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白尼原理與人擇原理

很清楚,從中世紀的神秘主義向今天的量子物理學過渡的過程中我們在宇宙中的角色和位置隨著每一次科學上的革命而發生重大變化。我們的世界在按照幾何級數擴張著,迫使我們改變對自己的認識。當我仰望群星,或思索地球上萬千不同的生命形式,對這一歷史進程進行審視時,我有時被兩種相互矛盾的情緒所左右。一方面,我覺得在宇宙面前自己多麼渺小。對無垠空寂的宇宙進行遐想的時候,布萊士·帕斯卡寫道:“那些無垠的空間中永恆的寂靜使我驚恐。”

哥白尼原理與人擇原理

另一方面,色彩繽紛的生命多樣性以及我們這一生物精妙複雜的存在使我痴迷。

今天,當我們面臨以科學方式確定我們在宇宙中的角色這一問題時物理學界中存在著兩種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截然相反的哲學觀點:一是哥白尼原理,一是人擇原理。

哥白尼原理聲稱我們在宇宙中所處的地位毫無特別之處。(有些好事者把這稱為“平庸原則”。)迄今為止,每一項天文發現似乎都證實了這一觀點。不只是哥白尼剝奪了地球作為宇宙中心的地位,而且哈勃空間望遠鏡還把整個銀河系搬離了宇宙中心,告訴我們宇宙正在膨脹,它有幾十億個星系。最近對於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發現突出說明,構成我們身體的這些高等化學元素只佔到宇宙中全部物質/能量成分種類的0.03%。根據膨脹學說我們必須把可見宇宙想象成鑲嵌在大得多的平坦宇宙中的一粒沙,而這個宇宙本身也有可能在不斷地分裂出新的宇宙。最後,如果M理論被證明是正確的,那麼我們必須接受這樣種可能:即便是我們所熟悉的空間和時間維度也必須擴大為11個維度。我們不僅不再處於宇宙的中心,我們還有可能發現即使是可見宇宙也只是一個大得多的多元宇宙中的一個微小零頭。

哥白尼原理與人擇原理

但在另一個極端我們還有人擇原理,它讓我們認識到,只是由於有了一套奇蹟般的”意外”,生命意識才在我們這個三維宇宙中成為可能。使智慧生命得以成為現實所需要具備的一系列參數,範圍狹窄到荒唐的地步,而我們恰就在這麼狹窄的一個範圍內生機盎然。質子的穩定性、恆星的大小高等元素的存在諸如此類都好像經過了精細設定,使複雜形式的生命和意識得以產生。這種幸運的環境究竟是人為設計的還是意外產生的,人們可以辯論。但要使我們的存在成為可能則需要複雜精確的參數調整,這一點卻無可爭辯。

哥白尼原理與人擇原理

斯蒂芬·霍金說:“如果大爆炸發生1秒鐘之後的膨脹速度哪怕是慢了一千億分之一,宇宙就會在達到其目前規模之前重新坍縮……像我們這樣一個宇宙能夠從大爆炸這類事件中產生出來,其偶然性實在太巨大了。我認為這很清楚地表明應從宗教上找到解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