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的空间效应及其热点问题「抢先版」

【编者按】为了更好地推广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将不定期地推送一些尚未见刊的稿件的精华观点,以飨读者。本文为本刊已录用文章《高速铁路的空间多米诺效应及其研究热点问题》的精华版,作品的发布已取得作者授权。欢迎读者指正、讨论。在此感谢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撰写精华版的作者,你们的努力让学术论文的阅读体验变得更好。

截至2019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达3万公里(图1),惠及地从主要中心城市向中小城市延伸,基本网络架构由“四纵四横”向“八纵八横”转变,高铁网络化布局已基本显现。在经济增长理论中,交通被视为推动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因此,以高速铁路为代表的快速交通运输方式的出现,势必会对“人地”综合系统产生系列空间效应。然而,以往研究成果多聚焦于对高铁时空压缩背景下空间结构演变特征等表面现象的分析,对高速铁路产生的内在空间效应揭示程度有限。鉴于此,本文从站点城市、边界、区域等不同空间尺度,兼顾高铁正负两面性,系统归纳高速铁路对不同尺度空间的重构效应及其引出的热点研究问题。

期刊精粹 | 高速铁路的空间效应及其热点问题「抢先版」

图1 2008—2018年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变化

1 站点城市层面

中国高铁站点的布局,很大程度上迎合了站点城市空间扩张的现实需求,也为站点城市推动郊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抓手。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基本同步,大规模的高铁新城、新区开发已成为沿线城市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站点城市尺度下,如何依托高铁站点打造高铁新城、新区,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方面,高铁站点依托交通节点效应,实现了城市交通要素的集聚;另一方面,高铁站点因其高度可达性,发挥了更强的场所效应,集聚并呈现出更多城市功能。同时,与高铁开通之前相比,高铁的时空压缩效应提升了乘客对于市内出行方便程度的敏感度,“城市内外”之别的感受被彻底颠覆,最后1公里效应问题凸显。

2 边界层面

高速铁路产生的时空压缩效应,正在逐步弱化地理空间距离对临界区域城市的影响,行政边界接壤的城市间要素流动更加频繁,同时空间的持续蔓延扩张使得相邻城市间行政边界逐渐模糊,边界突破效应、同城化效应显现。这使得城际高铁与跨界融合发展问题成为边界尺度下的热点问题。一方面,高铁对居民城际出行行为产生了重要的空间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两地居民跨城消费、工作和经营往来的需求,催生了“跨界钟摆族”群体;另一方面,高铁作为串联居住、工作、游憩等居民基本生活功能的纽带,强化了跨城经济、功能联系,使得居民生产、生活空间范围大幅拓宽,基本活动空间逐步扩散到相邻城市。居住在一城市,就业、休闲在相邻城市;或者居住、就业在一城市,休闲在相邻城市等双城生活模式将更为盛行。同时,与高铁开通前相比,城市间的合作将改变因距离限制而局限于本地或周边合作的发展模式,跨市际、跨省际合作模式将更为普遍。

3 区域层面

高速铁路的中长途运输优势,使得其常常被视为助推都市圈、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手段,因交通一体化架构“等时圈”“等日圈”范围成为许多学者识别都市圈、城市群现实边界的依据。与城市层面、边界层面的相关研究相比,高铁区域层面空间效应的相关成果呈现多元化特征。其中,按照“交通可达性变化—对区域的空间效应—区域空间结构与格局演变”的研究脉络探究高铁对区域空间结构的重构是当前研究的主流,以揭示高铁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多重效应特点(如叠加效应、过道效应、极化效应等)。其次,高铁的主要职能是旅客输送,其线路走向势必会对客流量需求较大的旅游业产生明显的空间影响,相比其他产业,高铁与旅游业的发展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研究多围绕高铁与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旅游模式、旅游行为、市场发展空间格局等多个问题展开讨论。第三,新交通运输方式的出现,势必会对交通运输市场的其他运输方式产生挤出效应与替代效应,因此高铁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竞合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研究一方面从旅客出行选择行为视角,基于综合效用理论,探究旅客出行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变化特征;另一方面,架构经济计量模型测度高速铁路对其他运输方式的替代效应和诱增效应。同时,高铁产生的集聚、扩散效应,引导要素在城市间流动,不断重构着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最终影响城市规模的变化,在增长与收缩并存的今年,高铁对于城市规模的空间影响不容忽视。

4 展

高铁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将持续发热,未来高铁空间效应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欧亚高铁、泛亚高铁或中亚高铁等将成为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通道,正重塑“地缘政治”新格局。未来应站在更大的空间尺度下,对高铁的地缘空间战略、高铁外交属性、区域经济合作方式和国家利益与安全等方面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 其次,伴随着高铁新城、新区开发建设的热潮,许多高铁新城建设并不像预期的那么乐观,“鬼城”现象频繁出现。在此背景下,亟须系统总结国内外高铁新城发展的经验教训,从开发、形态、功能等方面系统评估高铁新城的开发建设,为未来高铁新城规划提供经验借鉴。


  • 第三,继续深入对高铁时期新现象的系统揭示,跨城通勤、双城生活等新生活、生产模式在规划中应予以重视。同时,在研究中应结合大数据、空间计量等技术手段,结合地理学、经济学、地缘政治学等开展交叉学科研究。

作者:金一,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王绍博,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

日本站城一体化开发对我国高铁新城建设的启示——以新横滨站为例

功能整合与战略规划:高速铁路车站建设与城市发展研究评述

国外高速铁路经济、空间影响研究进展综述

排版:张祎娴

期刊精粹 | 高速铁路的空间效应及其热点问题「抢先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