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晉州魏徵故里——龐表村,千秋金鑑鑑千秋 ,是你家鄉嗎?

話說名村名鎮

龐表之名源於合村

“你是哪裡人?”“晉州,魏徵的老家。”不止一次,聽到有晉州人這樣介紹自己。作為晉州的一張名片,魏徵,足以讓當地百姓引以為豪。


河北晉州魏徵故里——龐表村,千秋金鑑鑑千秋 ,是你家鄉嗎?

作為魏徵故里的龐表村,位於晉州城區的西南。從市中心出發向南,跨過307國道,穿過一座名為“趙魏”的立交橋,再向前就到了龐表。從晉州城區到龐表,也就5華里路程。

在晉州,龐表是一個小村莊,全村僅有200多戶,750多人。“以前沒有龐表這個名字。1934年,表業和龐召兩個村合併之後,才叫做龐表村。”龐表村的村支書張根茂說。而這個表業村,就是魏徵出生的地方。

河北晉州魏徵故里——龐表村,千秋金鑑鑑千秋 ,是你家鄉嗎?


在《晉州志》等歷代古籍上,均記述魏徵故里是下曲陽的表業村。1927年編纂的《晉縣誌》記載:“魏徵,字玄成,下曲陽人……”;1934年修訂的《晉縣誌料》中記載:“唐鄭國公魏文貞(徵)為縣南表業村人……”

河北晉州魏徵故里——龐表村,千秋金鑑鑑千秋 ,是你家鄉嗎?


1985年,晉州市(當年稱為晉縣)在建設大禮堂時出土了一通明朝嘉靖年間的石碑。在這通名為《晉州名宦鄉賢祠碑記》的石碑上,也提到了名列晉州六大名人之首的魏徵,是本縣表業人。

晉州,在春秋時期為鼓國,又叫做鼓子國,戰國時改稱為下曲陽。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全國設置了三十六郡,郡下設縣,當時的下曲陽縣歸鉅鹿郡治轄。

河北晉州魏徵故里——龐表村,千秋金鑑鑑千秋 ,是你家鄉嗎?

“表業”又有什麼含義呢?有學者認為,表業者,表彰魏徵千秋偉業也。

據說,魏徵的祖父魏彥在外地做官告老還鄉後,被住宅旁的馬嘶牛叫雞鳴狗吠,吵得心神不寧。於是就在表業村北另建宅院,俗稱“別業”。宅內高堂大廈,綠樹成蔭,魚塘花草,優雅宜人。魏彥在此地教孫兒魏徵刻苦攻讀。魏彥死後,兒子魏長賢帶走了魏徵,住宅交由僕人看管。魏徵當了宰相後的一年春天,來故里掃墓祭祖,趙魏村的魏氏族人跟隨他到長安謀生,“別業”便送給孫、龐兩位家僕。此後這裡又搬來幾戶人家,可村名仍不劃一,有稱“別業”的,有稱呼“魏宅”的。

河北晉州魏徵故里——龐表村,千秋金鑑鑑千秋 ,是你家鄉嗎?

魏徵去世後,唐太宗為表彰魏徵的功業,要在魏徵的家鄉建祠堂,修過街牌坊,埋衣冠墓。可皇上又聽說魏徵故里沒正式村名,唐太宗靈機一動,乾脆就叫“表業”吧。於是表業村名就應運而生,一直沿用到1934年,兩村合併。

據龐表村中的老人介紹,在解放前,村中大街中央,還建有一座石牌坊,人稱“宰相樓”,是為了紀念魏徵而設立的。而且每逢初一十五,還有人到石牌坊前燒香磕頭。老人們說,魏徵官大,給他進香,能保佑一家大小平安。

“別業”之處曾為土崗

儘管這裡是魏徵的老家,但龐表村中並沒有姓魏的,村民以龐姓和孫姓居多。在龐表村的老人中間,有這樣一種說法,魏徵曾為太子李承乾的老師。魏徵死後,李承乾謀反傷了太宗李世民的心,結果魏徵也受到牽連。消息很快傳來,老家的魏姓人都嚇壞了,全部逃往他鄉避難。

河北晉州魏徵故里——龐表村,千秋金鑑鑑千秋 ,是你家鄉嗎?

至於龐表村為啥沒姓魏的,村裡還有一種傳說。當年魏家是村裡的名門大戶,家中的兩個僕人分別姓龐和孫。魏家發達之後,舉家遷居長安,只留下兩個僕人看護祖宅,也就是村內龐姓和孫姓的祖先。

村民中還有這樣一個故事,說在戰爭時期,一次村裡“過兵”,有一位當官的曾問村民,這個村叫什麼村?當他得知這裡村名叫“表業”時,他十分激動:“這就是表業村?我是魏徵的後代,我家的老人曾經告訴過我,魏徵的老家就在表業。”他還告訴村民,表業的名字是唐太宗李世民親自賜予的,魏徵拜相後,李世民給魏徵老家的村子起了這個名字,意思是“表彰魏徵功業”。

河北晉州魏徵故里——龐表村,千秋金鑑鑑千秋 ,是你家鄉嗎?

“‘魏宅’就在現在魏徵故居的位置。”

根據介紹,2008年開建的魏徵故居,就建在龐表村的村北。

“這片地方,以前是一片沙灘地。”站在魏徵故居的門口,歷史上,滹沱河古河道曾經流經龐召、表業一帶,後來因為洪水氾濫,河水兩次改道,表業村也曾於明朝弘治年間被洪水沖毀。在這片荒地裡有一座北面低,南面高的大沙土崗,土崗上雜草灌木叢生。村裡人都把這塊地叫做“魏家莊夥”,也就是魏家的房基地的意思。相傳,這裡就是當年魏徵家的宅基。

河北晉州魏徵故里——龐表村,千秋金鑑鑑千秋 ,是你家鄉嗎?

2008年,在時任晉州市紀委書記的孟慧賢的力推下,魏徵故居在這塊土崗上重建。在故居施工時,當推土機推開這塊土丘時,還發現了一口老井、一扇大碾、以及僅存一角的石臼。

河北晉州魏徵故里——龐表村,千秋金鑑鑑千秋 ,是你家鄉嗎?


這口井,據說是魏徵兒時飲用的水井。水井臺高約1.8米,寬約1.7米,用青磚砌成。根據專家考察,這些磚燒製於1300多年前,就是魏徵生活的時代。同時,這裡還挖出了魏徵後人用過的碾子。石碾很大,直徑要比鄉間常見的碾子多出40多釐米。“這是相碾,是魏徵的後人用的。”張玲介紹說。

這些珍貴的遺蹟,在發現時,也讓魏徵故里的鄉親們一陣欣喜。“這也能證明,這裡的確曾經有魏徵的後人生活過。”

河北晉州魏徵故里——龐表村,千秋金鑑鑑千秋 ,是你家鄉嗎?

“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明得失。朕嘗保此三鑑,以防己過。今魏徵逝,朕亡一鑑矣。”1369年前,唐太宗李世民在魏徵去世後,這樣評價他的這位愛臣。

河北晉州魏徵故里——龐表村,千秋金鑑鑑千秋 ,是你家鄉嗎?

魏徵,字玄成,鉅鹿下曲陽人。唐太宗時期的重要輔臣,官至侍中,封鄭國公,是我國封建社會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被後人稱之為“一代名相”、“千秋金鑑”。

下曲陽,就是現在的晉州。魏徵的老家,就在晉州的龐表村。這期的名村名鎮,我們就走進龐表,看一看魏徵的故里。

河北晉州魏徵故里——龐表村,千秋金鑑鑑千秋 ,是你家鄉嗎?


“魏徵故居”成為景區

“新建的魏徵故居,由四合院、後花園、魏徵銅像、魏宅老井、玄成湖、飛來石、君臣一體樹、廉政文化箴言碑苑等景點組成。”。

河北晉州魏徵故里——龐表村,千秋金鑑鑑千秋 ,是你家鄉嗎?


景區內,一座唐時風格的四合院毅然佇立。“一代名相立天地,千秋金鑑照古今”,四合院的門前,一副燙金楹聯很是醒目。這座四合院是魏徵故居景點的核心,實際上這是一座介紹魏徵的博物館,來到這裡的這裡遊客可以從《舊唐書》、《新唐書》中瞭解關於魏徵故里為“下曲陽”的明確記載。

河北晉州魏徵故里——龐表村,千秋金鑑鑑千秋 ,是你家鄉嗎?


在景區東南部,那些兩棵樹幹並長、根部連繞的古樹,讓遊客稱奇,人們按照自己的想象力冠之以“君臣樹”的美名。在四合院的正對面,是以魏徵的字命名的“玄成湖”。湖水漣漪,在藍天映照下格外清亮。在湖與四合院之間,是魏徵的紫銅雕像。魏徵銅像,表情凝重,表現出他的剛直性格和“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

四合院的北面,就是魏宅的後花園。在後花園的一側,是一座長滿灌木的土丘。這座土丘,在魏徵故居還是沙灘地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村民們都說,這裡是魏徵的衣冠冢。

河北晉州魏徵故里——龐表村,千秋金鑑鑑千秋 ,是你家鄉嗎?

後花園內,長有數棵健壯的梨樹。相傳,有一次魏徵的母親寧氏夫人受了風寒,病倒在床上,不停咳嗽、喘息、吐痰,煎好的中藥味道苦不說,還十分難聞,母親實在是喝不下去。魏徵看在眼裡,急在心上,焦急地在園子裡走來走去。突然,幾顆梨樹上掛著的鴨梨讓魏徵眼前一亮:梨有清心潤肺、止咳消痰、清喉降火、除煩解渴、潤燥消風等多種功效,能不能把它熬成糖膏來給母親治病呢?於是,魏徵把中藥煎成汁,加上擠出的梨汁和冰糖熬成了梨糖膏,母親服用了幾次,不久就痊癒了。在缺醫少藥的農村,魏徵用土法治病的消息不脛而走,很快就被當地百姓所熟知。

河北晉州魏徵故里——龐表村,千秋金鑑鑑千秋 ,是你家鄉嗎?

《隋唐演義》中,也有魏徵為秦瓊、裴仁基等人醫治疑難病症的故事。因此,有人研究說,假如魏徵後來沒有從政,成為一代名相的話,說不準就成為了一代良醫。

綠樹掩映下的佔地近70畝的魏徵故居,如今已是國家級的廉政教育示範基地,更成為晉州一處知名景點。

魏徵文化深入民心

作為我國封建社會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魏徵以其勇於進諫、剛正不阿的品格而永留史冊。無論是晉州還是龐表村,百姓們都對魏徵非常敬仰,以當地出了這樣一位名人而驕傲。

河北晉州魏徵故里——龐表村,千秋金鑑鑑千秋 ,是你家鄉嗎?

歷史上的魏徵,不僅是一位直言敢諫的諍臣,還是一位學者。他在貞觀初年編纂有《群書治要》五十卷、《大唐禮儀》一百卷和《文思博要》一千二百卷,還擔任《隋書》、《梁書》、《陳書》和《北齊書》的主編。此外,還寫下了大量諫言、奏章和史論,計有數十萬言,涉及當時政治、經濟等方方面面。《全唐詩》還錄存其詩一卷。

魏徵的道德文章,跟他在表業村的經歷不無關係,在魏徵64年的生命歷程中,青春時光是在晉州表業村度過的。據介紹,公元587年,8歲的魏徵第一次來到表業,10歲開始臨摹王羲之字帖,33歲為躲避戰亂到漢京官出家當了5年道士。一直到38歲,才投奔父親生前好友元寶藏,參加隋末農民起義,正式步入仕途。公元633年,54歲的魏徵成為宰相。十年後,魏徵去世。

河北晉州魏徵故里——龐表村,千秋金鑑鑑千秋 ,是你家鄉嗎?


根據各種史料記載,在魏徵去世後,晉州境內曾都出現過許多與魏徵有關的文化遺存,如漢京官遺址、魏公祠等。幾年前,晉州清理石津灌渠,還從中挖出許多石碑,許多碑文上還都屢次提及魏徵。在一通古碑碑文中還提到,正因為受這位鄉賢正氣的感染,明朝一代,晉州就出了20餘位監察御史。

1994年,晉州還在市內建了一座佔地百畝的魏徵公園,來紀念這位晉州的老鄉。


河北晉州魏徵故里——龐表村,千秋金鑑鑑千秋 ,是你家鄉嗎?

而在此之前,當地村民的勞動成果,也常帶魏徵的風韻。1959年,趙魏村建起百畝棉田,試種新棉品種成功,籽棉朵大絨長、產量高,畝產皮棉150多斤,棉農給這種高產棉起名為“魏徵棉”。龐表梨農近年來採用新技術對梨樹科學施肥精心管理,結出的果實碩大、白淨,糖分高,人們就給這種優質鴨梨命名為“魏徵梨”。

為了紀念魏徵,龐表村唯一的主幹道,被命名為”魏徵大道“。現在,在魏徵故居景區的北面,龐表村一排白牆紅瓦的樓房,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聳立。“這是我們的魏徵小區,2009年剛剛入住了120戶。”張根茂說。“這是晉州市的第一批新民居工程,冬天暖氣能到20多攝氏度,村民對這個新民居都非常滿意。”

關於魏徵的故事

(一)


河北晉州魏徵故里——龐表村,千秋金鑑鑑千秋 ,是你家鄉嗎?

玄武門之變後,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發,東宮有個官員,名叫魏徵,曾經參加過李密和竇建德的起義軍,李密和竇建德失敗之後,魏徵到了長安,在太子建成手下幹過事,還曾經勸說建成殺害秦王。

秦王聽了,立刻派人把魏徵找來。

魏徵見了秦王,秦王板起臉問他說:“你為什麼在我們兄弟中挑撥離間?”

左右的大臣聽秦王這樣發問,以為是要算魏徵的老賬,都替魏徵捏了一把汗。但是魏徵卻神態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說:“可惜那時候太子沒聽我的話。要不然,也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

秦王聽了,覺得魏徵說話直爽,很有膽識,不但沒責怪魏徵,反而和顏悅色地說:“這已經是過去的事,就不用再提了。”

(二)


河北晉州魏徵故里——龐表村,千秋金鑑鑑千秋 ,是你家鄉嗎?

一次,魏徵在上朝的時候,跟唐太宗爭得面紅耳赤。唐太宗實在聽不下去,想要發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丟了自己接受意見的好名聲,只好勉強忍住。退朝以後,他憋了一肚子氣回到內宮,見了他的妻子長孫皇后,氣沖沖地說:“總有一天,我要殺死這個鄉巴佬!”

長孫皇后很少見太宗發那麼大的火,問他說:“不知道陛下想殺哪一個?”

唐太宗說:“還不是那個魏徵!他總是當著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實在忍受不了!”

長孫皇后聽了,一聲不吭,回到自己的內室,換了一套朝見的禮服,向太宗下拜。

唐太宗驚奇地問道:“你這是幹什麼?”

長孫皇后說:“我聽說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現在魏徵這樣正直,正說明陛下的英明,我怎麼能不向陛下祝賀呢!” 這一番話就像一盆清涼的水,把太宗滿腔怒火澆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