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的求助

鄰居的求助


剛搬進新小區不久,一天,傳來敲門聲。應聲開門,門外站立著一位陌生的中年婦女。

她笑著說了一句話,可惜我沒聽懂她說的什麼。

她又說了一遍,我依然沒有聽懂。

接連重複幾次後我才從她那難懂的河北方言中捕捉到鄰居小夥Z的名字,終於搞明白她是鄰居Z的母親。

我趕緊把她讓到屋裡坐下。

鄰居不是本地人,特別是Z的母親來自農村,操著濃重的地方口音和我聊天,足足兩個多小時我也僅僅聽懂了她的大概意思。母親此番是來求助的:希望我們給他兒子z介紹個好對象。

鄰居的求助

鄰居小夥子Z曾到過我家,是一個非常健談和懂事的孩子。小夥兒個子高高的,大眼睛,穿著精緻,是一家公司的中層。人很勤快,心靈手巧的,是個熱心人,我和老伴都覺得小夥子挺不錯。

可是,要讓我給他介紹對象,我卻不敢輕易負此大任。

在我看來,介紹對象絕對不是把一個大美女介紹給一個帥哥這麼簡單。要修成正果,必須是兩個人合適,兩個家庭合適。因為,任何一對夫妻結婚之後,都不再是一種獨立的關係。他們的婚後生活所產生的各種幸福快樂或者不幸、悲傷,都不再是取決於他們兩個人。從社會學角度看,婚姻不是單純兩個人的結合,而是兩個家庭的結合,婚後各種問題的發生與解決都是兩個家庭的碰撞與磨合。

這兩個家庭就是指男女雙方各自的原生家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原生家庭,每個人出生和成長的那個有父母有兄弟姐妹的家庭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原生家庭。

鄰居的求助

無論我們是否真正瞭解自己的原生家庭,無論我們是否喜歡、是否願意,我們每個人都會帶著原生家庭的烙印成長起來。成年後,儘管我們會離開原生家庭組建新的家庭,但我們每個人都將無法在心理上擺脫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從而帶著原生家庭的模式運作著自己的新家庭。我們可能會壓抑自己的感情,不知不覺地遵從著父母的“吩咐”行事;我們也可能做叛逆者,言行故意與父母原來的行為相反;我們也許希望父母知道自己曾經是不稱職的,希望他們能改進一些;有些子女或許因為某種原因會與自己的父母劃清界限,很少再回到父母家中或與父母聯繫,但無論我們按何種方式生活,原生家庭的烙印都會伴隨我們一生。

正因為我對家庭對婚姻的認知,所以,我如果答應鄰居的求助,我不僅需要了解男孩子和女孩子,更需要了解兩個人的家庭,對於兩個人即將的相遇以及是否能牽手走向幸福的彼岸做出預測,這個難度可太大了。我腦海裡回想著這些,在心裡對這位苦心的母親說聲對不起。

要怪就怪我深深地墜入了心理學的“深淵”,中毒太深了。

鄰居的求助

鄰居的求助

如果遇上樊勝美或者明玉這兩類漂亮又優秀的女子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