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鐵路的空間效應及其熱點問題「搶先版」

【編者按】為了更好地推廣學者的研究成果,我們將不定期地推送一些尚未見刊的稿件的精華觀點,以饗讀者。本文為本刊已錄用文章《高速鐵路的空間多米諾效應及其研究熱點問題》的精華版,作品的發佈已取得作者授權。歡迎讀者指正、討論。在此感謝在百忙中抽出時間撰寫精華版的作者,你們的努力讓學術論文的閱讀體驗變得更好。

截至2019年底,中國高速鐵路運營里程已達3萬公里(圖1),惠及地從主要中心城市向中小城市延伸,基本網絡架構由“四縱四橫”向“八縱八橫”轉變,高鐵網絡化佈局已基本顯現。在經濟增長理論中,交通被視為推動經濟增長與發展的重要驅動因素之一。因此,以高速鐵路為代表的快速交通運輸方式的出現,勢必會對“人地”綜合系統產生系列空間效應。然而,以往研究成果多聚焦於對高鐵時空壓縮背景下空間結構演變特徵等表面現象的分析,對高速鐵路產生的內在空間效應揭示程度有限。鑑於此,本文從站點城市、邊界、區域等不同空間尺度,兼顧高鐵正負兩面性,系統歸納高速鐵路對不同尺度空間的重構效應及其引出的熱點研究問題。

期刊精粹 | 高速铁路的空间效应及其热点问题「抢先版」

圖1 2008—2018年中國高速鐵路運營里程變化

1 站點城市層面

中國高鐵站點的佈局,很大程度上迎合了站點城市空間擴張的現實需求,也為站點城市推動郊區城鎮化發展提供了重要抓手。中國高速鐵路的發展與城鎮化建設基本同步,大規模的高鐵新城、新區開發已成為沿線城市城鎮化建設的重要手段。站點城市尺度下,如何依託高鐵站點打造高鐵新城、新區,成為學者關注的熱點問題。一方面,高鐵站點依託交通節點效應,實現了城市交通要素的集聚;另一方面,高鐵站點因其高度可達性,發揮了更強的場所效應,集聚並呈現出更多城市功能。同時,與高鐵開通之前相比,高鐵的時空壓縮效應提升了乘客對於市內出行方便程度的敏感度,“城市內外”之別的感受被徹底顛覆,最後1公里效應問題凸顯。

2 邊界層面

高速鐵路產生的時空壓縮效應,正在逐步弱化地理空間距離對臨界區域城市的影響,行政邊界接壤的城市間要素流動更加頻繁,同時空間的持續蔓延擴張使得相鄰城市間行政邊界逐漸模糊,邊界突破效應、同城化效應顯現。這使得城際高鐵與跨界融合發展問題成為邊界尺度下的熱點問題。一方面,高鐵對居民城際出行行為產生了重要的空間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兩地居民跨城消費、工作和經營往來的需求,催生了“跨界鐘擺族”群體;另一方面,高鐵作為串聯居住、工作、遊憩等居民基本生活功能的紐帶,強化了跨城經濟、功能聯繫,使得居民生產、生活空間範圍大幅拓寬,基本活動空間逐步擴散到相鄰城市。居住在一城市,就業、休閒在相鄰城市;或者居住、就業在一城市,休閒在相鄰城市等雙城生活模式將更為盛行。同時,與高鐵開通前相比,城市間的合作將改變因距離限制而侷限於本地或周邊合作的發展模式,跨市際、跨省際合作模式將更為普遍。

3 區域層面

高速鐵路的中長途運輸優勢,使得其常常被視為助推都市圈、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的手段,因交通一體化架構“等時圈”“等日圈”範圍成為許多學者識別都市圈、城市群現實邊界的依據。與城市層面、邊界層面的相關研究相比,高鐵區域層面空間效應的相關成果呈現多元化特徵。其中,按照“交通可達性變化—對區域的空間效應—區域空間結構與格局演變”的研究脈絡探究高鐵對區域空間結構的重構是當前研究的主流,以揭示高鐵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多重效應特點(如疊加效應、過道效應、極化效應等)。其次,高鐵的主要職能是旅客輸送,其線路走向勢必會對客流量需求較大的旅遊業產生明顯的空間影響,相比其他產業,高鐵與旅遊業的發展成為學者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研究多圍繞高鐵與區域旅遊產業發展、旅遊模式、旅遊行為、市場發展空間格局等多個問題展開討論。第三,新交通運輸方式的出現,勢必會對交通運輸市場的其他運輸方式產生擠出效應與替代效應,因此高鐵與其他交通運輸方式的競合問題也日益受到關注。研究一方面從旅客出行選擇行為視角,基於綜合效用理論,探究旅客出行交通方式選擇行為變化特徵;另一方面,架構經濟計量模型測度高速鐵路對其他運輸方式的替代效應和誘增效應。同時,高鐵產生的集聚、擴散效應,引導要素在城市間流動,不斷重構著要素的空間分佈特徵,最終影響城市規模的變化,在增長與收縮並存的今年,高鐵對於城市規模的空間影響不容忽視。

4 展

高鐵經濟在未來一段時間將持續發熱,未來高鐵空間效應可在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歐亞高鐵、泛亞高鐵或中亞高鐵等將成為中國與世界連接的新通道,正重塑“地緣政治”新格局。未來應站在更大的空間尺度下,對高鐵的地緣空間戰略、高鐵外交屬性、區域經濟合作方式和國家利益與安全等方面內容進行深入探討。


  • 其次,伴隨著高鐵新城、新區開發建設的熱潮,許多高鐵新城建設並不像預期的那麼樂觀,“鬼城”現象頻繁出現。在此背景下,亟須系統總結國內外高鐵新城發展的經驗教訓,從開發、形態、功能等方面系統評估高鐵新城的開發建設,為未來高鐵新城規劃提供經驗借鑑。


  • 第三,繼續深入對高鐵時期新現象的系統揭示,跨城通勤、雙城生活等新生活、生產模式在規劃中應予以重視。同時,在研究中應結合大數據、空間計量等技術手段,結合地理學、經濟學、地緣政治學等開展交叉學科研究。

作者:金一,遼寧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博士研究生

王紹博,南京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博士研究生

日本站城一體化開發對我國高鐵新城建設的啟示——以新橫濱站為例

功能整合與戰略規劃:高速鐵路車站建設與城市發展研究評述

國外高速鐵路經濟、空間影響研究進展綜述

排版:張禕嫻

期刊精粹 | 高速铁路的空间效应及其热点问题「抢先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