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想,为什么人会变成白眼狼?

我给大家讲一个典故。

古时,有对邻居,关系甚好。

有一年,天降灾难,其中一户人家颗粒无收,全家都陷入了饥寒交迫的困境。

另一家,因为做生意发了财,成了富人。

这时,富人给穷人送去了一碗米。

穷人接过米后,感动得眼泪都快出来了,说滴水之恩,日后定当涌泉相报。

后来,穷人熬过了最困苦的岁月,但是日子还远比不得富人。

富人出于好心,又送给穷人一斗米。

穷人拿着一斗米回到家后,瞬间发飙了!

他四处开始说富人的坏话:你这龟孙子,家里有那么多粮食,为什么就不能多给点?

这一斗米顶个屁用?吃完老子还不是继续挨饿?

于是,恩人变仇人,两家从此绝交。

这也就有了那句俗语:

一碗米养恩人,一斗米养仇人。

我在想,为什么人会变成白眼狼?

穷人接受一碗米的施舍时,内心是“快乐”远大于“仇恨”的。

可当穷人接受一斗米的施舍时,他内心就成了“嫉妒”大于“快乐”,“仇恨”强于“感恩”。

因为每次受助时,穷人潜意识里,就会滋生出一种因卑微而产生的仇恨。

与之对抗的,是自己的道德和良知。

最后,当潜意识仇恨积累得越来越多,自我道德良知已无法将它压制时,人就变成了白眼狼。

比如那个攻击孙俪的少年。

他一个本科生,在认知层面肯定也知道,人家帮我是情分,不帮我是本分,凭什么必须按我意愿来?

但没办法,他内心深处就是恨孙俪,嫉妒孙俪。

积累了这么久的情绪,突然爆发出来,也就懒得管是非对错了。

仇恨帮助自己的人,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微妙心理。

但它被道德和良知压制。

它存于潜意识里,平时很难被我们所察觉。

是的,这又是一桩人性之恶。

但这个可悲的真相,也给我们敲响了两个警钟。

1、不要让自己成为白眼狼。

首先,觉知我们潜意识里的仇恨,让它自然流露出来。

这个我曾有体会。

有段时间,我稿子写得特别烂,烂得我都不好交给主编审核。

主编脾气很好。

看到我的烂稿后,没有直接毙掉,也没有大发雷霆,而是逐句给我指出问题,让我好好修改。

讲真,对于这样的帮助,我心里特别特别感激。

但是,就在我改稿时,偶然会有一种可怕的情绪,瞬间溜过我的脑海。

那是一种稍纵即逝的仇恨。

凭什么你可以对我指指点点?

凭什么我不可以是你主编?

就你聪明?

······

觉知自己潜意识里的怨气后,我开始触碰它,接纳它,使它与理性碰撞,而非用理性压制。

斯科特说,正视妄念,就是化解妄念。

只有这般,我们才不会让潜意识的仇恨,积少成多,成为我们思想和行动的希特勒。

再者,让自己学会感恩。

人从来都是善恶共同体。

只有当你善念远胜于恶念,感恩之心远强于嫉妒之心,恶,才不易被激发。

我们的良心,才不至于被本性所淹没。

2、狗不能喂太饱,人不能对他太好。

《世说新语》里讲过一个事。

一女儿在出嫁前,收到母亲告诫:“你到了婆家,尽量少做‘好事’。”

女儿问:“不做好事,那可以做坏事吗?”

母亲答:“‘好事’都做不得,坏事就更不能做!”

这位母亲说的“好事”,自然就是无底线的对别人好。

因为恩人变仇人,有时就是一碗米和一斗米之差。

因为白眼狼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忘恩负义。

尤其当你为尊,他为劣,你是强者,他是弱者时,你更是要带有分寸感的,去为对方付出。

那分寸在哪呢?

在对方的良知里,也在你所能承受的背叛极限值中。

所以,不做白眼狼很好,不盲目做雷锋,也同样重要。

爱人的前提,是自爱。

而心中一直有爱的前提,就是让这份爱,在浮世中免受伤害,在人性善和恶的摩擦之下,依然不失它最初的那份光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