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心臟”-馬耳他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馬耳他共和國(馬耳他語:Repubblika ta' Malta,英語:Republic of Malta),通稱“馬耳他”,位於南歐的共和制的一個微型國家,是一個位於地中海中心的島國,有“地中海心臟”之稱,被譽為“歐洲的鄉村”。官方語言為馬耳他語和英語,首都瓦萊塔(Valletta)。馬耳他亦是英聯邦和歐盟的成員國。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少數人信奉基督新教和東正教。


“歐洲心臟”-馬耳他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在迦太基、羅馬共和國時代,因地中海貿易而繁榮,而後阿拉伯帝國的勢力曾支配一時。今總部位於羅馬的特殊政治實體馬耳他騎士團因曾佔據馬耳他數世紀,故而得其名。馬耳他在公元前10至前8世紀,腓尼基人到此地定居。1523年,耶路撒冷聖約翰騎士團從羅得島移居此地,後來被法國逐出。19世紀成為英國的殖民地,1964年宣佈獨立,現為英聯邦成員國,1974年成為馬耳他共和國。2004年加入歐盟。


“歐洲心臟”-馬耳他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馬耳他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以服務業和金融業為主,旅遊業是馬耳他主要的外匯來源。馬耳他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關係,歐盟是馬耳他最重要的貿易伙伴。另外,馬耳他社會保障體系較為完備,實行免費教育,免費醫療及退休保險制。

從公元前750年左右,腓尼基人挾著強大的文明敲開馬耳他的大門開始,滄桑的歷史從此展開。在腓尼基人之後,迦太基人、羅馬人、阿拉伯人、諾曼人、西班牙人、聖約翰騎士、法國人,以及最後的英國人,陸續地踏上馬耳他。雖然這些強權將馬耳他作為擴張勢力的跳板,卻使得馬耳他在歷經殖民統治之後,得以擁有融合各種文化、藝術、宗教和建築資產。


“歐洲心臟”-馬耳他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在布匿戰爭(Punic War)之後,羅馬共和國摧毀迦太基,成為勢力龐大的地中海新盟主。

公元217年羅馬帝國將馬耳他納入版圖,併為馬耳他帶來前所未有的文明與繁榮,當時所遺留下來的精緻馬賽克圖案、浴池、大理石柱廊,可為該時期的繁榮作見證。據傳聖保羅在公元60年曾因海難而滯留島上3個月,這可能是馬爾他接受基督教信仰的開端。

4、5世紀蠻族入侵歐洲時期,馬耳他一度落入汪達爾人和東哥特人手中,直到533年才重新由東羅馬帝國取得統治權。

870年,馬耳他落入來自突尼斯的阿拉伯人手中,並有大量的建築遭到劫掠與破壞,而馬耳他也因此而荒廢一段時間。


“歐洲心臟”-馬耳他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11世紀時,一群來自諾曼第的傭兵進入南意大利,並試圖建立一個新的王國,馬耳他的阿拉伯人因此同意向傭兵統領羅傑伯爵(Roger de Hauteville)上繳稅貢,其子羅傑二世繼承父志,於公元1127年將馬爾他納入版圖,這是馬爾他再次天主教化的開端。自從羅傑二世在島上建立天主教自治區之後,馬耳他的命運便與西西里島結合在一起,這樣的關係直到1815年才結束。中世紀的馬耳他,在歐洲天主教和北非回教之間擺動不定,除了海上的掠奪屢見不鮮之外,四處蔓延的瘟疫也不斷侵襲這個島國。

然而,決定馬耳他命運的大事,則非聖約翰騎士團的到來莫屬,公元1530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將馬爾他賜封給“聖約翰騎士團”,從此馬耳他便留在西方的宗教世界中。


“歐洲心臟”-馬耳他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公元1798年,拿破崙率遠征埃及的土倫艦隊在馬耳他靠岸,公然違反了馬耳他信守中立的原則,並誘使大統領拒絕他登陸,遂以此為藉口驅逐騎士團,強佔馬耳他。

1800年,英國應馬耳他人民的請求,繼法國之後進駐該地,而在1815年的巴黎條約,將馬爾他劃歸英國所有,從此馬爾他成為大英帝國通往印度的地中海要塞。

1947年,英國允許馬爾他成立自治政府,而仍然保留其殖民地位,但隨後在1958年撤銷自治政府。

1964年9月21日正式宣佈獨立,為英聯邦成員國。

1974年正式成立馬耳他共和國。

地理位置

位置境域

“歐洲心臟”-馬耳他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馬耳他

馬耳他位於南歐,意大利西西里島南方90公里的地中海上中部。面積316平方公里。有“地中海心臟”之稱,是聞名世界的旅遊勝地,被譽為“歐洲的鄉村”。全國由馬耳他島、戈佐、科米諾(即凱穆納島,面積約3平方公里)、科米諾託和菲爾夫拉島五個小島組成,海岸線長180公里。 其中馬耳他島最大,面積245.73平方公里,多天然良港;第二大島為戈佐島,面積67.08平方公里。

地形

馬耳他島地勢西高東低,丘陵起伏,間有小塊盆地,無森林、河流或湖泊,缺淡水。

氣候

馬耳他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夏季平均溫度為25℃,冬季平均氣溫為15℃,平均氣溫21.3℃,最高氣溫40℃,最低氣溫5℃。年平均降水量560毫米。11月至次年的3月為冬雨季。

資源

馬耳他自然資源缺乏,除生產建築用石灰岩外,無礦產資源,石油、天然氣完全依賴進口。太陽能、風能資源豐富,但開發不足,可替代能源使用率僅為0.36%。

行政區劃

政區

全國共有68個地方市政委員會,其中馬耳他島54個,戈佐島14個。馬耳他分為六個統計區:南港:面積26平方公里,人口83234。北部:面積74平方公里,人口44852。北港:面積24平方公里,人口118409。東南:面積50平方公里,人口50650。西部:面積73平方公里,人口51961。戈佐-科米諾:面積69平方公里,人口29026。

首都

“歐洲心臟”-馬耳他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馬耳他首都瓦萊塔瓦萊塔(Valletta)面積達0.8平方公里,是一座歐洲文化名城,以聖約翰騎士團第六任首領拉·瓦萊特的名字命名,是全國政治、文化和商業中心。它有許多有趣的別名,諸如“聖約翰騎士團之城”、“巴洛克的偉大傑作”、“歐洲藝術之城”等。面積0.8平方公里,人口約7000人(2014年)。

馬耳他最大的天然良港――大港位於首都瓦萊塔與比爾古、聖格萊亞和考斯皮卡三座古城之間,港區海岸線長15.56公里,萬噸貨輪可進港裝卸貨物,年吞吐量為160萬噸。港內有多處深水碼頭以及裝卸、加油和儲糧等設施。

其他城市

斯利馬(Sliema),位於馬耳他島東北部,面積1.3平方公里,市內有海邊渡假村,面積1.3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35米,該地區自史前時代就有人類居住。

三姐妹城

維洛里奧薩與科斯皮誇(Cospicua)和森格萊阿(Senglea)組成中世紀馬耳他著名的三鎮。


“歐洲心臟”-馬耳他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維洛里奧薩,原名比爾古,馬耳他東部的一個古城,位於瓦萊塔南面的小半島上,瀕臨大港),是三姐妹城中最有名的一個,也是“聖約翰騎士團”在馬耳他最早的棲息地。1565年因築堡抵禦土耳其人的圍攻,得勝後改今名。城中有公元870年的武士古堡,還有許多十六世紀的古旅社。

科斯皮誇城是三座城市中最大的一座。早期名為Bormla,因在1565年的大圍攻中當地人民的“英雄”行為而被聖約翰騎士團賜予現在這個名字,意指“勇敢”。如今城裡的海岸線邊上都是舊船廠,城中的地標是在二戰中倖存的Margherita海防線和藏有豐富珍寶的教堂(ImmaculateConceptionParishChurch)。

森格萊阿位於一個狹窄的岬角,正對上瓦萊塔的大碼頭。其原名是L-Isla,在馬耳他語中為半島的意思。二戰期間,這裡的75%的建築被毀。如今,這座城市最有名的地方是與瓦萊塔隔水相望的Gardjola花園。花園中設有一個碉堡形狀的崗哨點,寓意這裡正守衛著港口的安全。在這個突出來的哨點上,你可以找到著名的“荷魯斯之眼”。

一家四代馬耳他投資融資永居:

投資要求

1. 申請人需要購買25萬歐元以上的國債,並持有5年;同時,

2. 申請人需購買或租賃符合政府要求的房產,並持有5年

購房--馬耳他地區32萬歐元以上,戈佐島/馬耳他南部27萬歐元以上的房產

租房--馬耳他地區1.2萬歐元/年以上,戈佐島/馬耳他南部1萬歐元/年以上的房產

投資符合政府要求的房產,並持有5年

購買25萬歐元以上的國債,並持有5年,或

申請人支付7萬歐元融資費+律師費+政府申請相關費用

一家四代、一步到位獲得馬耳他可續簽居留許可

微心:lianheyimin6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