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書感覺什麼都記不住?《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告訴你如何破解

引言

你們還記得嗎? 2019年最魔幻的讀書姿勢——量子速讀。量子速讀被群嘲,隨後又衍生了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這樣的話,專門用於打趣被濫用的“量子力學”。量子速讀的背後是家長們想要通過培養多讀書來緩解對教育的焦慮,但其實這樣反而會起反作用,正所謂欲速則不達。


讀完書感覺什麼都記不住?《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告訴你如何破解

讀也是讀得一頭霧水罷了

但他們沒有弄清楚這一點:讀書最重要的不是讀的更快更多,而是認真的消化書中內容,使之為自己所用,對自己有益。如果做不到吸收書中的內容,那麼讀得再快也是白讀。而為了更好地消化書中的內容,讀書時就要做好筆記。甚至可以這麼說,讀書不做筆記,那就基本就是白讀了。


今天從三個方面來說說讀書筆記這回事兒:為什麼讀書一定要做筆記?應該做什麼樣的筆記?想要養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需要做到哪兩點?

讀完書感覺什麼都記不住?《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告訴你如何破解


1、為什麼一定要做閱讀筆記?因為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也因為這樣才最有效率。

第一個原因當然是說爛了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為什麼人們會經常說呢?因為它有道理啊!

閱讀時會不斷地迸發出奇思妙想,而此時此刻想到的東西,在下一秒就可能煙消雲散了。如果不好好做記錄,恐怕就再也想不起來曾經閃現的帶著光芒的想法了。只有記錄下來,才不會被輕易遺忘。


第二個原因是做閱讀筆記,讀書吸收才最有效率。

雖然有些人覺得手寫讀書筆記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但是隻有付出了精力和時間,才能得到更多的回報。就像坐纜車和辛苦攀爬,雖然同樣是到達山頂的方式,但一路上看到的風景必然是不一樣的。


讀完書感覺什麼都記不住?《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告訴你如何破解

把靈感記錄在紙上,讓思考書面化,可視化。讓思考脫離之前的抽象狀態,也更容易將其理解消化,也能促使你把靈感更容易地作為創意材料,想用的時候就能信手拈來。


比如在下一次寫文章或整理提案時,翻開筆記,找到曾經記下的書籍文章和自己當時的視角思考。有時候,這些內容很有可能讓人醍醐灌頂。


做讀書筆記看起來是費時費力的事,但從結果上來看,這種讀書方法最有效率,反而能節省很多時間和精力。


2、讀書時到底應該要做哪些筆記呢?做好以下四種讓你受益無窮。

你以為讀書就僅僅是打開一本書或點開一個閱讀APP嗎?不,根據《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來看,真正讀書的完整流程分為4個環節:選書,買書,讀書,活用。


讀完書感覺什麼都記不住?《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告訴你如何破解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最關鍵的就是要讓寫筆記參與讀書的每一個環節。以下的四種筆記分別對應讀書流程的四個環節。

一、隨想筆記,記下平時的一閃而過的靈感和感悟。不需要對信息進行分類整理,只要按照時間順序將它們排列在筆記本上就夠了。算是當做創意隨筆也挺好。

二、購書清單,通過書評報道,朋友的推薦,作家或名人採訪而得知的書名。這樣做可以防止你在不知不覺中被包裝過度的廣告詞迷惑,與自己的意志背道而馳,衝動的買下暢銷書或流行書。

讀完書感覺什麼都記不住?《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告訴你如何破解

首富比爾蓋茨薦書

三、閱讀筆記,讀完一本書後可以在筆記本上做摘抄,寫讀後感,或是在上面貼上一些象徵這次讀書體驗的小物件。就當是記錄自己真實體驗的閱讀日記。

四、活用的讀書筆記,寫一本書的讀書筆記時,還可以參考筆記本里以前的書評、相關主題報道和過去寫過的感想,一連串的思考可以讓自己更好的完成思想上的飛躍。而在返回重讀的過程中,你的讀書效率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無論是工作還是娛樂,這些體驗都與讀書息息相關,要勤勉地多多動筆。讓閱讀和思考融進你的生活,讓書香充盈你的整個靈魂。


3、要想養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就得要遵守這兩個竅門。

第一、要有獎勵和收穫感。這就需要你放大讀書筆記的作用。比如試著這樣想,不需要重讀整本書,我就能在讀書筆記裡輕鬆感受書中的精華,又節約時間又能精準檢索。


再比如,在面對一些文案寫作或是創意的頭腦風暴時,多多翻看很久以前做的讀書筆記,說不定就能得到新的靈感和收穫。這能讓你的讀書筆記顯得很有用。

讀完書感覺什麼都記不住?《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告訴你如何破解

第二、要有快樂和歡愉感。這需要你把做筆記這件事情變成一種享受。可以是自己精挑細選買的漂亮本子,可以是各種五顏六色簽字筆或是帥氣的鋼筆,又或者是邊做筆記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總之,要讓你一想到做筆記就覺得很開心很期待。

4、總結

總結一下,讀書重要的不是快,而是吸收了知識為己所用。一定要寫讀書筆記,因為慢才是快,快才是慢。

讀書流程分四步,讀書筆記分四種。想養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就要有歡愉感,其實收穫感本身就能帶給我們歡愉。下一次在你閱讀的時候,不妨拿起筆來寫一寫讀書筆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