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光互補”照亮脫貧路

不久前,記者走進碭山縣玄廟鎮吳寨村光伏扶貧及菊花種植基地,只見一排排高大的光伏發電板在太陽照耀下閃閃發光。在光伏發電板下面,20畝連片菊花開得密密麻麻、滿目金黃,絲絲葉香迎風飄散。正值菊花采摘期,吳寨村70歲的貧困戶陳富華說:“菊花田間管理比較容易,平時我經常在這裡幹活,主要是噴藥、除草、施肥、採摘等工作,一天收入七八十元,月收入兩三千元。我年紀大了,不想到外面打工,基地離我家近,幹起活來也方便,在家門口就能掙到一筆可觀的收入。 ”

  貧困戶陳繼宣也在菊花種植基地勞動,他已熟練掌握了菊花栽種技術。 “菊花銷售效益好、收入高,明年我想自己也種幾畝。 ”陳繼宣告訴記者。

  記者瞭解到,吳寨村還建立了菊花烘乾加工廠,將採摘後的鮮花經過烘烤製成菊花茶原料,從而吸納更多的貧困群眾從事田間管理、烘烤加工和包裝搬運等工作,再通過當地扶貧驛站將菊花茶產品銷往市場,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

  一朵朵菊花成為吳寨村產業扶貧的“致富花”。該村採取“基地+合作社+貧困戶+村集體”的模式,充分利用光伏板下的閒置土地,在保證光伏電站發電的同時,發展菊花特色產業種植,實現村集體經濟和貧困戶持續“雙增收”。

  吳寨村黨總支書記孔祥林告訴記者,為增強土地使用率和土地價值,基地以太陽能發電為主導產業,同時實施菊花種植產業。這種“棚上發電、棚下種植”的“農光互補”立體生產模式,將光伏發電和高效農業有機結合起來,打造集約化產業基地。 “‘農光互補’發展模式得到廣大幹群認可,下一步,我們將在玄廟鎮全面推廣,在8個貧困村的光伏電站下發展立體農業。 ”孔祥林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