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機廠年薪30萬+的衝壓師傅是怎樣煉成的?

在製造行業裡,汽車主機廠的確算得上高薪。相同專業區域,合資車企應屆生薪資可以兩倍於其它製造企業,達到10W+。


當年的一個師父也面臨著同樣的選擇,他選擇了留下來,後來幹到了年薪30W。我很好奇,師父30W的工作是什麼樣的?


年薪30W的工作環境竟是這樣?


在車廠裡,比起別的車間,衝壓車間是非常“舒服”的:沒有焊裝的火花飛濺,沒有塗裝的防毒用品,也沒有總裝的繁重壓力,只需承受80dB(個人感覺更高)的壓機噪音,這是什麼感覺?坐在車間角落的接待室可以感覺到室外在有節奏的打雷,站在壓機旁邊可以直接體驗震耳欲聾。耳塞是必備用品,大聲說話是必備技能。年薪30W的師父每天都在這個幾千平米的“超級辦公室”工作,鮮有出差。


主機廠年薪30萬+的衝壓師傅是怎樣煉成的?


衝壓工藝有三大要素:板料、模具和設備。整天和價值千萬的機器一起工作。這個“超級辦公室”裡有板料存放區、模具存放區、返工區、衝壓線和衝壓件庫房等,衝壓線的地下還有廢料存放區。


主機廠年薪30萬+的衝壓師傅是怎樣煉成的?


所有衝壓廠車間都是一樣,人和機器圍繞著衝壓線運作。衝壓線生產衝壓件,別的區域為之服務。以發動機艙蓋為例,吊車把板料運送到線首位置,把模具運送到換模區後送入壓機。工人準備完畢,生產線運行,如此循環。


當工程師要先學會搬磚 ?


主機廠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所有新人(不論男女,不論學歷)必須體驗生產線,師父被分到了生產科,負責衝壓線的工作,工作內容是把衝壓件從線尾搬到檢具上,如此重複,是一線中的一線。雖然8小時工作制,但加班是常有的事情(高薪總是少不了加班)。紀律也十分嚴格,如果沒有人頂替,是不能離崗去衛生間的,這就是流水線。


工人是自動化生產線上的柔性末端,每位工人也要和流水線的機器一樣,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的工作,如此重複,這是很反人類的工作。我在線上頂崗的時候,時常會很不爽,用這樣的心態工作,怎能保證質量。

主機廠年薪30萬+的衝壓師傅是怎樣煉成的?


廠家有相關統計,車間的員工滿意度每提升1%,產品的質量就能提升10%以上,外界盛傳的員工毀壞產品的現象也是存在的。參觀車間,有機會一定要和生產一線的工人交流,他們或是老師傅、或是高材生,衝壓件都是他們的作品。工業工程中有專門學科在研究如何規範工人的工作動作以提高效率,小到如何拿起一顆螺栓、如何推車拉車都要被規範,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新人沒法在生產線上堅持而選擇離開。


羨慕德系高級設備


設備科缺人,師父就來到設備科,學習壓機相關的知識。相比生產科,設備科輕鬆一些,天天供著幾千萬的壓機,想著怎麼讓它多快好省的提高生產率。壓機生氣停擺是常事,師父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修理完畢,否則就要扣工資。


在設備科修煉好了,師傅轉到了模具科,這是一份比設備更操心的工作。模具比壓機更難伺候。模具問題是通過沖壓件質量反映出來的。有時候某車大賣,模具使用達到了壽命次數,師父團隊就得解決模具被透支後的保養問題。


主機廠年薪30萬+的衝壓師傅是怎樣煉成的?


除了保養,還有模具質量問題。常見的起皺、拉毛問題尚且容易解決,一旦遇上模具供應商的質量問題就麻煩了。比如,某車型模具光潔度不達標、供應商不解決,師父所在團隊就不得不加班加點用原始方法解決。模具區域有一臺壓機專門用來測試、解決模具問題,但如果問題解決不了,又不影響外觀質量,這樣的模具也還是會投入使用。


有了之前的基礎,師父得以進入技質科。所謂技質,簡單來說是負責生產工藝和產品質量的科室(各主機廠稱謂大同小異)。設計、原料、設備和工藝決定了品質,技質部門與後三環節均有涉及,是衝壓車間的核心部門。


由此,師傅順利完成了打怪升級的全部過程,拿到30w+年薪也是理所應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