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愛存錢了?

朋友圈裡曬著拿幾個月工資買的包包;每過一個購物節,就喊著要“吃土”;世界太大,我想去看看,今天飛日本、明天飛巴黎,口號是“買買買”……

這些現象的背後,“中國35歲以下的年輕一代,有56%的人未開始儲蓄,開始儲蓄的44%的人中,每月平均儲蓄僅1389元。”有機構曾發佈報告稱。

那麼,年輕人為啥都不存錢了?


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愛存錢了?


月光族

——“今朝有錢今朝花”

與老一輩省吃儉用、喜歡存錢不同,“今朝有錢今朝花”成為不少年輕人的消費觀。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家網紅餐館,今天問問朋友有沒有空。”“馬上到夏天了,我又沒衣服穿了,這週末去逛商場。”“今天碰到一位小姐姐,她穿的鞋好好看,感覺好適合我,買它。”“同事買的的新款手機不錯,就是有點貴,卡里錢不夠了,花唄分期吧。”

“現在沒有存款,只有花唄欠款。”25歲的王琳在一家媒體工作,雖然收入還可以,但每月的工資僅夠自己的日常消費。

“像我一個月除了吃喝、買護膚品和化妝品,還要定期美容、按摩。拿去美容院為例,每月大概就需要5千塊的花費,根本存不了錢。”王琳表示。

和王琳一樣“月月光”的上班族還有很多。記者發現在女性受訪者中,衣服、化妝品、美容,幾乎成了這些月光族的必須項。

必須項消費之外,工作兩年、月工資5000元左右的簡芳感嘆存不起錢,“每月租房就1600元,還有吃喝,哪項不需要花錢。”

靠兼職賺錢的研究生李雯喜歡旅遊,成為她每年的消費必需。各方機構的數據也顯示,年輕一代崇尚“及時行樂”,正成為旅遊消費的“主力軍”。


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愛存錢了?


4月1日,大批遊客在江蘇揚州瘦西湖踏青遊玩,親近自然。 孟德龍 攝

以剛剛過去的清明假期為例,驢媽媽數據顯示,20-29歲的遊客群體佔比40.9%,30-39歲的遊客群體佔比36.6%,青年遊客是清明出遊的“消費擔當”。

另飛豬《2018國民旅遊消費新趨勢洞察報告》指出,年輕人的出行愈發頻繁,境內與境外每年出行3次及以上的人群比例顯著增長,尤其是“90後”和“95後”的年輕群體。

“及時行樂”的年輕人還願意拿更多錢買奢侈品。

麥肯錫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消費者的高端鞋、包、時裝、珠寶和手錶等奢侈品消費額達到7700億元,佔全球奢侈品消費總額的三分之一。從年齡看,“80後”每人每年平均花4.1萬元購買奢侈品,“90後”為2.5萬元。

一筆筆支出下,不少年輕人餘錢沒有,還透支消費,“背上了”債務。

艾瑞諮詢調查稱,50.7%的大學生使用過分期產品,39.3%的大學生在互聯網金融平臺(花唄、京東白條等)申請過分期;7.6%的大學生使用過現金貸產品。

另據,智聯招聘《2018白領滿意度指數調研報告》顯示,2018年度存款超過3萬元的白領僅佔三成,兩成白領不僅沒有存下錢,還欠了債務。


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愛存錢了?


資料圖:海南某樓盤。

買房族

——“房貸月月還,無錢可存”

“我鼓勵存錢,但真的沒法存錢,作為一個買房的女人,每月工資一到賬,大部分都被划走了,剩下的還要作為生活開支。”在鄭州工作的李瑩感嘆。

“身邊有攢錢買房的同學。像隔壁寢室的莉莉,平時有兼職輔導工作,每月會有4000-5000元的工資和學生補貼,因為廈門房價貴,現在就已開始攢錢,為買房做準備。”自己不存錢的李雯說。

受房價上漲影響,年輕人購房負擔加重,很大一部分年輕人買房,不僅要花光積蓄,還要向銀行貸款。

“2018年,80後、90後在總體購房人群中佔比例達到70%,成為買房路上的主力。”58同城聯合安居客今年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

隨著更多80後、90後加入買房大軍,銀行的新增房貸也在不斷增加。“8大銀行2018年新增貸款總量中,47%是房貸。”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


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愛存錢了?


他舉例說,以個人住房貸款餘額最高的建行為例,2018年,個人住房貸款餘額較上年新增5405.28億元,增幅12.83%。從投放比例看,2018年新增貸款中投向個人住房貸款的比例是61.45%,較上年增長6.7個百分點。

不過,貝殼研究院發佈的《2018年全國購房調查報告》指出,80後及90後貸款成交佔比分別為90.7%和85.2%,明顯高於80前。“年齡越小,月供負擔越大。”

投資族

——與其等著貶值 不如“奮起”投資

除了存不了錢,年輕人中也有一部分是不想存錢,樂於去做投資理財。

在北京生活的沈嘉就是其中一個,“現在一些年輕人有了閒錢也不會存起來,放在銀行就貶值了,做投資理財,甚至炒股都是一種‘生財’的辦法。”

對他們而言,在現實通脹水平和低利率政策下,把錢存進銀行,等於錢每年都在縮水,不如拿來做投資。

騰訊理財通去年發佈相關報告指出,目前理財用戶正呈年輕化趨勢。90後資金實力不容小覷,首度超越70、80後成為騰訊理財通用戶數最多的群體,佔比高達38%。第一批00後也已開始加入互聯網理財大軍。

在80後、90後在理財渠道上,銀行與大型互聯網理財平臺的滲透率遠高於其他渠道。其中,62.8%的受訪者選擇了銀行,互聯網理財平臺佔比44.8%。

事實上,近5年來,餘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理財“寶寶們”,不斷蠶食著銀行理財份額,分流銀行的儲蓄規模。

例如,2013年6月推出的餘額寶在2018年底用戶突破6億。2018年6月底,規模就達到1.86萬億元,首次超過了“四大行”的個人活期存款。


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愛存錢了?


資料圖

近年來中國居民的儲蓄增速持續下降。從居民儲蓄在家庭可支配收入的佔比看,下降趨勢明顯,從25.4%下降至12.7%。

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 2015年-2017年,儲蓄存款分別為52.63萬億、56.91萬億和59.6萬億,儲蓄存款增長率分別為8.5%、8.2%和4.7%。2017年出現了明顯的大幅回落。

年輕人該不該存錢?

記者注意到,“年輕人該不該存錢?”、“年輕人該存錢嗎?”等相關話題在微博、知乎、天涯等社交媒體或社區平臺上,近年成為持續的熱門討論話題。

梳理網友留言發現,對於這一話題,年輕網友主要分“及時行樂派”、“存錢派”和“掙錢派”。

“及時行樂派”奉行消費主義:為了“存錢”,逼著自己這不能買那不能花,會覺得工作和生活沒有意義。

“存錢派”堅持量入為出,認為應該適度消費,拿出一定的錢進行存儲,以備不時之需。在知乎上,這一話題的最多贊網友留言:“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萬一被辭職,還能有口飯吃,有筆錢交租。


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愛存錢了?


微博網友整理的“存錢重要性”截圖。

不過,有部分網友表示,我站“存錢派”的隊,但錢都不夠花,實際上根本存不了。還有一些人認為,要視情況而定,家裡不缺錢就不需要存錢。

“掙錢派”則認為,“錢不是省出來的,而是掙出來的。”即使要存錢也不要存銀行,可以拿來投資理財,以獲取更多的財富。甚至有網友引用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話證明自己的觀點:“要存本事不存錢,存人脈不存錢,沒本事有人脈也白搭。”

你是80後、90後嗎?你認為年輕人該存錢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