·筑路记
建国70周年之共和国的故事·筑路记建国70周年之共和国的故事·筑路记

致力于我国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投融资模式

创新与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