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心理工作者,我希望每位自媒體作者都能懂一些危機干預的知識

今年娛樂圈實在有些不太平,多位知名藝人相繼離去,其中韓國藝人崔雪莉和具荷拉因其抑鬱而離世的消息被大肆報道。老實說,作為一名心理工作者,我對此感到很擔憂。

眾所周知,中國現在的患抑鬱的人數是成年增加,精神心理健康狀況本就值得關心和關注,而我們的媒體,尤其是自媒體,科普抑鬱症的背後,更多似乎是在幫倒忙。

既然我講到了危機干預,做的又是兒童心理領域的工作,那麼不妨讓我們回憶一下上半年以及去年發生的一些關於青少年的重大事故。

比如那個令人心痛的“上海17歲男孩跳橋”事件。事件一出,請問各大自媒體是怎麼報道的?

我來幫大家回憶一下:

上海17歲男孩跳橋:你吼贏了孩子,他卻輸了一生。

17歲少年跳橋自殺:毀掉一個孩子,一句話就夠了。

17歲少年跳橋:現代挫折式教育陰影下的孩子們。

......

看到沒有,自媒體作者們個個都是神仙和上帝,他們不知道當時這個家庭究竟發生了什麼,母子倆究竟說了什麼,這個孩子有沒有任何心理問題等等就強行上理論。甚至還有些文章直接意淫人家的對話,揣測當時孩子母親的話語,然而自始至終官方只客觀敘述了“17歲男孩衝下車跳橋身亡”這一事件本身,並未有多餘的解讀。

再比如北大吳謝宇,這個事件應該是一個開放性討論的話題,但看看我們的自媒體卻是完完全全將公眾的思路引上教育問題,然而隨著記者的挖掘,卻發現吳謝宇與自己母親的關係並非像人們臆斷那樣不堪,吳謝宇的母親對待吳謝宇的教育也不是某些自媒人所認為的那樣追求完美與極致。

說到這兒想請大家看一個心理學界的內涵段子:

一個由四位知識知識淵博的心理學家組成的小組來看一隻大象。他們的方法都是盲目的。一位精神分析學信徒徑直來到大象的身後,看著這個選定的部位,解釋大象的行為。行為主義者去敲大象的膝蓋骨,被踢的老遠。他坐在那裡,為小象設計一個建設性的強化方案。認知心理學家開始哄大象做點什麼,好確定它的發展階段。人本主義者撫摸大象的耳朵,試圖讓大象相信它會飛。


作為心理工作者,我希望每位自媒體作者都能懂一些危機干預的知識

心理學流派比喻圖


那些網上所謂的心理學家們似乎在努力分析讓我們看到更多,然而不管是哪一種流派其實都是在盲人摸象。因此17歲男孩事件和吳謝宇事件,這兩個事件和教育之間是因果關係嗎?頂多是相關。父母愛孩子,孩子一定不會是變態嗎?肯定不一定,對吧。

所以這是極端事件,但極端事件本身也是一種運氣,只不過是噩運。噩運就是發生了,誰也沒辦法,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

思路再回到我們的危機干預,文章開篇我已經說到了現在中國的抑鬱症人數,逐年增長不容樂觀,還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中國青少年兒童的自殺率是位居世界第二的。

不要問中國的孩子怎麼了?我覺得應該問的是中國的自媒體們有沒有盡到新聞者的操守?

我們可以先看看一些數據,再接著往下說:

  • 在日本曾出現過一個叫“岡田有希子症候群”,這是由一個自殺個案引發的一股自殺潮,該女星18歲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使得當時日本接連發生青少年連鎖自殺的案子。
  • 瑪麗蓮夢露自殺之後,那一年全世界的自殺率增長了10%
  • 再來看看中國,03年4月1日的時候,著名影星張國榮自殺,多數媒體連篇累牘、大肆渲染。結果從當天深夜到第二天凌晨9小時內,全香港有6名男女跳樓自殺,其中5人不治,當月香港共有131宗自殺身亡個案,較3月份增加32%。有幾名死者留下遺書,清楚寫明其自殺與張國榮輕生有關。


作為心理工作者,我希望每位自媒體作者都能懂一些危機干預的知識

張國榮


4再來一個更加直接的案例:

1999年1月14日,魁北克知名電視臺記者上吊自殺。當時魁北克的各種傳播媒體持續報道他自殺的消息長達一個月。結果發現,在自殺報道後的一個月內,至少有14%的自殺者使用和他一樣的自殺方法。那一年採用上吊自殺的人數比前一年增加了18%,而採用其他方法自殺的則增加了7%。而關鍵是,報道後的第二年,自殺比率則令人驚訝的恢復到與報道前一樣。

迪爾凱姆在他的著作《自殺論》中說過一句非常有名的話:“社會性質決定自殺率”。也就是精神分析所講的,每種文化都必然伴隨有其特定的病理性內核。所以基本上如果沒有大型事件的發生,一個社會的自殺率應該是趨於穩定的。而上面我所舉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的大眾傳媒,他們在報道信息時,該承擔何種責任。一味的去宣傳抑鬱症,一味的去批判其青少年行為,最後的結果多是會增強這種負性行為。


作為心理工作者,我希望每位自媒體作者都能懂一些危機干預的知識


作為一位心理工作者,在面對今年多位韓星的離世以及一些重磅新聞時,我看到許多青少年和青年人的評論不禁感到擔憂,評論區裡有多名網友寫道:我也真想像他這樣走了。


作為心理工作者,我希望每位自媒體作者都能懂一些危機干預的知識

來自微博截圖


現在的自媒體作者,大多都是未經過新聞專業訓練的普通寫作愛好者,也沒有了解過諸如《傳播心理學》等類似的知識,所以在寫兒童教育,兒童心理,以及一些社會議題時總會忽略社會科學的一些研究與警告,同時我們的讀者也很難對其一個新聞進行長期的追蹤瞭解,就像此次崔雪莉、具荷拉事件大多數人的印象裡只留下了“抑鬱症很可怕”的概念,對其他們背後真正發生了什麼幾乎一概不知。

我想,也正是由於今年的類似案件頻發,為了消除負面影響,央視也製作了一期關於韓娛的節目,意在揭開崔雪莉和具荷拉抑鬱自殺事件背後被隱藏的東西。


作為心理工作者,我希望每位自媒體作者都能懂一些危機干預的知識

央視世界週刊欄目


央視明確列舉了韓國娛樂圈頻頻自殺背後的原因:

1奴隸合同

2地獄式工作模式

3不成正比的付出與回報

4被迫整容

5嚴控飲食

6網絡欺凌等

這些只是簡單總結,具體視頻就請移步B站或微博,搜索央視CCTV13世界週刊節目。

抑鬱症和諸如“肺炎”這類的疾病說來其實是有很大差別的,抑鬱症可以說是一種文化病,而一些易感人群就極易受網絡傳播影響。(我也寫過一期關於抑鬱症的,有興趣可以去看)。

今天的孩子是趴在平板上長大的,他們生來就處在網絡的世界,越是這樣我們的媒體,大眾傳媒更應該肩負起嚴格內容把關的責任,而不是一味指責教育理念的錯誤,和數落原生家庭的傷害。

作為一位心理工作者,也作為一名家長,我希望所有自媒體作者在報道負性事件時都能記住以下幾點,因為這是嚴重的自殺報道的錯誤典例

1. 詳細報道自殺方法

2. 對自殺而引致的身體傷殘很少提及

3. 忽略了自殺者生前有長期的心理不健康問題

4. 將引發自殺的原因簡單化

5. 自殺者知名度高,社會影響大

6. 使人誤以為自殺會帶來好處等

最後,真誠推薦每一位自媒體作者有空都能讀讀一本來自世界衛生組織編著的書:《自殺預防---僅供媒體工作者參考》,謝謝。


讚賞文案:一塊錢,植髮!


分享到:


相關文章: